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小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大陆和台湾关于“台湾广告与价值观研究”的异同。

第一,在研究历史上,按早晚排序,国外起步最早,其次是台湾,大陆最晚;在研究数量上,按多少排序,台湾最多,其次是大陆,最后是国外。

第二,在研究主题上,国外论文重视理论综合和跨文化比较,大陆论文重视理论综合和交流比较,台湾论文重视理论综合和行业广告。台湾论文的主题较为精细,大陆对新媒体广告研究的主题缺失。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大陆论文思辨文章占多数,实证论文很少,导致纵向研究较为肤浅,多数文章停留在表达简单观点的新闻稿形式阶段;国外和台湾论文多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篇幅长;台湾文献中的硕士学位论文比重最大。

从大陆国家图书馆和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均未搜索到相关专著,结合以上国内外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看,台湾报业解禁以来广告价值观变迁方面的研究有待丰富。大陆文献尚未触及报纸,研究方法主要是符号分析,未细分解禁以来台湾广告价值观变迁的发展阶段;台湾文献研究对象的年代太久远;国外文献研究对象时间跨度太短。原因可能是工作量大,分析时需要研究者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和宏观把握能力。


[1] Walker & Chip.Can TV Save the Planet[J]. American Demographics,1996,18(5):42-49.

[2] Condit,C.Hegemony in a Mass-Mediated Society:Concordance about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J].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1994,11(3):205-230.

[3] 〔日〕小林太三郎等著,谭琦译.新型广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36.

[4] 刘双,于文秀.跨文化传播——拆解文化的围墙[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24.

[5] Pollay,W.R. & Gallagher,K.Advertising and Cultural Values:Reflections in the Distorted Mirr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0(9):359-372.

[6] 李金英.广告中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24(3):70-74.

[7] 蔡敏.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J].现代传播,2002(6):6.

[8] 检索时间:2014年3月1日,全书同。

[9] Hendon,Donald W.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in Japan and Taiwan:A Comparison,1945-1975[J]. Journal of Advertising,1977(6):44-45.

[10] Cutler,Bob D. & Javalgi,Rajshekhar & Foltin,L.Craig & Hornyak,Martin J. & White,D.Steven.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Print Advertising:The Case of the U.S.A.,Japan,South Korea,and Taiwan[J]. Mid-Ame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1994,9(2):55-62.

[11] Chuang,Po-Chung. The Creative Strategy Approach in Political Spot Advertising: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the 1996 Presidential Campaigns in Taiwan and the U.S.[D].Wayne State University,2000:102-104.

[12] Fei-wen Ho&Kirk Hallahan.Post-earthquake Crisis Communications in Taiwan:An Examination of Corporate Advertising and Strategy Motives[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2004,8(3):298-301.

[13] Cheryl Wei-yu Chen.The Mixing of English in Magazine Advertisements in Taiwan[J]. World Englishes,2006,25(3-4):467-478.

[14] Kenneth C.C.Yang.A Comparison of Attitudes towards Internet Advertising among Lifestyle Segments in Taiwan[J]. 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2004,10(3):195-212.

[15] Hsu-Hsien Chi.Interactive Digital Advertising VS. Virtual Brand Community:Exploratory Study of User Motivation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Responses in Taiwan[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2011,12(1):44-61.

[16] Chan,Li-Yun&Su,Maw-Song&Huang,Chi-Ming.Reaearch on TV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Taiwan Super Basketball Leagu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2010,3(2):199-213.

[17] Ker-Tah Hsu.The Advertising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Brand Equity:Evidence from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aiwan[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2,109(2):189-201.

[18] 范全林.广告语言引例分析——读台湾商业广告[J].当代财经,1990(7):55-59.

