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广东省作为先行先试地区,实现了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向第一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广东模式”。其中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群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的官方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占广东省经济总量的4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广东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80%以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书将聚焦广东家族企业三十多年来的创新历程,并试图通过真实案例勾勒出一幅家族企业创新的画卷。我们认为,梳理家族企业的创新历程,分析典型企业,将有益于家族企业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促进其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同时也将深化我们对中国家族企业创新过程和机制的理解。“一叶知秋”,对广东家族企业创新历程的剖析,将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时间和环境变化为主线分析和描述广东家族企业的创新历程和内容。首先,开篇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角度追溯粤商创新精神的历史渊源。通过对地理、文化和制度等因素的分析,归纳出了广府商人的“敢为天下先”、潮汕商人的“爱拼才会赢”和客家商人的“儒雅、勤俭”精神相互融合而成的粤商创新的多元文化,以及自古以来所积累形成的开放兼容、勤俭诚信和勇于冒险的创新精神特质。

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因素。在第二章,我们根据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环境因素和企业资源的变化,将家族企业的创新过程划分为创新资源积累期(1978~1991年)、模仿创新期(1992~2007年)和从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型期(2008年至今),并分析了家族企业在不同阶段创新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将在第三、第四章中通过鲜活的企业案例来展现家族企业创新的现实,并运用创新理论对家族企业的创新模式、管理经验和特有的创新文化进行剖析,试图揭示家族企业创新的过程和机制,借此为更多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带来启迪和帮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五章揭示若干经过数十年甚至百年磨砺的境外知名家族企业创新的过程和经验。通过描述杜邦公司、三星公司和李锦记公司的创新发展史,分析其在创新理念传承、创新决策特征、创新体系构建和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广东家族企业的创新提供指导和借鉴。

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企业制度变迁将是家族企业创新面临的重大挑战。本书的第六章着重讨论家族企业产权和治理结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外部资源,并提升企业的创新动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信任冲突和决策速度趋缓;职业经理人的进入带来创新资源并随之产生了代理成本;在代际传承过程中,企业继任者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全球化的视野有助于创新,但继任者企业家精神的不足及其与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冲突将可能阻碍创新。我们以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上述利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回首过去的三十多年,广东家族企业取得的创新成就让整个中国引以为豪,其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令世人钦佩。但由于制度环境和自身能力的约束,广东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仍存在着局限和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不少广东家族企业陷入了“模仿陷阱”,他们急于获取短期效益,重视简单的产品模仿,无心投入技术原始创新,因而无法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其次,家族企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重制造和工艺创新,缺品牌和研发创新;创新所带来的附加值偏低。再次,重战术创新,轻战略、文化和制度创新,使得企业缺乏持久创新的基础。这些缺陷都可能成为创新和成长的桎梏。而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创新过程的回顾和分析,使广东家族企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局限,跃上自主创新的更高境界,续写粤商“领天下之先”的辉煌。

在本书的写作中,为了真实呈现粤商家族企业创新的历程和现实,探索其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我们反复修改了写作框架和内容,多方查找资料,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力求精益求精。但由于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望读者不吝指正。创新无止境,我们希望与读者共同努力,把家族企业创新研究推向更高层次。

作者

2012年10月

于广州中山大学康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