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中有这样一段话:“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没有经验,就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很多现代人就处于一种很急切的状态中,让自己忙碌不停,急于抓到点什么,却发现自己依然双手空空。当你突然发现,你一直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别人面前如此不值一提,或者别人才拥有更高的天赋,你只是处在最浅薄的那一层时;当你突然发现,每个人似乎都是如此与众不同,都拥有自己出众的才能,只有你似乎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才艺和成就时;当你突然发现,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你都一知半解,全然没有说话的资格时;当你突然发现,你一直自豪的东西,面对追问和质询,其实如此不堪一击时……你又会怎么样?
这种无力和自卑的感觉使他们无所适从,似乎永远都只是按照既定的平庸的轨迹一直走下去,即使想挣扎想制造些不同,却发现无能为力,或者以失败告终……是继续反抗还是就此妥协?你以为顺理成章的事,答案却是不可能实现。哭泣似乎也只能更显得你软弱。一直相信自己会在某个时刻一鸣惊人,却发现只是幻想。
就像《悟空传》中的那句话:“我终于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没有齐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
现实不会宽容你的不足和错误,人生没有彩排,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至少要对自己负责。承认自己的苍白是难堪和痛苦的,但相比于对自己撒谎,还是好些吧!人生还有那么多事,绝不能一拖再拖了,至少不能掉队啊!
“我像一个优伶,时哭时笑,久而久之,也不知这悲喜是自己的,还是一种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们在叫好,但我很孤独,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世界,那里只有神与妖,没有人,没有人间的一切琐碎,却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但真正生活在那里,我又孤独,因为我是一个人。”
很多年轻人很迷茫,他们试着整理自己的心情,却发现只剩孤单。那些心情不是可以简单描述的,确实令人痛心的。有些事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冲击,但是加了一些别的因素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事情也许并没有改变,别人也许并没有什么意图,只是因为在意,所以会伤心;因为伤心,所以会不知所措。
有一种心结别人无能为力,自己必须经过痛苦才能蜕变;有一种孤单别人无法分享,自己必须经过咀嚼才能消化;有一种感觉别人无法体会,自己必须经过失望才能铭记。那些细微的感动,明明懂得,却很委屈;明明委屈,却也释然了;明明释然,却又心生藩篱。
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的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孤单,只是一个人的事;孤独则是一群人的事了。孤独,也许没有什么不好。电影《千与千寻》中有一句台词:“以后还有很漫长很漫长的路途,都要一个人走完,都要靠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而不是依靠谁。”与自己相处,同自己对话,我才能更加看清自己现在的模样。“哀,莫过于心死。”伤心、失望至少证明我们还有不甘,还没有放弃自己。
蒋勋先生说:“孤独没什么不好的,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周国平先生也说:“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待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叔本华比周国平走得更远,他把不能独处的人基本上当成了一种低能儿,他也否定了把社交作为幸福来源的可能:“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每次的独处,都是提升自我的机会,人都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这里,你是安全的,是宁静的,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丑陋和缺点,并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