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与担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跨国公司(中英双语版)
-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 李新玉
- 5776字
- 2021-05-11 15:07:40
完善供应链建设,保障粮油物资供应
——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
嘉吉公司[1]
路易达孚公司[2]
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极强,短时间即造成大量感染病例,使人猝不及防。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国政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住了疫情传播,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极其及时、准确和高效。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疫情发生初期,特别是病毒不明的情况下,中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但短期内疫情地区民生用品,尤其是粮油和饲料产品的供应仍带来压力。“危机”带来的是“危险”也是“机遇”,二者不可分割。英文中也有一句俗语,“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即“每次危机都应该带来收获”。作为粮油贸易和加工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和粮油行业应继续完善供应链建设,尤其是加强应急保障预案和实施机制设计,以保证灾情发生时,可以做到快速调动大量物资,通过流畅的物流组织,及时、有效地保障灾区供给,同时保障粮油生产供应链从原料生产及采购、物资生产、物流仓储、商业渠道等全链条及时启动生产,确保后续物资供应充足。
一 新冠肺炎疫情下粮油行业基本情况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亦为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消费和进口国。毫无疑问,粮油行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粮油企业不仅生产消费品,其产品更是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基础。例如,养殖行业需要的饲料、食品加工行业需要的原料,均来自粮油加工行业。一旦粮油行业的运转出现问题,其传导效应将对中国甚至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同所有的制造业企业一样,粮油加工企业离不开货物流动,离不开物流。无论是原料的供给,还是产品的运输,均需要通过物流加以实现。为控制成本,现代制造企业大多采用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等理念,追求零库存或最小库存。没有物流的支撑,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无法运转。
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粮油属于上游,其产品供给饲料、养殖、食品甚至工业企业。但是,作为生产性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经常也是终端用户。除原料、辅料外,其生产设备、消耗品甚至工人的防护用品等都依赖外部供应。现代供应链环环相扣,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其供应商独立生存。
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流动和聚集,大范围疫情的暴发和其对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越来越严重。在疫情等突发情况下,保障疫区及全国民生物资的稳定供应,成为帮助支援疫情救治、稳定社会情绪、凝聚社会力量、重塑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粮油供应链是社会的动脉。在遇到疫情或类似灾难时,如何保障粮油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我们既需要重新思考供应链的业务存续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也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供应链的水平,保证供应链运行通畅。
此次疫情影响了粮油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一)内陆物流方面
1.道路被阻断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量村镇采取封村封路措施(村民自发采取行动的居多),设置路障,禁止一切外来车辆通过。此类做法虽有利于防止疫情扩散,但执行中“一刀切”的方式同样封堵了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车辆通行,对养殖等上下游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饲料供不上、物资运不进、产品销不出、用工回不来等诸多问题。
2.司机被隔离
防疫初期,跨省、跨市运输遇到诸多挑战,其中一项即为“有货车没人开”的窘境。因防疫限制,司机复工率偏低,加以跨地运输在目的地隔离14天,返程后有可能还要再隔离14天等要求,使物流业“雪上加霜”。在实际运行中,因恐受到隔离限制,即使能够复工,很多司机也选择不正常工作,以降低成本。
3.物流通行受限
防疫初期,各地车辆通行证的申请要求不统一,且限量发放,导致企业很难申请到通行证,或即使拿到也满足不了正常生产需要。加之,企业的运输(比如饲料成品和原料的运输)一般外包给物流公司,但物流公司复工率不高。物流公司车辆不足,且难以找到替补车辆。同时,办理通行证时要求指定车队、指定司机、指定车号,企业基本无法满足要求。
4.码头被封或者装卸迟缓
很多饲料原料(比如豆粕、玉米、进口饲料添加剂)的运输,要到港口、码头、粮库去装车。港口和码头封路,第三方仓库不开工,在“抗疫”初期比较常见。虽然随着秩序恢复,封锁被解除,码头仓库开工,但装卸人员到岗率较低,装卸速度迟缓。
(二)国际贸易方面
