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企业组织及其经济活动

一、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就是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按照性质分为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服务企业。

制造企业将原始的材料转变成可以销售给消费者的产品,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生产饮料,耐克公司生产运动鞋,华为公司生产手机等。商品流通企业向顾客销售商品,但本身不生产产品,而是向其他企业购买产品再销售给顾客,比如,大型超市沃尔玛,苏宁电器销售家用电器,当当网从事图书、影碟的销售等。服务企业向顾客提供服务,比如,迪士尼公司提供的娱乐,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等。

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

1. 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只有一个出资者,而且是自然人。个人独资企业的全部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出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独资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而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常见的个人独资企业有小餐馆、洗衣店、私人诊所、维修铺、小卖店等。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其中包括3层意思:一是企业的债务全部由投资人承担;二是投资人承担企业债务的责任范围不限于出资,其责任财产包括独资企业中的全部财产和投资人的其他个人财产;三是投资人对企业的债权人直接负责。

换言之,无论是企业经营期间,还是企业因各种原因而解散时,对经营中所产生的债务如不能以企业财产清偿,则投资人须以其个人所有的其他财产清偿。此外,如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 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例如,汽车维修中心、会计师事务所、医疗诊所、律师事务所等多采用该组织形式。

合伙企业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共同经营方式。它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大量存在于世界许多国家的诸多行业之中,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在创业阶段甚至已经成长为大规模企业后都采用了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

合伙企业以合伙协议为成立的法律基础。合伙协议是调整合伙关系、规范合伙人相互权利义务、处理合伙纠纷的基本法律依据,对全体合伙人具有约束力,是合伙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合伙企业须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出资是合伙人的基本义务,也是其取得合伙人资格的前提条件。合伙人必须合伙参与经营活动,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既可以按其对合伙企业的出资比例分享合伙盈利,也可按其他办法来分配合伙盈利。当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债务时,合伙人还需要以其他个人财产清偿债务,即承担无限责任,而且任何一个合伙人都有义务清偿全部合伙债务,即承担连带责任。

3. 公司

公司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通常又称为企业或实业。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指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的。因此,公司被视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组织创新。

公司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同,其是法人组织,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特性,投资者可受到有限责任保护。根据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公司的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公司的差别在于以下几点。

(1)筹资能力、规模不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是有限制的,因而除个别有限责任公司外,股份有限公司的筹资能力强于有限责任公司。一般来说,股份有限公司规模较大,而有限责任公司规模则相对较小。

(2)组成因素有差别。股份有限公司以资本联合为基础,这是其显著特点,而有限责任公司除了资本的联合之外,还考虑了人的因素,就是股东之间是相互了解的并有一定的信任。

(3)出资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股份有限公司将其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发行股票来表现;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东的出资以占公司的出资比例来表现。

(4)转让出资条件不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流动性较强,易于变现;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要受到较多的限制。

(5)公开性程度不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程度较高,有较多的公开义务,而有限责任公司则是相对比较封闭的。

企业的组织形式从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再到公司,它的发展历程与如何解决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这一问题密切相关,可以说,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轨迹是一条资金拉动型的路径。

二、企业的经济活动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起源有些奇怪。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一个家庭需要管理和决策,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无论大小,无论组织形式如何,都需要管理者对其所属资源做出合理的配置,比如,对人员做出分工安排及合理利用物质资料等都是经济活动。

一个企业从筹建到营业,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各种活动,而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不管其组织形式如何,都面临着:企业应该做什么(投资决策),从哪种渠道和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筹资决策),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资金开展经营活动(经营决策),由此任何企业组织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

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的经济活动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资金的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3个过程。下面以制造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的过程。

1. 资金的投入

制造业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支付职工的工资等。这样投入的资金形成企业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2.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等3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入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生产出产品,既转移了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价值,又生产出了新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资金发生了价值形态的变化:首先,随着劳动对象的耗费,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随着劳动资料的耗费,固定资金以折旧的形式逐渐转化为生产资金;随着活劳动的耗费,货币资金以应付职工薪酬的形式转化为生产资金;当产品制成后,资金又从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就是企业的费用。这些耗费,有的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有的形成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收取货币资金,表现为资金的收回。同时发生支付销售费用、缴纳税金等业务活动。企业收回的资金首先用于补偿耗费的资金,即用企业取得的收入补偿企业发生的费用。收入减去各种费用后的余额,就是企业实现的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按规定一部分分配给投资者,退出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另一部分以留存收益的形式留在企业继续参加资金周转。综上所述,资金的循环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周而复始的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

3. 资金的退出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即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上述资金运动的3个过程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缴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的进步发展。

制造业企业会计反映的资金循环与周转如图1.1所示。

45716-00-011-01.jpg

图1.1 资金循环与周转过程

一般认为,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在企业中则具体指上述的企业资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