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知套路懂规矩,迎来送往做场面

应酬不仅是面子开程,也是现代社会里的一种高尚的艺术。应酬得愈是成功,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愈好。按照心理学家所说,应酬的巅峰效果,就是在绝无强迫的成分里,把你的一份诚意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受到感应,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

尤其身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社会关系中,应酬是梳理、融通、改善人际关系的一门重要艺术。

不会应酬,怎么“混”社会

小周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大学毕业后,以笔试加面试第一的成绩被一家大型企业聘用。平时,他做人本本分分、踏踏实实,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准时上班,下班也准时回家,鲜有与同事、朋友应酬的机会。

他的工作做得很出色,领导也很器重他,一有什么应酬,都会想到把小周带上,想让他见见世面,锻炼锻炼。每次,小周总是会委婉地拒绝,不是借口说身体不舒服,就是说家中有事,几次下来,领导也就不再“强求”他了。有些朋友提醒他:“下次领导让你去,你就跟着去吧,你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就是领导的一句话吗?何必扫领导的兴,还让自己错过发展的重要机会!”

小周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好,其他的都是浮云,甚至,他有些看不惯那些场面事,听不惯那些场面话,觉得“那样做人太假、太累”。

不久,公司里又录用了一位大学生小杨。上班后,一天有半天的时间在外面,不是今天跟张经理去见客户,就是明天要陪李主管去参加某项活动,整天不干“正事”。很快,小杨便成了部门有名的“自来熟”,不论见了谁,都能上前聊上几句,甚至与其他部门的一些职员也建立了一定的“交情”。

一次部门会议上,领导特别指出:“小杨同志工作积极努力,很求上进,在这里要给予表扬。”

小周很不服:他哪里比自己强?整天在外面混吃混喝,油嘴滑舌。很长时间,他都有些想不通,领导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却偏偏要表扬“只说不练”的小杨?

工作做得好,不如关系混得好。不可否认,小杨是位聪明的“职场混混”,他深知混职场、混社会,应酬的重要性。而小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单纯地认为,只要工作做得好,领导看在眼里,就一定会受到器重。

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有过像小周一样单纯的想法,等真正进入职场,步入社会,才会发现,事情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应酬是能给自己带来关系与资源的机会。如果想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就必须要懂得应酬,懂得去适应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让自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变得如鱼得水。

不会应酬,就没法适应社会,就没法在职场上生存。A先生是位做事很规矩的人,白天卖力地工作,晚上回去还要加班加点学习,周六日有时间还要做点兼职,生活圈子窄,朋友少,整天累死累活,挣的钱也只够养家糊口。他的一位朋友很为他鸣不平:“像你这样整天只顾埋头做事,不怎么与人交往,将来靠什么在社会中立足?”与A先生不同,这位朋友在工作之余经常邀朋呼友,要么搓上几把麻将,要么喝几杯小酒,要么天南海北地胡侃……虽然工作不怎么卖力,但是升迁的速度堪比火箭:两年时间,从一位小职员升任为总经理助理。现在,生活滋润,工作轻松,还经常陪着总经理到全国各地跑业务,到哪里都显得很风光。

这就是会混与不会混的结果。有些人不善于应酬,职场奋斗了几十年,职位还是普通职员;经商仍然是“烧饼铺子”;做学问就那么几块“豆腐干”……于是人变得越来越憔悴,感觉活得越来越累,茫然后左顾右盼,觉得自己这一生“混”得实在是太惨了。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先生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85%是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何为“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白了,就是应酬的艺术!尤其在现如今这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应酬的能力也是社会生存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

应酬心经

应酬是一个人立身、立业的支点,你的事业有大多,人脉就要有多广。叫吃饭就吃饭,叫做事就做事,这样的人能力再强也很难混出个模样来。

言谈举止要让人“看得惯”

有一位公司经理,不管在什么场合,一提到得意处,便会不自觉地抠自己的鼻孔。一次,他与外商进行一个项目的谈判,双方谈得非常顺利,马上就要进行签字程序时,这位经理的老毛病又犯了,得意之余,他又用手指不自觉地抠挖起鼻孔来。一边抠挖,一边谈笑风生。

外商很快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于是皱了皱眉头,一副不解的样子。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他示意签字的乙方代表:暂时不要在协议上签字。这位经理不解,便说:“不是说好要马上签字的吗?”外商仅仅表示:“有些地方还需要再慎重考虑一下。”