一些外国企业和消费者对疫情产生忧虑,原产自中国的动植物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出口的货物和商品无法顺利交付。例如,巴基斯坦等国要求对原产自中国的货物出具无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证明并要求在卸货港加强熏蒸消毒措施;俄罗斯、韩国、土耳其等国则暂停从中国进口动植物产品。尽管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在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声明中,不建议对中国实行旅行和贸易限制,但国际上的这些忧虑情绪并未消除。
由于出口货物目的地国家出台管制措施,叠加中国国内的物流限制,中国出口企业无法按时交付货物,被动违约。一些国内出口企业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履约,面临库存积压和国外客户索赔的双重打击,运营面临严重困难。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国家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商会、协会及时给企业纾困,据实出具不可抗力证明,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另外还有因票据、文件等跨境物流延迟而影响通关。码头被封、装卸迟缓也给国际贸易带来很大影响。很多货轮无法卸货;码头冷库堆满货物,迟迟无法运出,导致来华货轮只能转运他地。
以上种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缺乏应急预案及统一协调机制。在灾情发生初期,如果有应急预案,可迅速行动,将灾情影响降到最低。统一协调的专项保障方案可有效地保证供应,减少各地各自为政,“牵一发而动全身”,供应链中一个环节受损导致整个链条瘫痪。
(2)供应链对人员依赖过重,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众多物流、生产人员无法及时返工,导致企业“复工不复产”。关键岗位人员缺失,使整个工厂无法运行。
(3)供应链运行信息电子化程度不足,审批、交易依赖传统方式,既使贸易受到影响,同时也不易追溯,使有关部门难以全面掌握情况。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但在收集信息、了解情况方面仍然依靠各企业自行申报,效率不高。
二 粮油供应链应急预案设想
完善的粮油供应链应急保障预案和实施机制,可以确保灾情发生时,通过简洁的流程,紧急调动大量物资,通过流畅的物流组织和保障,及时、有效地保障灾区供给。同时保障粮油生产供应链从原料生产及采购、物资生产、物流仓储、商业渠道等全链条及时启动,确保后续物资供应充足。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看,未来可在中国现采用的设立政府工作组专项管理的做法上进一步完善供应链应急预案机制。在预案中根据灾情性质,确定预案触发机制,明确组成机构牵头部门、各部门职责和协动机制,实施效果动态评估和改进机制。从制度设计上需强调全产业链一体化概念,并且应该在其中:①确定重点保障物资清单,应包含粮、油、饲料等重点民生保障物资;②形成物资储备、调运和生产地图,以各地灾情发生概率、粮油物资产能、人口和养殖布局等科学布局,并充分考虑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的结合;③梳理具体行业全供应链各环节导图,包括原料、物流、仓储、设备部件、包装辅料等。以饲用原料豆粕生产为例,整个应急供应链中需协调大豆进口通关、码头装卸、工厂生产、产品物流运输和储备调运等环节,而且还应包含劳动力、设备维护、仓储等衍生因素的保障。
图1 大豆压榨供应链导图
上述预案应确保一旦灾情发生,及时启动,供应链运转流畅,保障准确到位,生产恢复有序且可持续。
三 完善粮油供应链的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粮油行业供应链应急机制,结合行业的具体情况,粮油供应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一)生产和储备方面的建议
1.提高粮油生产自动化、智慧化水平
目前,粮油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应急情况下对配置弹性和高效调度能力的要求。建议,一方面,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粮油等民生行业推进自动化建设,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大力引入5G视频监控、AGV调度、数据回传、设备数据采集等技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打造粮油智慧工厂来实现生产对大量劳动力的依赖、提质增效,未来更可以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有效实现资源调度优化和精准决策。此外,还应鼓励推广设立一定比例的无人化工厂、产线,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避免生产被迫中断。
另一方面,也应鼓励培训技能全面的工人,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可以一人多岗应对劳动力短缺等情形,客观上也避免因劳动力短缺需要雇用临时工人造成的生产安全隐患。
2.提高合同、生产储备在应急储备中的比例
中国供应链应急体系的粮油产品实物储备建设基本完备,此次玉米等粮食作物充足的实物储备就及时起到了满足生产需求、稳定物价的作用。但同时建议继续提高粮油产品的合同储备和生产储备的比例,推进政府储备方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商业储备的补充作用,把饲料农资纳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和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
继续鼓励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按约定,优先租用、调用或者生产粮油产品以保障供应。同时,根据人口和养殖产业聚集程度统筹设计,对养殖优势区域的饲料和人口密集地区粮油储备进行引导和优化,与前述的分级保供企业名单相结合,建立更加完备灵活的应急粮油物资保障平台。
另外,建议指定单一政府部门在应急物资采购、存储、调拨、运输、使用等各环节的统一调度,既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压实责任。此次医疗物资保障采用的牵头组织生产,直接将物资从企业调拨到需求单位的方法就值得借鉴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应急状态下的物资供给效率。吸取卡特里娜飓风救灾的经验教训,美国政府随后调整其应急管理政策,对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升后勤保障组为后勤保障委员会(LMD),整合和统一协调政府内外部应急物资。
