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并在房间的墙壁上镶满了镜子。其中一只猩猩性格温顺安静,另一只则暴躁不安。第一只猩猩进入房间之后,它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以为是其他的猩猩朋友,很快就和“它们”打成了一片,相处融洽。它在房间里待了三天,实验人员将它带出房间时它还依依不舍。另一只猩猩进入房间之后,看到镜子里凶恶的猩猩,立刻就被激怒了,它开始和镜子里的“猩猩们”斗争。三天的实验时间,它在无穷无尽的斗争中变得筋疲力尽。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便是“态度效应”的全部内容: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决定于我们对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决定我们的人际关系,甚至决定我们的人生。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会照射出我们原本的样子。我们对它笑,它也会对我们笑;我们对着它哭,它也会对着我们哭。所以当我们抱怨生活无情地对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们也没有好好对待生活呢?
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最好例子,在他快要去世的那段时间里,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一位摄影师前去拜访他。摄影师后来形容说:“去给霍金拍照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并不好,眼皮一直睁不开。他的皮肤上全是针眼,每天都需要注射多次针剂,以维持眼睛下面仅有的一小块肌肉活跃。但就连这仅有的一小块肌肉,也在慢慢萎缩。”
拍摄结束前,摄影师问了霍金一个问题:“您能不能再给我一个词,表达一下您想对世界说的话?”
在一旁照顾霍金的护士说:“对不起,摄影师先生,霍金先生已经很累了,他恐怕回答不了,而且他眼睛下的肌肉一直在萎缩,最近经常出错,他可能也做不到。”但正当摄影师准备离开时,突然听见屏幕上光标的声音,他和护士都停下来看。原来,霍金在用他眼睛下那一小块肌肉指挥光标在屏幕上移动,最后停留在“W”上。
护士又说:“不好意思,霍金先生最近打字经常不受控制,有时候打出来的字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光标又移动了,第二次停留在“O”上面。过了一会儿,光标又停在了“W”上面——是“WOW(哇)! ”
即便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好好对待过霍金,但是霍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好奇,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只知他的成就令人难以企及,却不知他对世界的态度也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他洞悉了生活最残酷的样子,却拥有了最美好的人性。
正是生活的痛苦让我们意识到,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多么重要。积极心理学诞生于2000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还有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幸福心理学,意味着追求幸福就要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挖掘出人性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直到现在,大家才逐渐意识到,幸福生活只有物质和身体健康是不够的,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
心理健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里列出几点以供大家参考:第一,智力正常,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能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困难和矛盾;第二,情绪反应适度,保持乐观和稳定的心态,心胸开阔,对未来抱有希望;第三,意志品质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能够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第四,自我意识正确,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能够自尊、自信,与人相处不卑不亢;第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有自己的需求、动机、兴趣、能力、性格;第六,良好的人际交往,乐于与人交往,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七,行为得体,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
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工作成绩、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与精神文明。积极心理学的先驱塞里格曼和谢尔顿对积极心理学所下的定义道出了其本质:“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活力与美德的科学。”懂得积极心理,才能知道我们该怎样积极地对待生活,才能知道该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心理学与“心灵鸡汤”之间的区别——后者只是一味地说鼓励和温暖人心的话,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实践的方式和途径。所以,“心灵鸡汤”喝再多,也没有营养。心灵鸡汤或许会告诉我们要像霍金一样微笑地面对生活,即便生活待我们如斯,我们也要勇敢地对世界说出WOW,但是心理学会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有哪些判断标准、怎样把握行为和情绪、拿捏人际关系的分寸……这就是“鸡汤”和科学的区别。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灵鸡汤逐渐失去了兴趣,反而一种叫作“毒鸡汤”的新兴事物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毒鸡汤”是一种披着心灵鸡汤外衣的文章,但读起来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完全没有温暖、积极、正面的力量,内核全都是贩卖焦虑、夸大事实、危言耸听。更有利欲熏心者,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营销广告甚至骗诈信息,看起来更像是广告宣传,实则和洗脑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有时候,生活就是让我们不遂愿,当我们想对这个世界表达我们的态度的时候,到态度表现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最初想象的那个样子了。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很多关于态度被改变了的理论,难道我们就不知道“毒鸡汤”有害吗?但为什么还是会轻易地被它牵着鼻子走呢?因为,有一点都被大家忽视了,那就是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到底是态度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态度?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前者,毕竟,“态度决定一切”,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也能够影响态度。其实行为和态度是一种相关关系,需要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认知失调。当态度改变时,行为也会跟着改变;行为要是改变了,态度也会随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