随后,外商带着自己人扬长而去,这位经理不知所措,双方的合作也就此终止。事后,有人问外商:“为什么临时取消了签字?”外商说:“在那样庄重的场合,对方竟然当着客人的面抠自己的鼻子,说明他的素质非常低。经理的素质尚且如此,员工的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与低素质的人合作,是要冒极大风险的。我们不愿意拿自己的资金来冒这样大的风险。”

一个小小的恶习,破坏了一个合作项目,同时还给外商留下了素质低下的印象。不管在什么样的应酬中,如果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不仅会影响对方对你的评价,而且也会影响双方接下来的交往与合作。

虽然在应酬活动中,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在别人的记忆中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着双方接下来的交往过程。在第一次与人应酬时,要尽可能避免对方“心理上的抵抗”,要让对方看着顺眼,否则,一旦留给对方一种不良的第一印象,日后将很难改变。聪明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会非常注重这一点。

有位年轻人被某家公司聘用,他上班的第一天,遇到了他面试时见到的一位公司职员,他非常客气地说:“托您的面子,我进了公司。”虽然这位职员知道他是在说场面话,但是听后还是会觉得他很近人情,很有礼貌。如此,在他人面前树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对方在心理上也很容易接纳他。

类似的应酬技巧还有这样几种:与朋友见面,分明并没有失礼之处,有时多说一句“真是失礼得很”;别人邀请你去做客,见面时说上一句“打扰你了”……

如果你不说这种“不合理”的话,别人也不会介意什么,但是,别人在心里对你的评价不会有提升,再者,说这些话对你也不损失什么。

在平时的应酬中,当我们初次与某人见面时,通过对方的一些言行举止,会不知不觉地给对方扣上“此人很较真”,或“此人不友善”的帽子。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即使日后对方再做出多大的改变,我们也很难修正对方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我们做一个换位思考,当你留给别人一种糟糕的第一印象,日后想挽回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这种形象,难度可想而知。

有些人为了尽可能留给对方一种好形象,面对初识者时,总是习惯以头脑敏捷、富有幽默、具有责任心的姿态来应对。如果一味地这么做,效果也未见得就好,许多时候,反而容易给人一种华而不实、太过圆滑的印象。如,当你急于通过自认为得意、有道理的言词来表示你的机智与幽默时,其实,你也是在为自己埋下遭他人的猜疑的种子。

想想那些应酬高手,他们之所以有人缘儿,受人信赖,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出众的才华,会说一些惊人之语。相反,他们经常习惯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来说话,低调而真实,新潮而不夸张,如此,他们才能够与大多数人畅快地交谈。

尤其是第一次与人交往,言行举止太过做作或自夸,是容易遭人忌恨与猜疑的,有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经常会说一些不实之词,或是尽可能给对方造成一种模糊印象,表面上看大家“相安无事”,其实,你很可能给别人留下了一种华而不实,或太过虚荣的形象。

所以,初次与人应酬时,在言行举止方面一定要做到自然、大方、真实、有礼,别人不喜欢听的话不说,不合时宜的小动作不做。只有别人欣赏你,愿意接受你,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心理上的抵抗”,才能让应酬达到预期的效果。

应酬心经

应酬过程中,首因效应非常重要。再优秀的一个人,若不分场合,在初识者面前旁若无人地抠鼻子、挖耳朵,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虚话,如此习惯,不遭对方的反感才是怪事。

见什么人穿什么装

都听说小赵在上海混得不错,昔日的一些老同学时不时会打来电话述旧,有些外地的同学甚至提出“有时间想过去看看你”。小赵是一家装修公司的经理,那段时间正好赶上装修高峰,既然老同学提出要到上海看看自己,他也只能表示欢迎。

一天,小赵接到了一位老同学的电话,说他们已经到了上海。小赵立忙从装修现场赶往车站去迎接。虽然多年不见,见了面,除了几句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客套话外,却少了几分小赵想象中的惊喜与激动。从老同学的眼神中,小赵读懂了他的心思:自己很让他失望。他常用略带尴尬而又有些挑剔的眼神打量着自己——一身装修工作服,满是泥浆与污渍,这哪里是体面的“经理”,俨然是一个装修工人,看来混得真够惨的。

小赵知道他怀疑自己的经理身份,但还是非常热情地说:“我刚好在接一个项目,忙了半天还没来得及换衣服,走,咱们先去吃顿便饭。”