[19] 来源:《当代传播》《新闻世界》《新闻爱好者》《现代传播》《新闻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界》《媒体时代》《东南传播》《东南学术》《视听界》《新闻窗》《传媒观察》《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理论版)》《广告大观(综合版)》《广告导报》《广告人》《中国报业》《新闻导刊》《出版参考》《公关世界》《声屏世界》。

[20] 来源:《消费导刊》《市场观察》《大市场·广告导报》《经营管理者》《现代营销(经营版)》《当代经理人》《经营者》《中华商标》《中外管理》。

[21] 来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2] 来源:厦门大学、浙江大学。

[23] 李晓兵.政治竞选论述功能之内容研究——2010年台湾五都市长选举电视广告竞选策略[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0-36.

[24] 黄合水,莫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竞选广告特点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6-85.

[25] 丁俊杰.中国台湾广告教育与大陆的差距[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5(9):63-64.

[26] 李伟.是创意,更是文化——中国大陆台湾汽车广告比较[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10):106-107.

[27] 凌庆荣.台湾房地产广告现象观察[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9):83-84.

[28] 王诚之.台湾汽车广告现象观察[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10):112-113.

[29] 闫琰.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广告文化特征的符号学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

[30] 叶凤琴.从符号经济的特征看广告传播价值——以台湾广告为例[J].东南学术,2008(4):57-60.

[31] 王秉钧.“四大名著新解”——《台湾广告金像奖20年金集》点评[J].广告人,1999(5):14.

[32] 林升梁.台湾知名报刊广告创意述评[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2):100-103.

[33] 章乐绮.儿童对电视食品广告之反应[J].台湾营养学会杂志,1978,3(2):26.

[34] 来源:(台)《中国广告学刊》《图文传播艺术学报》《艺术学报》《艺术论坛》《书画艺术学刊》。

[35] 来源:(台)《台大管理论丛》《台湾银行家杂志》《财产法暨经济法》《台湾企业绩效学刊》。

[36] 来源:(台)《中国技术学院学报》。

[37] 来源:(台)台湾大学、中原大学。

[38] 来源:(台)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中科技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成功大学、中原大学、台北大学、交通大学、静宜大学、台北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长荣大学、中兴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政治大学、“清华大学”、大同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元智大学。

[39] 钮则勋.竞选广告策略初探——以2004年大选陈吕阵营为例[J].台湾民主季刊,2007,4(1):141-178.

[40] 周志华.2008年台湾大选电视竞选广告:议题、攻击手法、与眼神接触[D].新竹: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41] 陈介政.中国台湾与美国消费者对广告之文化诉求与效果比较研究[D].台北:台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

[42] 张维颖.“我国”与美国不实广告判断标准之比较——以竞争法观点为讨论范围[D].台北:台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

[43] 潘宛青,张美燕.信用卡广告涉入对银行业品牌权益影响之研究[J].台湾企业绩效学刊,2007,1(1):125-146.

[44] 康家菱.使用行动广告与无所不在商务之效益——以民宿业者为例[D].台中:中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

[45] 叶明义,陈志贤.以因果分析探讨明示品牌比较性广告之层级效果[J].台大管理论丛,1999,9(2):219-238.

[46] 林右德.故事型广告与品牌揭露时机:产品类型与品牌熟悉度之干扰[D].台北:台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

[47] 张雅琳.马格利特风格应用于平面广告之研究[D].台中:台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48] 吴淑玉.平面广告类型分析——以第20~30届时报广告金像奖平面类作品为例[D].台中:台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49] 吕怡慧.广告代言人的性别与可信度对广告效果之影响——以男性刮须刀为例[D].桃园:“中央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

[50] 林幼岚.广告中的女性意识:世代差异[D].台北: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51] 赖可欣.社会行动取向之媒体素养教学方案发展研究:以“破解电视商业广告”为例[D].台北:台北教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52] 庄幸谚.教育大学师资培育生理解电视广告与教学设计能力之研究[D].台北:台北教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

[53] 陈湘涵.寻觅良伴: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1912-1949)[D].新竹:“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54] 许晋豪.中国古代出版广告内涵研究[D].新北:淡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55] 吴敏菲.虚拟社群会员对站上广告之态度[D].新竹: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56] 卓忆如.Webcam人脸侦测技术应用于互动式广告之研究[D].台中:台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