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我稻目“试令礼拜”为什么会引起瘟疫?
钦明天皇时期,佛教由百济公传至日本。之所以称为“公传”,是因为传播者是百济国国王,而荣受者是日本朝廷。任何新事物的传入都会引起冲突,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也不例外。
据《日本书纪》记载,钦明天皇对佛教很感兴趣,但因臣民信仰在当时来说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于是召集群臣征集意见。大臣们对佛教的态度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分为两个不同的派别。臣姓集团的苏我稻目主张效法国外,接受佛教,奏曰:“西蕃诸国一皆礼之,丰秋日本岂独背也?”连姓集团的物部尾舆和中臣镰子则竭力排佛,他们认为,日本自古就是祭拜天神地祇,如果改为崇尚“蕃教”佛教的神灵,必定会招来国神的愤怒。臣姓集团与连姓集团本就是相对的两大政治集团,崇佛和排佛的争论使矛盾更为激化。
面对互不相让的两种派别,钦明天皇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下令让同意接受佛教的苏我稻目“试令礼拜”。苏我稻目持令建造寺庙、安置佛教神像。但“试令礼拜”之后不久,日本国内就瘟疫泛滥,大批人病死。连姓集团借题发挥,指责苏我稻目礼佛激怒了国神,因而导致了瘟疫的产生。迫于压力,钦明天皇命苏我稻目将佛教的神像抛入江中。
显然,日本国内的瘟疫并不是由苏我稻目“试令礼拜”引起的,而是刚好发生在佛教传入日本,试行礼拜之时。敏达天皇继位之后,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国内又出现了瘟疫,排佛派得到天皇的默许,销毁佛像,鞭打僧尼。直到圣德太子时,佛教才在日本真正确立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