老同学迟疑了一下,有些不情愿地说:“不急,我也是顺路过来看看你,看,还影响了你工作,真不好意思。”

小赵不知道对方为什么变得竟如此客气了,这哪里还是在QQ与电话上聊得很投机的老同学!双方客套了一会儿,老同学便借口“刚到上海,想先去转转,回头再联系你”告辞,以后便没有了下文。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一身得体的衣服,不但可以提升人的精气神,还可以体现出一种礼貌与修养。上例中,小赵与老同学的应酬之所以会出现莫名的“客套”,避开势利的因素不谈,关键是小赵着装太随便,让老同学一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脑子里想的是西装革履,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形象;眼前的小赵却是一身工作装,邋遢而又有失体面的装修工形象。如此,老同学会觉得他混得很惨,同时也觉得他很虚伪,喜欢说大话,而小赵却觉得同学很势利,喜欢以貌取人。

试想那样的场面,老同学一场,让双方情何以堪?!

应酬场合,见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已经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衣着是人的第一张名片,不管是去面试,还是与人进行商业谈判,甚至参加一个小小的party,一定要选一套适合的衣服这样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

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型,它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面的人往往会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着装的确是门学问,它甚至包括肤色与服装颜色的搭配;身体比例与款式的协调;首饰与气质的和谐等元素。

或许你知道参加葬礼时应该穿黑色或者深色的服装,商业谈判时应该穿正装,但是19点以后男士才能穿黑色礼服,面试时最好不要穿顶级名牌,长裙是对粗壮脚踝的最好掩饰,这些你知道么?

在应酬场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穿着问题,而是一种教养与礼节的体现。也许有人会说,衣服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应酬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着装本身就是应酬内容的一部分。你与别人应酬时,别人首先注意到的便是你的穿着打扮,从你的穿着打扮中,对方会揣摩你的个性、品位与喜好。

如,参加集体劳动时,你却穿着一身时尚、流行的服装,像都市的白领一样,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人们自然会对你的这种装扮有“意见”;与同学朋友聚会,从头到脚非要着一身的名牌,就会让人觉得你有显摆、张扬之嫌;与重要的客户谈判,若穿一身休闲运动装,传达给对方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够重视你”。

所以,应酬时的穿着也很有讲究,并不是穿得越高档越好,也不是穿得越简朴效果越差。一般来说,不论出席什么场合,穿着一定要与场合与时宜合拍,即,不论面料好差,档次高低,一定要穿出“观感”与“水准”,让人看着得体、舒服、大方,如此,既可以尽到交际之礼,又可以烘托一下应有的气氛。

尤其是与陌生人应酬时,人们潜意识里往往有“先敬罗衣后敬人”这样一种观念。所以,如果你不是很在意自己装扮的话,很有可能会“误导”对方,从而生出不必要的尴尬来。

一次,有位老板带着自己的秘书去见一位客户,见了面,客户首先热情地上前与秘书握手,并嘘寒问暖,却对老板视而不见。当得知对方是秘书时,客户非常抱歉地说:“王老板真是低调啊,差点弄出大误会。”事后,王老板骂秘书不识抬举,在客人面前抢了自己镜头,让自己很没面子。秘书有苦说不出,心里只抱怨:整天提醒我,叫我注意公司形象,你却如此邋遢,出门前从不注意形象。

通常,人们对穿着整齐的人是比较有信赖感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见到一位穿着得体、彬彬有礼的人,你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你的礼貌与对对方的重视,相反,如果对方穿着很邋遢,你很可能会忽视对方,甚至会对他产生一定程度的轻视。由己及人,这就不难理解,当你穿着与应酬场面不合拍的服装出现在他人面前时,人们为什么常会向你投来不屑,或是异样的目光了。

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场合的应酬,穿着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注意皮鞋擦过了没有?

(2)看看裤管、袖口有没有线头?

(3)检查衬衫的扣子全部扣好了没有?

(4)男士一定照镜子看看胡子长长了没有?

(5)女士梳好头后,要在镜前检查有没有问题?

(6)是否注意到了衣服的皱纹?

