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远古时期

第一篇 夏商周

盘古开天辟地

据传说,远古时期宇宙不像现在有日月星辰的轮转和天地昼夜,也没有山川河流、风云雷雨。整个宇宙混沌一团,里面渐渐孕育了一个生命——盘古。

盘古长期生长在这混沌世界中,感到心烦气闷,便找来先天金石之精的斧凿,将混沌的世界劈开。

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

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女娲抟土造人

传说人类是由女娲抟土造出来的。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可是单单没有人类,非常冷清。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间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闹些,就来到水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水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容貌,捏了一个个小人。说也奇怪,小家伙一放到地面,就活了起来,一个劲儿地叫:“妈妈,妈妈。”

女娲很高兴,又用黄泥捏了一些小人儿。她不停地工作,每天都忙到深夜。她就用树条搅拌上泥浆,向地面洒去。泥浆溅落的地方,顷刻间就出现了许多小人儿。

女娲又想:该怎样让孩子们自己繁衍下去呢?结果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宗接代的方法,把人类分为男女,叫人类也男女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等同,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别于禽兽乱交。后世人就把女娲奉为“神媒”。

有巢氏发明巢居

在上古时期,人少禽兽多,人居住在地面上,经常遭受禽兽的攻击,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的危险。

在恶劣环境逼迫下,部分人开始往北迁徙。他们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启发,在黄土高原山坡上打洞,并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

但是,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这时候有巢氏出现了,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山,得到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

有巢氏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用以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一定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和建造等。

正是原始社会这种“穴居”“巢居”在长期的历史和环境中不断变迁,才一步步推动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大发展。

燧人氏钻燧取火

据传说,远古时代发明人工取火的是燧人氏。相传远古人类生吃禽兽,这样很难消化而伤害肠胃,所以人们多患疾病。

有一天,燧人氏在周游天下的时候,发现有一种大鸟,在大树上跳来跳去找虫吃,不时像啄木鸟似的用长长的硬喙啄树干,每啄一下,就发出璀璨、夺目的火光。

燧人氏受到了启发,想到了取得火种的办法。于是他捡了一根硬木枝,在遂木上钻起来,结果真的发出了火光。可惜用这种树木钻出来的火,只能发光,没有火苗。

燧人氏回到自己家后,继续用别的树木做试验,虽然钻起来很费劲,但终于钻出火来了。他于是无私地把这个钻木取火的办法教给了人们,人们最终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燧人氏教人们钻燧取火,以火烤猎物的骨肉,不仅味美,而且易于消化吸收,人们也不再患腹疾了。虽然这只是传说,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人类从利用和保存自然火种,再进步到人工取火,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演变过程啊!

神农氏尝百草

据传说,在古时候人们还不会种植粮食,而且得了病无医无药,生活苦不堪言。后来,部落首领神农氏为了解除百姓的疾苦,亲自品尝了许多种花草,一天之内就曾中毒70次,最后终于找出了各种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人们也从此学会了采药治病和播种五谷。

随着岁月的推移,人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功绩显赫。

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称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山氏。又成了与黄帝争天下的首领。

仓颉发明文字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通通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经过一番钻研,仓颉根据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吸纳从民间搜集来的部分图画文字,返归故里,独居村西深沟之中,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共工怒撞不周山

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誉、尧、舜这四个部落联盟领袖,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五帝”。

与颛顼同时代还有一个叫作共工氏的人,他的本领也很高强。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聪明,有力气,懂得生产方面的许多事情。他很乐意为公共的利益工作。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共工氏是继神农氏之后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共工氏有一个儿子,名叫后土,也很懂得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父子二人考察了我国古代九个州的土地情况。广大群众十分欢迎共工和后土,尊称后土为社神,也就是土地神;尊称共工为水神,也就是管理水利灌溉的神。共工氏和儿子后土考察后认为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不能用水灌溉;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这些都不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要把高地削平,低地垫高。他认为挖下高地的土填在低洼的地方,就可以有更多的土地种庄稼。可是颛顼不同意共工氏这样做。

为了争夺部族的领导权,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颛顼拼命宣传鬼神迷信,吓唬群众,叫他们不要帮助共工氏。当时人们还很迷信,不少人害怕共工氏一平整土地,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他们都站到颛顼那一边去了。

然而,共工氏具有坚强的信念。他认定自己平整土地的主张是正确的,所以决不认输。他决定用生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猛然用自己的脑袋去撞怪石嶙峋、高耸入云的不周山也就是现在的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填平山边的洼地。

