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横家苏秦—苏秦入燕(司马迁版本)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苏秦辞别鬼谷子先生,回到家,迎接他的是家人的不满,苏秦虽非贵族出身,家里还算宽裕,一方面家人务农业,一方面做些贩贱贵卖的商贾生意,苏秦前面出去求学,家人尽管不是很同意,考虑到家境能维持有余,也不阻拦,指望他出去见见世面,读书长见识,也算是给大家添一点光彩。苏秦求学归来,本以为他会安心置业,谁知他一门心思要周游列国,凭自己那一点聪明想求富贵,家里上下都表示反对。
“苏秦欲出游列国,乃请于父母,变卖家财,为资身之费。母、嫂及妻俱力阻之,曰:“季子不治耕获,力工商,求什一之利,乃思以口舌博富贵,弃见成之业,图未获之利,他日生计无聊,岂可悔乎?”
以前你出去求学我们不说,既往不说,现在你终于回来,一家人团聚本是好事,按说应该沉下心来帮助家人做事,务农经商都可以,现在却想着凭口舌去得前程,放着现成的事业不去努力,有非分之想,将来生活没有着落,后悔也晚了。总之就是不支持他这么做。
苏秦两个兄弟心里也不同意,但是见苏秦有志气,也不太好极力阻拦,就劝他不必远行,咱们是周人,既然你自己觉得学业有成,习游说之术,何不去周王那里去试试,或者能被录用,离家也近,互相有个照顾。这样一说,苏秦觉得也有道理。
于是拜见周王。周王左右“左右皆素知苏秦出于农贾之家,疑其言空疏无用,不肯保举。”周王身边的谋臣打听到苏秦一般人家出身,普通百姓有什么本事,有什么资格给他推荐呢?苏秦那里也没有多少钱财去沟通,如此过了一年,看不到希望,很是郁闷,干脆放弃了,回家卖些家产,置办出门行装车马,铁了心走出去。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说秦失败
周王那里不能进用,苏秦寻思,天下国家秦最强,而且秦国有尊贤尚功的传统,尤其是卫鞅就是以外国人的身份先达诸侯,于是苏秦一路向秦。沿途搜集整理各国风俗人情,规划地理山川地图,耳朵里留意百姓议论,查看各色行人来往,这一路上,白天赶路,晚上或宿驿馆,或宿野外,心里盘算如何向秦王陈述。秦强于六国,有霸天下一统的气象,各国毗邻犬牙交错,倘若谏言秦王以连横之术,远交近攻,蚕食天下可待。有了主意,苏秦更是兴奋,恨不得一步赶到秦国向秦王递交自己的论文,前途一片光明。
这时的秦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政治动荡,秦孝公死,商鞅的仇家秦惠文王继位,就是当初商鞅改革拿来立威的秦太子。秦太子杜门不出多年,意欲报仇,一继位就下令缉拿商鞅,最终车裂解恨。虽然报了私仇,但是秦惠文王明白,现在秦国富强完全是商鞅力行改革的结果,人虽然杀了,但是商鞅的政策还得用。这样国内的政治氛围就很怪异,前朝旧臣,新王势力,商鞅一派,现在都静观其变,大局不稳。这种情况下,苏秦来了。
苏秦见秦王,把自己早就琢磨好的连横统一天下的方略原则跟秦王细说,苏秦的意思秦国势力虽然大,国富民丰,兵多将广,战意盎然,但是指望威慑诸侯和平统一难于上青天,必须要发动战争,不战争不足以彻底剪除六国,要想实现这个宏大设想,先得消除后顾之忧。秦国后忧在哪里呢?就在巴蜀汉中的蛮族部落,收巴蜀既稳定了后方,又扩大了疆域,巴蜀富饶以资国用,然后兵进中原,先韩魏后赵燕,继而南楚最后收齐,这是大略的规划。苏秦研究的很透彻,辞令井然,自以为能说服秦王。但是很意外,秦王比较冷淡。