应酬心经

在一些特殊的应酬场合,身上穿的已不仅是件普通的衣服,而是一件保护心灵的外衣。只有穿着得体、合时宜,才能融入应酬的圈子中,才能与人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才能自信、大方地与人对话。

想做朋友先做场面

小李是一家国企的业务员,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办公室里,接触的异性朋友较少,所以三十好几了还没有女朋友,家人急,领导急,小李更急。一次,一位同事帮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刚见面,双方对对方都比较满意,可是当双方坐下来时,小李却急得额头直冒汗,他不知该和对方谈些什么,加之有些紧张,交流过程中几度出现卡壳、哑场,场面变得很尴尬。后来,那位女士借口“时候不早了”提前离开。小李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但也回天乏术,错过了一段姻缘。

之后,小李便多长了一个记性,平时有事没事就会关注一些比较时尚的信息,虽然足不出户,但了解的东西不比别人少。一天,老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小李问了下那女孩的基本情况,感觉还行,但又怕自己不够优秀,人家看不上,所以临时恶补了些女孩子比较关注的信息,比如,当前流行什么音乐,某位影视明星的近况如何,什么款式的衣服更时尚等。

第二天,小李一见到那女孩,就被她的气质与美貌所深深吸引。两人随后边吃边聊,聊着聊着,话题果然被那女孩引到了时装方面,小李心里窃喜,幸好自己昨晚恶补了一些这方面的功课,否则,就接不上话茬儿了。

姑娘见小李与自己有如此多的“共同语言”,也懂一些时尚元素,也很乐意和他聊更多的话题。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事后,姑娘对小李的感觉不错,双方还互留了手机号码,至此,小李的相亲基本算是成功。

许多女士很信奉自己的第一感觉,如果第一次跟你吃饭,觉得有话可说,那么她也愿意和你吃这顿饭,如果坐在一起没有共同的话题,或者说不到一块儿去,那这顿饭吃得就会很别扭。

也许你会说:“我兴趣广泛,平时也喜欢调侃,但就是在陌生人面前不善言谈,不会把控场面,经常会让场面变得很尴尬。”这种情况在相亲时较常见,除此之外,在其他一些场合也不鲜见,如,有的人面对职位与身份都比自己高的人时,就不知该如何正确应酬;有的人在人多的场合就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有的人在陌生人在场的情况下,就不知该怎么融入整个场面……

说白了,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样的人不善于做场面。场面向来都是人做出来的,同样是托人办一件小事,有些人脸红脖子粗,好话说尽未必能打动人心,结果搞得自己低三下四,也让对方很尴尬;有些人心不跳眼不眨,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给办了,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不说,也让办事的人觉得有面子。所以,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场面时,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应对方法,得到的结果也往往是不同的。

王杰习惯在熟人圈里混,一旦与陌生人交往,就显得很拘谨、压抑、顾虑重重。一次,参加朋友的婚宴,坐在同桌的一个也不认识。席间,大家都相互寒暄着、客套着,王杰却没有了昔日的活跃,只是一个人闷闷地品酒吃菜。偶尔与人搭上两句话,也是有来言没有去语,他越是这样,人们越有意回避着他。虽然整个宴请的场面很轻松、和谐,但是王杰却觉得自己心头始终压着一块石头,郁闷得要死。

善应酬的人往往把这种场合看作是结交新朋友的机会,他们也愿意在这种场合中表现自己,王杰却恰恰相反,他从心里很排斥陌生人,而且把在这种场合的应酬看成是一种累赘。如此,他怎么能做好一个场面人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名片盒里的人是越来越多,但真正能无话不谈的朋友却没有几个。绝大多数还是场面上的朋友,迎来送往,无非是个“您好”加上“再见”。但让人苦恼的是,若是真正的朋友,就算相对无语,彼此也不觉得尴尬。但场面上的朋友就不同了,毕竟“您好”完了,在说“再见”之前,这中间的一段空白总是要去填的。善于应酬的人,也就是公认的社交高手,他们总能漂亮地完成此类使命,让彼此轻松愉悦地进行交流。反之,只会让在场的双方感到尴尬,让场面变得沉闷。

对于一些不善应酬的人,应该学会去填补这中间的空白,如,在以下几种场合有针对性地锻炼,可以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1.交际宴会