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泥土石块崩塌下来。顷刻之间,整个天空剧烈地摇晃起来,整个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系着大地的绳子崩断了,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

因为天空向西北倾倒,太阳、月亮和星星就每日里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虽然撞得头痛欲裂、眼冒金星,但是他撞崩了不周山,在我国北方造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大片平原。

关于共工氏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传说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想要解答为什么太阳、月亮、星星都是东升西降的,为什么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奔流,为什么华北地区有一片大平原等许多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只能以丰富的想象编出像共工氏撞崩不周山那样有趣的神话传说来。

母系氏族形成

氏族是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了亲族集团。最先是母系氏族,这一时期,女性在氏族公社中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

母系氏族社会的初期,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资源,同时也使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环境。

人类的生产活动——采集、狩猎和捕鱼依然必须集体进行,否则就不能有效地抵御野兽、饥饿和疾病的威胁。他们还没有私有财产观念,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氏族的宗旨。氏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求生存的依靠。

每个氏族公社内部,壮年男子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需要较大体力的事务,而采集食物、缝制衣物、养老育幼等繁重任务,则落在妇女的肩上。

她们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又对氏族的血亲关系起着主导作用。母系氏族公社在全盛时期人口较多,还形成了极具规模的供人们长期居住的村落。

父系氏族形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母权制被父权制取代。父系氏族公社也就形成了。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

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逐渐趋于解体。男子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小家庭便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氏族社会就这样逐渐被瓦解了。

部落的逐渐形成

部落由两个或多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每个部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语言、习俗,也有管理内部事务的机构。

部落是氏族组织的联合体,由若干个氏族、胞族联合而成,部落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血缘关系,有自己的名称和固定的领土范围以及共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亲族集团。

部落组织的规模大小由经济和人口所决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则规模较大,反之则规模较小。

部落设有酋长,由本部落各氏族推选有威望的氏族首领担任。部落的人数增加了,事务也逐渐增多,除了负责调节各氏族、胞族之间关系的酋长之外,各氏族首领、胞族长也要参加议事,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既从事生产又负责管理的人。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不断发展,氏族之间争战不休,一些部落就联合起来,部落联盟也由此形成,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瓦解的开始和新的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的前提。

轩辕黄帝造车

车子古时又叫轩辕,这是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黄帝发明车子的功劳,便亲切地称呼黄帝为轩辕。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他是北方氏族部落的首领。

轩辕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

关于黄帝有很多美好的传说。远古的人类在地上行走全靠双脚,若要搬运东西,只能肩扛手拿,很费时费力。黄帝便发明了车子。有了车子,人们便可以以车代步,也可以用车载运东西,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最初的车子,主要是劳动工具:当搬运重物的时候,用车推或拉,比肩扛手抬要省力得多。除此之外,一些权贵,比如黄帝本人,也曾自己乘车。不过,这车子,还得由仆役或奴隶拉动,才能缓慢前进。

黄帝大战蚩尤

据传说,炎帝族发祥于陕西岐山东面的姜水附近,该部落沿渭水东下,再顺黄河东进入河南西南部,后到达今山东地区。炎帝族首领炎帝是黄帝的兄弟,姓姜,号神农氏。

炎帝是以羊为氏族首领,就是现在的羌族。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洛水流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间的冲突。

据传说九黎族首领蚩尤长着四只眼睛六只手,人身牛蹄,头上生着锐利的尖角,耳旁鬓毛硬如刀剑,以石头和沙子当饭吃。蚩尤武功高强,还善呼风唤雨。

蚩尤共有81个兄弟,人人铜头铁额,个个凶猛无比。炎帝族在激烈的冲突中失利,被迫退向北方,向居住在涿鹿地区的黄帝族求援。

第一次交锋,不分胜负。蚩尤总是利用气候的变化,偷袭轩辕,也就是黄帝。而轩辕军队则把蚩尤围得水泄不通,不给其留下半点逃窜的空隙。双方军队战战停停,整整对峙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天中午,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蚩尤认为时机已到,命夸父立即传令,准备突围脱逃。轩辕发现蚩尤意图,即命大鸿、常先和应龙按原计划进行。然后又吩咐风后、王亥:“不能随便擂战鼓,火畜不得轻易上阵。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许乱动。”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夸父领兵突围,被大鸿截住,双方大战起来。只见兵器相击,火星飞溅。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夸父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原来,夸父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正在揉眼之际,被大鸿拦腰砍了一刀。

蚩尤一听夸父受了重伤,怒睁双眼,抡起板斧,左右拼杀,领兵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轩辕发现蚩尤拼命突围,即命应龙率骑兵跨上火畜,又命风后擂鼓接应。

