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花响喽……”

小时候,饿不死、冻不坏,还能在弄堂口打打弹子飞飞香烟牌子,相当不错啦,还想兜里掖着块儿八毛的买零嘴?那是欠揍!话虽这么说,逢年过年的没个零嘴也说不过去吧。于是,妈妈从米缸里舀出一罐米,安安稳稳地放进篮底,再从一个小瓶子里抖出五六粒糖精片放在上面,掏了半天掏出一角钱:“不要弄丢啦。”

我响亮地应声,人早已滚下楼梯,转眼又跟小鸟似的飞到街上。

杀牛公司前有一个摊头,爆炒米花,那老头姓赵,胡子拉碴外带一脸墨黑,像煞了猛张飞。张口说话时被我看到,连牙齿也是黑的,可能是被煤烟熏的。爆米花一定要烧煤,虽有烟,但发火。他坐在小凳子上,一手呼搭呼搭拉风箱,一手滴滴溜溜摇锅炉。铸铁锅炉像只黑萝卜,一头一尾的支在架子上,“萝卜”上该长叶子的地方成了盖子,盖子连着一个比它大一圈的圆框,框子边缘戳着一个摇手柄,盖子中间还安着一个气压表,一下子使这个黑铁墨托的家伙有了一种仪表仪器的神秘色彩。其实这个气压表的指针永远指向一个地方,纯粹是聋子的耳朵。“萝卜”尾巴优美地瘦削下去,使整体形成炸弹般的流线形,但尾部还是很坚固地撑住整个身体。

老赵一手作纵向推拉运动,一手作逆时针旋转运动,两只手要配合得默契并不容易。我试过,一上手就出洋相。老赵每天重复劳动,以一个不变的手势,已经到了靠意念操作的地步了。你看他,摇着摇着进入了老僧入定的状态,口水从他嘴角流出来了,渐渐拉长,最后滴在膝盖上,引起围观孩子的一阵哄笑。他一惊,睁开了眼睛,骂了一声,仿佛要报复别人似的,将“萝卜”的尾巴一翘,再将“萝卜”盖套住一个麻袋,那只麻袋也是乌漆墨黑的,叫人看着恶心。但老赵熟视无睹。他将一条腿踏住“萝卜”,一只手操起一根管子,套住手柄,大喊一声:“炒米花响喽……”

孩子们早已散开了,将耳朵捂紧。但不是太紧,太紧就没有意思了。所以还能听得见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嘭”!

盖子掀开了,在气流膨胀的一刹那,“萝卜”肚子里的东西被气流推出来,向着麻袋的腹部扑去。然后,老赵抓住麻袋的底部两角,将里面的东西倒在你的篮子里。这个动作,以及老赵的表情,就像变戏法似的。爆炒米花的全部乐趣,也就在这一声巨响以及倒出东西来的一刹那悬念破解。

临近节日,老赵就比平时忙多了,从早到晚,队伍拖得老长老长。一只只竹篮里,大多坐着一罐头米,上面顶着几粒糖精片。也有爆年糕片的,年糕片须切得极薄,晒得极干,细看之下表面上还有裂纹,有如哥窑的开片。这样的年糕片才爆得大,状如腰子,两头微微翘起,吃口松脆。炒米花是大路货,一把抓了往嘴里塞,没有什么悬念。黄豆也可以爆,爆黄豆吃起来很香,不过多吃要放屁,在课堂里突然一声响屁,就会引起哄堂大笑,叫老师很生气。偶尔也有人爆玉米花的,上海人称之为“珍珠米”。每粒玉米花如同一个黄金做的壳,突然之间胀开,绽露了里面的白玉。最牛的是爆大西米,论味道与爆米花没什么两样,未爆之前也貌不惊人,但爆开后有清水出芙蓉的效果,珠圆玉润,每颗的大小一样,像模子里刻出来一样,有一种工业化的色彩。比大西米更牛的还有,爆通心粉!通心粉在杂粮店里有售,价格很贵,有人告诉我,这是做意大利粉的材料,也可以爆。果然,爆通心粉横空出世,略带褐色的通心粉像一只只自来水管道的弯头,相当好玩,我也吃过这种洋玩意儿,味道不过如此。

年复一年,老赵旋转、推拉,喊“炒米花响喽……”。年复一年,他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肤色越来越黑,嘴角的口水拖得越来越长。

老赵在家门口摆摊,只在吃饭的时候,由儿子或老婆替他一阵,让他吃了饭,再喝口茶,此外,从早到晚就一直像机器人似的忙活着。天色暗下来了,还有几十只篮头排列在街角,排队的孩子不像白天那样活跃了,他们有点疲乏,惦记的东西也不那么有吸引力了。老赵的声音也哑沙了,只有刺眼的火苗更加快乐地舔着炉子,在孩子眼里,火苗仿佛在嘲笑排队的人们。

老赵的大儿子坐到老赵身边,从地上捡了一块年糕片扔进嘴里,“再让你干一年算了,明年无论如何也给我歇下来。”老赵呆呆地注视着又蹿又跳的火苗,“老二在黑龙江,老三在江西,隔三差五地伸手要钱哪。你娘的两条腿,看看吧,也越来越肿啦。你也要结婚啦,我们凑不足三十六只脚、三转一响,但也不能让人家笑话吧。”

父子俩的身影在金黄色的光影中摇晃,他们的眼睛在闪烁,路灯亮了,天上的星星也亮了。

爆炒米花一般用大米,大米在当时是计划购买的,每人八市斤。也有用籼米的,籼米爆不大。我们这幢房子里搬来一对夫妻,他们都在战斗食品厂工作,男的眼睛不好,但会做炒米糖。饴糖在铁锅里熬化,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糖,搅透后加入炒米花,然后倒在涂了一层色拉油的桌子上,压成一张饼,以尺子为依靠,用菜刀切条,切块,冷却后就可以吃了。那个女的会做粽子糖,饴糖熬化后加一点香精和干玫瑰花片,冷却到一定时候搓成细条,用剪刀剪,捏住糖条的那只手则一前一后以九十度旋转,剪下来的糖疙瘩就成了粽子糖。他们搬来后就以这两种吃食分送邻居,作为见面礼,味道比店里买的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