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丫形器

这件特别的兽面玉器是由两个蜷缩的丫形兽面组成的,它们上下叠加,双目凸出,双腿前伸做奔跑状,后面还拖着一条尾巴。此件玉器为青白玉,长5.5厘米、宽4厘米、厚1厘米,中间有一个圆洞,背部有一个穿孔。

所谓丫形,指的是在神兽的头顶分叉支起来的两只犄角,或者也可以说是大耳朵(上面说的那件,耳朵有些耷拉,所以不可能是犄角),是红山文化玉器中一种常见的器型。分析红山文化神兽的文章很多,但多集中在玉猪龙上(其实也没说清楚),关于丫形兽的少之又少,所谓兽面丫形也是不得已的说法。多数玉兽面丫形器造型都是神兽端坐着,双手放在膝上,仿佛在接受世人的顶礼膜拜。

红山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城区东北隅,由凤凰峰等5个主山峰构成,而且5个山峰都是红的。据说每当朝霞夕晖,反射壁间,宛如冲天烈焰。这是因为赤峰红山的花岗岩体中钾长石的含量超过50%,而一般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含量为40%—45%。

1906-1908年间,日本人鸟居龙藏三次入热河省,对赤峰英金河畔的几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进行考察。1924年,法兰西传教士桑志华、德日进来到赤峰,采集到一批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1930年,梁思永先生在赤峰英金河北岸和南岸,包括红山嘴在内的沙窝中进行考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和较晚时期的文化遗存,并采集到细泥红陶片、夹砂灰陶片、细石器、打制石器、骨器及青铜器等遗物。但这几次考察活动加起来,都不如2014年发生的那桩红山盗墓案闹的动静大。

红山文化延续时间很长,前后大约有5000年。有考古学家认为,与红山文化大致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是大汶口文化,两者的某些玉器特征有相近之处。比较明显的例证是红山文化玉器中的二连璧、三连璧,与大汶口文化的单环、双连环、四连环花朵形串饰手法颇为接近。跟崧泽文化时期的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和南京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双连环玉佩饰也有一定的共性。由此可见,红山文化跟良渚文化之间也有说不清的瓜葛。

但红山文化玉器的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它们表面光素,不多加装饰,也多不在正面打孔,而在背面单面穿孔,穿孔的方法多为隧孔或称牛鼻孔。

红山文化随葬玉器的摆放部位也相当特别,例如在建平县牛河梁一个墓葬中,尸骨头部放置着马蹄形玉箍,腰部则是玉猪龙;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一个墓葬中,尸骨头部放置着勾云形玉佩,胸前放置着马蹄形玉箍,左侧放一外圆内方形玉器,右侧放一玉鸟。此外还有一件猪头玉饰,两端雕刻两个大耳,长脸、噘嘴,形象生动。中间钻三个直径为1.9厘米的圆孔,下面4个漏斗状小孔,豆青色软玉雕刻,长8.9厘米、宽2.6厘米。这件猪头玉饰指的应该就是兽面丫形器。

作为红山文化另外一个代表性器物,玉猪龙被认为红山文化部族模拟幻想的神灵。大多数玉猪龙体态肥圆、卷曲,很容易让人想到虫蛹。有人猜测,玉猪龙是猪和蛇的合体。这种想法本身就够怪的,猪跟蛇怎么会合体呢?但玉猪龙确实有点儿像猪头,明显长着猪鼻子。红山文化部族似乎对猪头情有独钟,小河沿遗址就曾经出土过一件陶制的猪头,于是便有了红山文化猪龙崇拜以及龙首形象的形成源于猪首之说(我开始怀疑红山部族,他们既没吃过猪肉,也没看过猪跑)。红山诸文化(或称红山文化系)有千斤营子类型、兴隆洼与查海类型、赵宝沟类型、红山后类型、富河类型、东山嘴类型以及小河沿类型。前面说的这件兽面丫形器应该属于东山嘴类型,该类型在大凌河流域,除东山嘴外,还有牛河梁、城子山、胡头沟等祭祀遗址和积石塚。此外,在敖汉旗西台、兴隆洼文化中也有这类遗存。据测定,该类型距今约5000年,是红山文化发展的后期,也是红山文化发展的高峰。

这些年一直想去红山却又没有去成,主要是觉得坐火车时间太长。北京到赤峰全程不过400公里,在西直门坐绿皮火车要9个多钟头。据说2018年北京至赤峰要通高铁,全程时间缩短至100分钟,到时候再去不迟。

祭司的面具,看上去像神兽,红山文化早期。

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