在这样的场合,多聊一些尽可能表现自己优点的话题。也就是说,应该多谈论自己喜欢的,并且研究最深的行业,从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某一次的交际宴会上,小杜也去参加了,他并没有出色的相貌,穿着也很朴实。开始,大家都不注意他,席间,有人突然聊起了金融危机,小杜一听,便凑了过来,他的一番言论见解独特,让人刮目相看。不少人都过来跟他招呼,而且在了解到他毕业于某名牌大学金融专业之后,都纷纷向他递上自己的名片。真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一些交际宴会中,与人应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不但要出口成章,还要说话有分量,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要多在自己的特长上做文章,多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的事。如果你太低调,太谦虚,别人就容易忽略你,更不会记住你,那参加这样的宴会还有什么意义?既然来了就是为了能交到朋友,就是为了能让人了解并认识自己,那必要的时候就要张扬一点,高调一点。

2.同事聚会

这样的场合,说话做事都要尽可能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多寻找利益共同点,寻找和扩展在公司的同盟“战友”。但应该少谈公司的私密事,因为在这样的场合,到处是耳目,你不知道究竟谁是敌谁是友。可能你无意中说的一句话,第二天就会进了老板的耳朵。所以,话题的选择尤需谨慎,同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尤其在喝酒之后,更要慎言,宁可一言不发,也不要失言。

3.朋友聚会

朋友之间的应酬,基调应以轻松为主,或叙叙旧情,或交流现在,或展望未来,总之,应以乐观和放松的心态去赴宴,话题应轻松有趣,谈话应风趣幽默,切忌苦大仇深。如果你去了就揭自己或别人的伤疤,大家会很不开心的,集体鄙视你,因为你搅了大家的兴致。尤其同学聚会,更是如此。在朋友聚会上,也尽量不要当众开口借钱,或者大谈与金钱有关的话题,切忌炫耀自己的财富,避免伤了别人的自尊。在朋友聚会中,没有穷富,没有高低,也没有贵贱,大家一视同仁,绝不可表现出自我优越的心理。

4.请客饭局

请客户吃饭,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应酬。在这种场合,谈话的方式尤为重要,尤其在话题的选择上,应多找一些有关做生意的,又不会招致对方反感的话题。当然,向客户推销产品与服务也可以作为一个话题,但要注意一点,不要为了推销而推销,要把话题与时下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如,推销武器你要聊战争;推销冰箱空调你可以在席间谈谈气候变化……只要话题选择到位,你就可以顺利地转入自己的产品。

有一个电器公司的营销经理,他跟客户吃饭时,谈了半天的音乐,什么莫扎特、肖邦,然后又谈了即将举办的一场音乐会,话已至此,不但自己很难拐弯,客户也听得索然无味,于是干脆问他:“你能给多少折扣吧?”营销经理这才匆忙报价,对方草草还了一个价后,便没有再读下去的兴趣。

5.相亲会

在相亲时,有些人显得比较世俗,一到桌面上就问对方一些关于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成员情况等比较隐私的话题,这样的话题虽然是双方关心的一些比较实际的话题,但太过直接的问话,不但会打破整个场面的氛围,而且会给人留下一种太势利的不好印象。所以,要谈一场高质量的恋爱,事先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多在这方面做文章,不管最终成不成,都会让场面变得和谐、轻松。

生活中的那些应酬高手,似乎就是为场面而生,不论是什么场合,他们总是能够找到新的朋友,总是善于能烘托出一种适宜的气氛,让无聊变得有趣,让沉闷变得活跃……

应酬心经

做场面人,不只求与人混个脸熟,还要学会说漂亮话、客套话,并且能够依据场面的形势尽可能多地博得他人的认可与好感,让他们从心理上接纳你。

8小时以外慎挂“免战牌”

“白天忙了一天,下班还要跟客户联络感情,太痛苦了!”小郝逢人便大倒苦水。近来,公司为了拓展业务,刘总经常要求小郝下班后多与新老客户应酬,什么饭局、牌局、KTV……小郝应接不暇,几天下来,整个人都要快累瘫了,但脸上还得佯装微笑。

一次,刘总又让小郝下班后去陪某客户吃饭,小郝心不甘情不愿,于是跟刘总说:“今天得回家照看孩子,实在脱不开身啊,还请刘总再想想办法。”刘总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严肃地说:“你以为这是一次简单的饭局吗?这是工作的一部分,8小时以内是工作,8小时以外也是工作。”

犹如一把刀子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小郝闷声不响,看来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小郝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业务员,把该干的事情干好就行了,类似这样的应酬不是他的义务,更何况一周三四次,谁受得了啊?