从秦的历史看,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的几位国君,自孝公始,个个都是明主,都继承了大秦的雄霸之志,没有不把振兴国家,把收六国作为终极目标的。那么,苏秦所陈述的恰恰是以后秦王一统天下的大致路线,为什么秦惠文王不那么热衷呢?原因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商鞅事件,让秦惠文王对于外国人士心怀警惕,加之国内局势还不能完全掌控,不是争天下的时机。尽管苏秦说的非常合理,秦王婉言拒绝了。
孤闻‘毛羽不成,不能高飞',先生所言,孤有志未逮,更俟数年,兵力稍足,然后议之。”秦王的话很客气,先生教导的很有道理,无奈寡人刚刚即位,就算有那种宏伟的志向,也要数年之后。实在不好意思。秦王的冷淡让苏秦非常失望,满怀热忱最后被浇了一头冷水。
苏秦留秦复岁余,黄金百镒,俱已用尽,黑貂之裘亦敝坏,计无所出,乃货其车马仆从以为路资,担囊徒步而归。父母见其狼狈,辱骂之;妻方织布,见秦来,不肯下机相见;秦饿甚,向嫂求一饭,嫂辞以无柴,不肯为炊。
秦不觉堕泪,叹曰:“一身贫贱,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母不以我为子,皆我之罪也!”于是简书箧中,得太公《阴符》一篇,忽悟曰:“鬼谷先生曾言:‘若游说失意,只须熟玩此书,自有进益。'”乃闭户探讨,务穷其趣,昼夜不息,夜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血流遍足。
既于《阴符》有悟,然后将列国形势细细揣摩,如此一年,天下大势,如在掌中。乃自慰曰:“秦有学如此,以说人主,岂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位者乎?”
经历一番精神上的苦行,二次出游,苏秦放弃了继续游说秦王的打算,既然秦王冷淡不理,天下大势秦最强大,各国诸侯无不畏惧,如果六国结盟摈秦,可保自安,不如去秦往赵。
赵是苏秦事业的重要拼图
天下七国,惟秦最强,他日必将图霸天下。秦若蚕食中原,毗邻的赵国将首当其冲,韩魏不足惧,秦最忌讳赵国,赵自灵王胡服骑射以来,势力壮大,成为阻碍秦进中原的最坚硬的拦路石。秦若攻赵,必联合韩魏,赵东有齐燕,很容易陷入四战之地,就算赵有野心,兵力强大,也抵不住四面作战。所以,如果赵国倡导联盟,合纵摈秦,赵的利益最大。其他韩魏更愿意响应,毕竟与秦接壤,天天提心吊胆的防御秦来伐,如果六国联盟,形成互助的形势,自然可保国家无忧,秦也无可奈何。齐国志在北燕,又忌惮西有强赵,北燕弱小而不被齐兼并,就是因为齐顾虑西面的赵国,若齐伐燕,赵必然袭其后,北燕存活在于赵国,燕一定会同意,韩魏燕赞成联盟的话,齐国不可能拒绝,更不愿意四面树敌,最后楚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与六国盟。
苏秦这一番分析,心下明亮,去秦往赵国,谁料赵国相奉阳君嫉妒苏秦本事,不愿意苏秦得势,拒绝引荐赵王。无奈苏秦选择前往燕国。
燕国之旅
苏秦入燕,版本有二,一是司马迁《史记》版,一是地下出土的古书《战国纵横家》版本。这两个版本在苏秦故事上有截然的不同。司马迁的记述侧重在苏秦合纵抗秦,大体活动时期在燕国的文公时期,燕王哙之前,而《纵横家》版本刻划了苏秦的一幕无间道大戏,为燕间齐,削弱齐国,诱使齐国与诸侯为仇,引发了乐毅破齐几至于亡国。孰是孰非,各有论说,苏秦的形象也迥然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