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山古城
- 蓬安县政协学习文史联谊委员会 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编著
- 14字
- 2021-03-11 18:02:04
第一章 蓬安县及运山城遗址概况
一、蓬安县地理概况
蓬安县地处嘉陵江流域中游,东与营山县、渠县接壤,南与岳池县、广安区相依,西与顺庆区、高坪区、南部县相邻,北与仪陇县相连,东西宽约22千米,南北长约61千米,幅员面积1334平方千米。
蓬安县境内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浅丘平坝为辅,一般海拔位于500~800米。境内山脉较多,有白云山、龙角山、锦屏山、凤凰山等。
蓬安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东周时期,巴国为楚、蜀所逼,迁都阆中,蓬安为巴国属地。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在巴蜀地区设郡县,蓬安属巴郡阆中县。西汉初期分阆中县置安汉县,县内南境属安汉县,北部仍属阆中县。南朝宋、齐时期,隶属仍旧。梁天监元年(502年),分阆中县地置大寅县,属隆城郡。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萧衍分安汉县地增置新县,县治设于嘉陵江西岸司马相如故居所在地,即今之蓬安县锦屏镇,为纪念司马相如,特以相如名县,并置梓潼郡辖相如县,郡、县同治。西魏攻占蜀地时,梓潼郡废,相如县改属南宕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分西魏隆州隆城郡、罗州伏虞、义安郡置蓬州,以州内大小蓬山为名,治安固,领四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渠州景阳郡改属蓬州,领安固、伏虞、仪陇、大寅、宕渠、绥安(开皇十八年改名咸安)六县,州治安固。隋大业三年(607年),蓬州废,所领六县分属巴西、清化、宕渠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蓬州,仍领六县。武德年间(618—626年),大寅县移治蓬池坝,后改蓬池县。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蓬州徙治蓬池县(今蓬安县茶亭乡蓬池坝),州县同治,属山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蓬州为咸安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蓬州为蓬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蓬州,仍领六县。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废道置西川、陕西路,蓬州属陕西路。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并西川、陕西路为川陕路,蓬州属川陕路。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分置利州路,蓬州属利州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余玠将蓬州、蓬池、朗池、相如一州三县徙治运山,筑运山城,以抵御蒙古大军入侵。宝祐六年(1258年),运山城守将张大悦降蒙,置蓬州路宣抚都元帅府,相如改属蓬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毁运山城,徙蓬州治于相如县(今锦屏镇),州县同治。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蓬州路总管府,后复改蓬州。明洪武年间相如县省入蓬州直辖。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蓬州属“大西”顺庆府。清顺治七年(1650年),蓬州改为不领县的县级散州,仍属顺庆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四川于11月先后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和大汉蜀北军政府,蓬州属大汉蜀北军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蓬州改属四川省川北道。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县,改蓬州为蓬安县。1933年,蓬安嘉陵江以东大部解放,属川陕革命根据地。1949年12月12日,蓬安县解放。1957年,蓬安县治由锦屏镇迁至周口镇。由此可见,蓬安从梁天监年间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建县历史。
悠久的历史为蓬安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蓬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记载,蓬安县境内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14处。其中有白岩寨、天宝寨、永安寨、梅家寨、千佛寨、人和寨、老寨子、伏岭寨、来苏寨等10余处城寨。这些城寨保存较好,各具特色,是蓬安县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运山城遗址则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