从那次之后,刘总再也没有要求小郝下班后去陪客户。虽然小郝工作很踏实、努力,业绩有目共睹,但让他感受最深的却是不被刘总理解与重视的孤独与冷落。

职场上,经常有人抱怨8小时工作之外的应酬。不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上,要达成合作,当你与竞争对手的条件相差无几时,彼此与客户的“交情”往往是达成合作关系的“临门一脚”!不少职场故事告诉我们:临门一脚发挥好不好,直接关乎职场前途。

许多人习惯了早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工作了一天,已经够累了,下班后总想逃避各种应酬,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不是所有应酬都要一律回避,有些事关自己职业前途的应酬还是要积极地去面对。

如,你工作表现不错,上司想培养你,提拔你,但是有些话不便在公司讲,于是上司提出:“下班后有时间一块儿吃个饭。”你要是委婉地拒绝了,不管借口多么美丽,多么让人信服,都很可能会错过与上司交流感情的机会。

其实,许多有价值的应酬都是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的,一来,大家都有空闲的时间,时机好选择;二来,场所选择余地也较大,有助于避开一些耳目。所以,应酬高手往往不会在上班时间到处应酬,而是会选择工作之余请客吃饭、打牌唱歌,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事儿给办了,把关系给融通了。

1.应酬时间

工作之余选择应酬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迟了不行,早了也不妥,怎么拿捏其中的火候,一要靠个人的经验,二要把握好对方的安排。

有位年轻人,刚入职不久,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是很在行,身边的一位老同志总是耐心地帮助他、指点他,使他进步很快。拿到第一笔工资后,为了表示对这位老同志的感谢,他想请对方吃顿饭,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思前想后,觉得上班期间请不合适,太扎眼不说,老同志也未必受请。于是决定下班后找个时间点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一天,刚到下班时间。他便对老同志悄悄地说:“王哥,认识你这么久,今天想请你吃个便饭,还请赏脸啊。”老同志眉头一皱,摸了摸下巴,有些难为情地说:“我说小李,你让我很难办啊,今天领导会上都说了,让我尽快赶一个营销方案出来,我正愁时间不够用呢。要不改天吧?”

过了两天,年轻人又发出了同样的邀请,老同志再拒绝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不拒绝,却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等着自己。在对方再三的要求下,老同志才答应下来,结果,整顿饭只吃了十几分钟,感谢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老同志便猴急地要离开。所以,这顿饭没有吃出什么效果,反倒成为了对方的一种累赘。

所以,在时机的选择上一定要于人于己方便,这样,双方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才不会使应酬变得仓促。

另外,应酬时间的长短也是一个问题。太短的话,走过场的意味较浓,人走茶凉是必然的,太长的话,容易让对方产生一种疲劳感,进而会对你产生一种排斥。如果是一件双方一说即合的小事,最好3分钟以内了结;如果是多日不见的老朋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不嫌长,这时要依对方的兴致来选择应酬时间;如果是重要的客户,该说的话说完后,再依对方的心理状况选择缩短或是延长交流时间;如果是与异性朋友应酬,时间不宜太长,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即可。

这里有一个细节一定要注意,如果在应酬时,对方自然或不自然地看表,看外面的天色,那就尽快找个让对方可以接受的即将结束应酬的借口,来体面地结束这次谈话。

2.应酬场合

工作期间,应酬的场所通常是办公室、走廊、大厅等地方,在这些地方,只适合谈工作上的事情,或是见面简单地打招呼表示问候。如果要谈一些私人之间的事,或是进行一些生意上、圈子内的应酬,就必须要考虑办公室以外的应酬场所。如果场所选择不当,应酬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有位客人要到某公司拜访,由于快要到下班时间了,于是经理便打电话给客人说:“我6点半在楼下大厅等你。”客人匆匆赶来,只见经理早已等候在空荡荡的大厅。经理招呼客人坐下后,便直奔主题,其间没有给客人上一杯茶,点一支烟,整个应酬场面冷淡而沉闷,客人哪有兴致深入展开话题,不一会儿,客人便客套道:“今天时间不早了,咱们日后再详聊,真是给您带来不便。”经理也客套着:“哪里,哪里。”

事后,客人心里一个劲儿在骂娘:哪有在这地方谈生意的?!如此待客,还想从我身上赚钱,我傻啊?

