- 中国高血压疑难病例荟萃
- 蔡军
- 1557字
- 2020-08-29 02:26:24
诊治经过及诊治思维
1.简要治疗经过
见表4-1。
表4-1 患者的治疗情况
2.诊治思维
该患者为青年男性,病程10年。主要表现为自幼起病的高血压,血压持续重度升高,最高可达200/130mmHg,降压药控制不佳;伴低钾血症,血钾最低为2.7mmol/L,同时尿钾升高。血气分析符合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检测血醛固酮水平升高,且在卡托普利抑制试验中不受抑制,肾素活性明显降低,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诊断。北京协和医院已诊治2000余例原醛症,原醛症最常见的类型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上腺皮质腺瘤,分别占30%和65%,诊断年龄平均在40~50岁。其他少见的类型有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H)、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腺癌、异位醛固酮分泌腺瘤或癌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该患者肾上腺CT未见明确占位,不支持肾上腺腺瘤、腺癌的诊断,发病年龄早,不符合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的起病年龄。结合患者幼年起病,伴有明显早发高血压的家族史,需考虑FH的可能。FH分4型,其中FH-Ⅰ型即GR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CYP11B1基因(编码11β羟化酶)和CYP11B2基因(编码醛固酮合成酶)启动子序列间的不对等交换导致的嵌合基因所引起的。这个嵌合基因包括了11β羟化酶基因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的部分启动子和3’醛固酮合成酶编码序列。使得有活性的醛固酮合成酶在产生皮质醇的束状带异位表达,醛固酮的产生主要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而不受正常的血管紧张素Ⅱ的调节。因此醛固酮的分泌可被糖皮质激素所抑制;FH-Ⅱ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原醛症类似,有原醛症家族史,影像学上可为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具体致病基因尚未确定,可能与染色体7p22有关;FH-Ⅲ型为KCNJ5 基因突变导致,通常双侧肾上腺增生十分明显;FH-Ⅳ型为CACNA1H基因突变所致。本例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血压、升高血钾,同时基因检测支持GRA,考虑GRA诊断成立。
对早发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需进行鉴别诊断:①Liddle综合征:也有类似原醛症的高血压、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由于阿米洛利敏感的上皮钠通道的β或γ亚单位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管上皮钠通道活性增加从而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出。但与原醛症不同的是,血容量增加抑制了RAAS,检测醛固酮及肾素活性水平均降低。患者用阿米洛利或氨苯蝶啶治疗有效,但用螺内酯治疗效果差。本例患者曾使用螺内酯治疗,虽时间短暂,但显示出了较好的升高血钾的效果,不支持此病。②表观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AME),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HSD11B2)基因突变导致HSD11B2活性降低,使皮质醇不能转化为皮质素,大量的皮质醇积聚在肾脏,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促进水钠潴留,导致高血压、低钾血症,而RAAS受抑制。③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1β羟化酶缺乏患者可表现为高血压、低钾血症伴有性发育异常,男性患者表现为性早熟,女性患者为女性假两性畸形,本例患者第二性征发育未提前,且测定17α羟孕酮不高,不支持。17α羟化酶缺乏可造成类似的高血压、低钾血症表现,男性患者因雄激素缺乏会导致两性畸形,但本例患者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也不支持。
GRA在原醛症中仅占<1%,北京协和医院已诊治的GRA家系中,患者多为早发高血压,且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部分患者伴低钾血症。诊断方面:可用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来协助诊断,但基因检测较之更方便、可靠。并发症方面:GRA患者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研究表明,18%的患者出现脑血管并发症,平均发病年龄32岁,其中70%为出血性脑卒中,主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GRA治疗方面:建议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可使部分患者血压血钾完全控制正常。
该患者高血压发病早,伴有低钾血症,应首要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结合患者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需考虑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RAAS检查为高醛固酮、低肾素活性,支持原醛症,考虑FH可能性大,基因检测最终明确诊断。GRA发生率低,但并发症较原发性高血压发生早,需引起重视,早期筛查及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