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日本“无赖派”文学的基本特征切合了当时日本的时代感觉和观念,成为“二战”后日本文坛的宠儿。
“无赖派”作家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仿佛心甘情愿地陷身于战后社会那般虚无与颓废的泥沼之中,并认定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所谓人的“真实性”。他们常常将以往的社会性权威或秩序,当作某种虚幻之物。不过,该派原本不是一个真正具有完整理论主张的文学流派。
“无赖派”的代表作家有坂口安吾、太宰治、织田作之助等,他们仅仅在“自我”的否定与毁坏方面,或在自觉自愿趋向堕落与破灭的感觉方面,具有些许有限的共同性。倘若细心阅读他们的作品,即可发现他们的差异性远远大于共同性。其中最为特别而差异显著的例证,正是不断强化、吟咏“毁灭”感觉的太宰治。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津轻市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家,父亲是位政治人物。他是家中排行倒数第二的孩子,14岁起便与友人自办“同人志”,发表小说、杂文及戏剧,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心。
1930年,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系就读,1933年开始用“太宰治”为笔名写作,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选第一届芥川奖候补,1937年起正式投入小说创作。自1936年发表《晚年》后,被推崇为“天才作家”,并于1939年凭借《女学生》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但始终与他最想赢得的芥川奖无缘。他5次自杀未遂,最后于1948年,在《人间失格》发表后,和他的一个女读者于玉川上水投水自尽。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人的资格》,描写了主人公大庭叶藏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透过大庭叶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说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并借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
太宰治在短短15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小说。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之妻》(1947年),中篇《斜阳》(1947年)、《人间失格》(1948年),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本书收录了太宰治颇具代表性的作品5篇,即《人间失格》《斜阳》《逆行》《维荣之妻》《鱼服记》。
这些作品的每一篇都充满了我个人浓浓的回忆。此时此刻,把它们逐一誊写进目录里,那感觉就像正在铺摆世间罕见的珍贵宝石一样。
——太宰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