蚩尤凶猛异常,力大无穷,越战越猛。不料,应龙率领的骑兵忽然冲杀过来,锐不可当,一下子打乱了蚩尤阵脚。蚩尤根本没有料到,轩辕还有骑着火畜打仗的骑兵。他见形势十分不利,便命令全军立刻撤退。

这时,轩辕把手一挥,800面夔牛大鼓一齐擂鸣。传说这种夔牛大鼓,声震五百里。蚩尤军队被鼓震得耳聋眼花,溃不成军。轩辕命六路大军,借鼓声威力发起总攻,一举把蚩尤军队全部消灭在涿鹿之野。

轩辕指着蚩尤的尸体说:“蚩尤一生好战,这是他的命运。但他发现了金石,教民学会了冶炼铜铁,这又是他的一份功劳……”风伯、雨师听了这话更加佩服轩辕的宽大胸怀,心里十分感激。他俩请求把蚩尤的尸体妥善安葬,轩辕立即答应了。

黄帝统一中原

黄帝大战蚩尤之后,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像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伏,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但是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于是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

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他都以天子的身份加以讨伐。最后,黄帝统一了中原。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经济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

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尧舜进行禅让

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黄帝的后裔,尧因封于唐,故称“唐尧”。舜又称虞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虞舜,派虞舜到各地去同群众一起干活儿。

虞舜结婚以后,带着两个妻子一起去种地干活儿,仍旧孝顺父母,关心弟弟。虞舜的名气更大了,大家都说他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哥哥。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尧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他,自己带着一班人到各地去视察了。

虞舜行使了20年的治理大权,把各种事情办理得井井有条,使天下的人全都十分佩服。这时候唐尧已经很老了,他视察各地回来之后,就把部落联盟领袖的职权全部让给了虞舜,自己退居一旁养老。

舜接位后,还是既勤劳又俭朴,受到大家的信任。尧死后,舜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这在历史上称为“尧舜禅让”。

鲧治水不力被杀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长江流域地区发生多次大水灾。洪水滔天,浩渺无际,淹没了广大的原野、茂密的森林和许许多多的村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逃往突兀的峰峦或躲入深山岩洞中避难。尧在众臣的推荐下任用夏后氏的首领鲧治理洪水。

鲧治水心切,立即着手治水。鲧不停地命人挑土运石、造堤筑坝,企图将滔滔洪水挡住。可是黄河水势太猛,受阻后更如笼中困兽左冲右突。结果黄河灾情更加严重,附近的村屯房倒屋塌,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其状惨不忍睹。水灾反而日益严重了。

鲧虽然沥尽心血,费时九年,但黄河水仍然没被治服。那时尧已经很老了,自知力不从心,便将首领之位让给贤明的舜。舜继位后,亲自前往水灾地区巡视。由于鲧治水不力,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舜便将其免职并发落到羽山,不久便将其杀掉。

禹三过家门不入

舜经多方调查了解,决定任用鲧的儿子禹治理洪水。禹继承了父业,决心平复水患,拯救万民。禹的心情很沉重,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便请来几位有威望的长者,共商治水大事。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的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没进去探望。

大禹治水成功

禹凭借超人的毅力,跋山涉水,在各地勘察、测量、规划。他还和人们一起运石伐木、开河挖渠,使治水这项宏伟浩大的工程在风霜雨雪中缓慢艰难地进行着。

禹认真总结前辈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禹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而只采用“堕高堰库”筑堤截堵的办法,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便前功尽弃的教训,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

一天,禹率百姓由甘肃积石山一路疏通黄河河道而下,走到黄河中游,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浩荡的黄河水盘旋回流,将高高的孟门山淹没了。禹当即命人将山劈开一个大大的豁口。被困的黄河水开闸般吼叫着狂泻而出,水声震耳欲聋。从此河水常年奔涌畅通无阻。

当时禹将此处命名为龙门,人们为追念他的功绩,称龙门为禹门口。禹的足迹踏遍了黄河两岸,黄河水终于被彻底治服了。

舜将帝政禅让于禹

舜在位33年时,把天子位禅让给禹。17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

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禹做首领后,继续兢兢业业,勤于政务。禹派伯盖把稻种分发给住在多雨高温地区的人们,让他们种植水稻。禹又派擅长种植庄稼的后稷将各种不同的粮食分发给不同地区的民众,以解决口粮和种子,并教会人们如何耕种。他的一系列措施使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禹治水有功,又发展了农业生产,各部落人民对他十分拥护。为了歌颂和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功德,后人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