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数学30天得高分:思路、方法与技巧
- 周晓刚编著
- 1821字
- 2024-12-20 22:51:17
第1章 如何用1个月提高数学成绩
1.1 1个月创造出高分是真的吗?
答:是真的。因为所谓应试,就是应对考试。谁能在考试中拿到更多的分数,谁就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想学好数学很难,但想考好数学,则容易得多。对于应试数学而言,小题最快几秒,慢的1~2分钟;大题争取得满分。
如果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知识,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这1个月里,让成绩突飞猛进,那绝对是可以的。任何考试都不例外。比如,你是学音乐的,如果让你在1个月内学会所有的乐理并完全掌握它,除非你是天才;但是如果让你从零基础,用1个月的时间熟练掌握几首曲子,那是非常容易的,而考试就恰恰只考这些曲子。即使有的同学已经苦学10年,如果这些曲子没有你弹得好,那么他们也会在应试中失败。在选拔性的考试中,唯一见证实力的就是分数。突击练习在应试中能够事半功倍,取得高分。
我们再谈数学的复习,应试的技巧就更多了。 如果你能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并且能记住一些题型,那么你高考就无忧了。
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我题型总结的问题,比如:“周老师,我发现我们老师总结的题型不够系统,学校发的资料里这些题型有的穿插在习题里并没有点明,做题时会发晕,即使见过也没有清晰思路。我想学好数学,也知道总结题型很重要,但是根本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总结。您能帮我支个着儿吗?”
其实,我以前也经常强调总结题型,当时这几乎成了我教学的口头语。常跟学生说的四点是:明确目标、基础知识、解题技巧、题型总结。
可是现在不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去总结所有的高中数学题型简直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对高考的知识点都不是很了解,如何能总结题型呢?具体考什么?怎么考?学生更是不知道,这项工作只有那些经常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对得分点有相当了解的人,才能够做到,即便是刚参加工作的数学老师完成这项工作也是很困难的。让学生去完成更是不可能。因此,我现在不建议大家总结题型。
跟总结题型相似,还有一个误区是总结方法。我曾经买过许多关于高考数学学习方法的书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总结方法大全。一些书里包含上百个方法,但我们考试时究竟用哪一种方法呢?师傅教你一个招式叫“左蹬腿”,什么时候蹬呢?是蹬对手的腰呢还是蹬对手的腿呢?……光是总结了方法,可是谁知道何时用?怎么用?第二类是练习册。一些书打着解题方法书的幌子,其实就是一本练习册。第三类是解题通法。这种书看似太极拳,以不变应万变,其实里面写了许多种题型、许多种方法,反而既总结题型又总结方法,天知道该如何运用。
此时,肯定有人实在忍不住发问:“你究竟是什么人呢?”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当年我是以非常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的。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一所重点中学任教。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试题中给出的许多答案的解题步骤很烦琐,不如我自己的方法好……
再后来,我辞去学校工作,自己创办了培训中心、教育公司。
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学生做数学题,许多学生的成绩很快提高。开始我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后来发现,这种提高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种方法。这就是周老师解题法最早的雏形。
如今,我把总结题型归到解题技巧里,以不变来应对万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功夫里,有各种各样的招式,比如对手用右拳打来,我们会用怎样的招式应对,对手用左脚踢来,我们又会用怎样的招式应对……这些跟总结题型类似,只有记得多,我们才能轻松地战胜对手,这是总结的好处。下面我们再来说总结的缺点。如果对手扔过来一块砖头,师傅没教过应对招式,自己也没总结过、没练过啊,该怎么办呢?只能挨揍。真正功夫高的人,会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功夫才是真功夫。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武术家,比如霍元甲,自创迷踪拳;叶问,改良咏春拳;李小龙,发明截拳道;杨露禅,发扬太极拳等等。他们都没有死记师傅的招式,而是熟练运用学到的功夫,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成为比师傅更强的武术家。那些死记传统套路的人,就逊色许多了。(这里只是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而举些小例子,武术家们不要来找我切磋哦!)
因此,我们也要把高中数学题的解题技巧学成以不变应万变,不要死记题型(当然,记得越多越好,这无可厚非)。具体要怎么做呢?就是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每个题都要用现有的知识去做,根据题中出现的知识点一步一步推着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会发现,用这种方法训练,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甚至数学考到满分。这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于是,我给这种解题方法起个名字,叫作“周老师解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