请人娱乐最好到KTV或娱乐城;与人谈生意,最好到商务宾馆或是饭店;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就要到僻静的公园或小河边上;认识新朋友最好到快餐店等。每种应酬场所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把握住这些特点,才能让应酬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工作之余适合应酬的场所。

(1)家里。在自己家里时,一般心情较为“解放”,对事物的理解比较理性,所以,有些事最好还是到自己家里,或是别人家里去谈。相比之下,办公室总给人一种有很多事要办的感觉,缺少一种专心致志和人谈话的氛围。如果下级想请他的上司解决某种困难,最好到上司的家里去,上司会静心、耐心地听你倾诉苦衷。有时,朋友、同事间为了解除某种误会,也多上门到家去交谈。这样做,一般效果都很好。

(2)车上。下班坐车回家的路上,人们一般都无事可做,这个时候与人聊聊天,说说话,会让整个乘车的过程变得充实、有趣。往往在这个时间段,人们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打发无聊的时间。所以,如果对方是你新结识的同事或朋友,大家又正好是顺路,可以在乘车的时候多与对方交流。

(3)饭馆。一般人说的“我晚上有应酬,”多半是请人吃饭,或者别人请他吃饭,可见,饭店是应酬的一个很重要的场合。很多人做生意、办事时,都会先通过各种饭局来增进与对方的关系,这也是中国人应酬的一个传统。不论大事小事,把它摆到饭桌上谈要比摆在谈判桌上谈效果好得多。其中的缘由不说自明。

每种应酬都需要一个场所,场所不同,收效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应酬场合的选择上一定要讲究。因为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着应酬的效果或成败。

应酬心经

工作之外,应根据应酬的对象与主题,有区别地选择应酬的时机与场合,只有应酬的主题与场所匹配,应酬的时机把握得当,才能让应酬变得轻松、自在,而又有实效。

应酬必知的“型”与“道”

丽丽的处世经验不多,做事很孩子气,对职场、交际场上的一些规则与潜规则也知之甚少。虽然她聪明好学,多才多艺,但在朋友圈子总还是觉得自己吃不开。

一次宴会上,她认识了一位美女总裁,对方夸她人聪明,长得也漂亮,并开玩笑说:“小妹妹这么有才,人也机灵,我真想把你挖过来做秘书。”丽丽接过话茬,问:“罗总能给我开多少钱一个月,合适的话,我就到那干了。”

美女总裁笑了笑说:“欢迎啊,只怕是你们老板不放人啊。”

丽丽也跟着笑了,笑得很甜很美。之后,她向对方索要了名片。几天后,丽丽敲开了美女总裁办公室的房门,见到对方后兴奋地说:“罗总,我来报到了。”

对方很是惊讶,问她:“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丽丽表现出一副可爱的姿态,神秘地说:“为了能做你的秘书,我刚把那边的工作辞了,这回老板不放也得放哦。”

美女总裁一副苦笑状:“我那天是和你开玩笑的,你怎么能当真呢!”

丽丽顿时被雷得不轻,木头桩一样立在原地,呆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既然都这样了,那我就收留了你吧,秘书职位现在没有空缺,你要不先到客服部门做接线员吧。”

接线员?那不太屈才了吗?与其如此,还不如回去做自己的文员。但刚辞了职,又怎么好意思回去?丽丽两头为难,心里只怪自己太天真,对别人的客套话太过认真。

一个人的应酬能力与其学历,甚至与其的工作能力等并不成正比。你可以有出众的长相,过人的学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你未必有很强的应酬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看似应酬能力与工作能力表现是隔阂开来的,但是,你应酬能力的强弱,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能力的强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你的工作绩效。

在职场上混得开的人,未必都具有一流的工作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肯定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始终能够和上司、同事,或是下属融洽地相处,使自己在工作中具有好人缘儿、好名声。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懂得一般应酬活动的常识,而且也要清楚什么样的应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与技巧。

具体来说,就是必须清楚应酬的“型”与“道”。通常我们把职场与生活中的应酬归结为“三型”与“三道”。

1.应酬三型

几乎所有的应酬都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抽出型应酬、渗进型应酬、相谈型应酬。每种应酬都会对应若干种不同的场景,在与他人应酬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其中的玄机。

(1)抽出型应酬。就是要把对方所知的事,用应酬的方式“抽”出来。如,法官对被告,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医生对病人等都是前者要向后者“抽出”某种信息与材料的。

