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标新加坡 建设自贸港
- 熊安静 李世杰
- 1144字
- 2020-12-01 14:15:53
一、大的格局,好的规划
市区重建是指清除贫民窟、重建市中心区、改善环境及服务等,并创造就业的机会。市区重建并不意味着只是供给良好的住屋,也会为商家提供办公、银行、旅馆、商场等建筑物及场地,为商业带来机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市区重建不能只考虑建筑道路及公共场所,还应该创造一个适合及吸引人的环境,保证设计的环境不仅要适合当代,而且要适合后代,让我们的城市更有生命力。
进行市区重建,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大的格局。如果只顾眼前,就会让重建走入死胡同。比如滨海南区的建设规划和发展,这块填海的地段,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与红灯码头、莱佛士城金融区连成一片,成为新加坡崭新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今天的滨海湾已经成为新加坡最璀璨的经济、金融、娱乐、文化和商业中心。又比如保护古迹的行动,就是因为重建的初期便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在制订重建计划的时候将保护古迹纳入整个规划之中,否则今天一定看不到牛车水和小印度了。无论是早期的市区重建,还是后来一步一步走上轨道的国家规划,都让新加坡逐渐成长为备受世界瞩目的城市国家典范,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崇。
当时市区重建计划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新加坡市中心区的旧屋拆除重新建造高楼大厦,同时也要加宽公路、改善公共设施、改善交通状况等。
新加坡市中心位于新加坡河南北两岸1~1.5(1.6~2.4千米)英里的范围内,约有1700英亩(6.9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2%,居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人口高度集中。一般的建筑物多为单层或三层,都超过百年的历史,既老旧又缺乏基本的公共设施;市中心区的公路网络也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居民大量流入,原来供一家用的厕所和厨房,变成供多至七八家使用。结果骑楼的后巷人满为患,不但成了儿童玩耍之地和大家的餐厅,也成了肺痨病传播和犯罪的场所。
1966年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批准了援助新加坡进行市区重建的计划书,以特别基金的方式给了新加坡一笔援助金,主要用于为新加坡提供专家的咨询与服务,帮助新加坡开展一系列的市区重建工作。
随着市区重建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联合国顾问团在新加坡制订了实际有效的重建规划,市区重建概念逐渐形成,到1971年概念规划出炉,市区重建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在新加坡进行市区重建有一个很敏感的政治问题,就是重新安置家庭与商铺,即邻里中心自给自足的商业服务。新加坡是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国家,这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政府的执行官员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精明的判断力,看准时机后大胆快速地开展工作,并不断地向社会和公众人士宣传市区重建的重要性。市区重建涉及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等问题,还要提供基本的公用设施,因此规划部门、公用设施部门、交通部门等需通力合作。当时的优势是,这些部门大部分都隶属于律政部和国家发展部,这使得工作配合相对容易,加快了工程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