(二)贸易和物流方面的建议
1.利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单据电子化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传统纸质单据等在区块链技术数字化处理后,数据的实时匹配避免了大量重复工作,令文档处理的时间缩短到了原来的1/5,完成跨境农产品贸易所需时间缩短了一半。
当前,嘉吉、路易达孚、ADM、邦吉、中粮、嘉能可六家农业大型国际化公司发起倡议,合资设立一家名为Covantis的法人实体,积极推动业界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来实现国际农业运输交易标准化和数字化,并开始为交易后操作流程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国天津海关2019年上线的平行进口车区块链项目,充分利用了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解决了跨利益主体之间的互信问题,实现了流程节点可视化,提高了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水平和效率。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已经在业界和行政监管层面得到了验证,还可以推进数据共享,促进联动共治,并利用风险评估逐步构建大数据分析体系,以此提高审批效率,避免灾情下人群聚集。
建议推广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上的应用,加速推进现代化智慧供应链。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推动各国家间法律法规准入和电子单据互认,企业间货物提单、信用证等单据电子化,早日实现供应链单据电子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灾情对供应链的影响。
2.依据风险程度,分级管理水运、陆运等重要交通枢纽
分级管理机制有助于压实各级主体风险治理责任,完善供给保障的责任机制。首先,要因地制宜按照前述生产导图制定企业分级管理机制,科学地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国家、省、市的分级粮油保供企业名单。其次,对名单内企业的原料进口、产品生产和物流配送分级制定全供应链运转方案,开辟涵盖水运、路运的特别绿色通道,并提前根据企业级别配发应急通行证,在突发情况下可以凭证通行,确保原料进得来、产品供得上。最后,应对码头等重要交通枢纽进行分级管理,提前梳理和优先保障产地和灾区的主要码头、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不间断发挥物流功能。采取工人就地隔离、机械化作业等方式,确保粮油物资可以不中断地通过这些重要节点,打破突发情况下的物流瓶颈。
3.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共享物流
物流业天然具有发展“共享经济”的有利条件,发展共享物流有助于消化过剩的物流产能,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减少物流中的碳排放、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物流业集约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邮政、顺丰等多家物流公司在司机和车辆进出疫区受限的情况下,以共享运力的方式保障了运转,其模式值得探索和推广。
我们认为,一方面,国家应继续推进车货匹配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物流运输与配送资源共享与合理配置。可以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与科技,解决目前车货匹配平台存在的信息真实性、有效性等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快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大力提倡智慧仓储和智慧物流管理,助力共享物流发展。未来,信息技术将加速推动物流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大大提高对供应链应急管理的覆盖率,尤其是粮油等民生物资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大数据跟踪与分析,优化物流路线,预测物资消费量与仓储量和风险防控等。
(三)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预期管理
通过此次疫情可以发现公众越来越重视灾情信息的实时披露,这不但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保护,还可以帮助稳定预期,助力制造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疫情发生后,国家及时加大了医护用品信息的公开力度,联防联控机制按照既定预案承担生产保供任务,并每天披露医护用品产能和未来增产数据,减轻了大众担忧。粮食系统也启动了粮油监测系统,针对优质企业饲料和畜禽养殖企业实施生产情况日报制度。多地推出的“菜篮子”负责制和“一日一查一报”制度,采用网络发布、手机短信等方式向民众广泛发布物价信息,稳定了民众预期。这些做法也应该推广到“米袋子”“油瓶子”“饲料原料”等产品中去,一来有利于生产企业合理计划,避免供应链端的生产和物流压力波动,二来有利于平抑物价和避免抢购等事件发生。
[1] 嘉吉是一家从事生产和经营食品、农业、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业务包括农产品供应链、动物营养、动物蛋白、食品配料及应用、运输及金属、金融服务等。由William Wallace Cargill先生于1865年创立,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
[2] 路易达孚集团由法国人列奥波德·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是全球领先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企业之一,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种植、加工和运输约8000万吨农产品,为全球约5亿人提供食品和衣物。总部位于荷兰鹿特丹。
特别感谢任育枝和何常君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