简单地说,通过应酬想从对方那里得到某种信息,或应酬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种应酬便属于抽出型应酬。如,你想从客户那里了解一些最新的情况,为此,你要找个借口接近客户,并通过一定的应酬方式,或委婉,或直接地来获得你想要的信息。

小王想求朋友办点事,但又不知朋友的态度如何,怕贸然提出会给对方带来不便,于是,他便委婉地向朋友说:“有件事情憋在心里很久了,让人着急上火,很想找个时间与人聊聊。”朋友见状,便问:“什么事,可以说出来,说不定我还能帮助你呢。”小王顺势把自己心思讲出来,朋友一听,这算不上什么难事,于是当面答应帮他一把。

应酬高手很善于运用这种应酬方式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或争取到他人的帮助。当然,要争取别人的帮助,前提是,双方之间一定要有交情。

(2)渗进型应酬。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意志或情感,渗入到对方的心理。经纪人的工作,就是这种应酬的典型。再如,发号施令,向人借贷,调兵遣将,甚至求婚,都可列入此类。

最高明的渗进型应酬,是别人在潜移默化中被你影响了,左右了,却浑然不知。即,应酬不具有某种强迫性,如,别人不愿意接受你的观点,你却一再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对方很可能为了面子,表面上承认你的观点,但心里却不一定服你。

有一位电脑公司的推销员,为了推销而去拜访某位客人,其巧舌如簧,客人明知言过其实,却出于情面不好意思推却,勉强订购一部,这次推销员虽然做成了生意,但并不能算是成功的渗进型应酬。

(3)相谈型应酬。举例来说,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和某人商量来交换意见,以期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这样的应酬可以称为相谈型应酬。这其中最典型的应酬就是谈判。

如果对方先提出应酬要求,一定要多听少说,并注意整理、归纳对方要表达的中心议题。如果是自己先提出应酬要求,一定要注意叙述的顺序与方式,以便让对方准确无误地理解你的意思。

2.应酬三道

行为是认识的基础,而认识又往往是行为的先导。在应酬过程中,你能否与他人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就看你有没有掌握应酬中的“三道”,即公道、厚道、周到。

(1)公道。公道就是以公正、公平、正确的态度去处事待人。如,有人常说某某做事不公道,甚至非常“霸道”等。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做事有失公平,不讲道理。所以,在应酬中要做到公道,必须要实事求是,尽可能站在中立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

众所周知,相对于公道的可以说是“私道”,私道的核心就是“唯我”,以我为中心,以私利为半径画圆。更恶劣的是“霸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蛮横强暴,强词夺理。有道是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强弱在于理,霸道的人可以逞强于一时,而不能逞强于一世,唯我独尊,称王称霸,最终不可能有好的人脉关系。

热衷于“私道”和“霸道”,是日常应酬中的两个大忌,以公道对待他人,他人才能还你以公道。

(2)厚道。厚道是对一个人待人处事品质的褒奖,它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广。通常我们所说的厚道,是指一个人待人以诚,能宽容,不刻薄。厚道的人,不欺不诈,不蒙不骗,大局为重,与人为善,不争名夺利,不计个人恩怨,能忍受非原则的误解和委屈,却不是浑噩麻木的庸俗之人。

厚道的人是能冲破世俗观念的羁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着深厚的思想和道德修养。在日常应酬中,如果一个人有失厚道,而总是想着利用他人的厚道占一些小便宜,以满足自己的私利,其最终只能为人所不齿。

每个人的圈子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在朋友中间耍一点小聪明,做事唯利是图,经常利用大家“不好意思”来占取蝇头小利。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会失信于人,给人留下一种做事不厚道的印象。

在日常应酬中,只有以诚实待人,以厚道处事,你才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朋友与合作者。

(3)周到。所谓周到,无疑就是指面面俱到,没有遗漏,没有疏忽,兼顾多面,整体涵盖等。做事周到,思想周密的人,往往会得到人们的尊敬,有些人很会来事儿,待人接物想得很周到,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不但善于消除他人的后顾之忧,而且态度真诚、热情。事后往往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日常应酬中,不管面对的是谁,只要掌握好应酬的型与道,处处保持冷静、理性,便可以让应酬变成一件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的事情。

应酬心经

不要总把应酬当作讨对方欢心的事情,在应酬形式的设计上也可以兼顾自己的喜好。只要兼顾自己与他人的喜好,并掌握好相应的应酬的技巧,便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应酬渠道,让应酬变得越来越潇洒、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