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儿一路流着眼泪走在回家的路上,树蔸劝他:“女儿眼力强,落了个好道,我们帮她把婚事办了,了却了心愿,应为高兴才是。”
“想到我们这么狠心抛弃女儿,不禁悲从心来。”刘秀儿说。
“天大了,生在我们这样不寻常的家庭取舍也是不得已,前辈也经历了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我们重演老一辈的悲剧。”树蔸说。
“相公,其实上一辈的剧情没有完结,还有精彩一幕。”刘秀儿有些开心起来。
“你又想到了哪一出?”
“我们的妃子姨妈过世后皇帝也换了,现在是先皇的儿子在位,先皇的那点陈年老账现在的皇帝不会翻了。你出来了几趟,就没有想过上祝家庄认个亲让婆婆得以与亲人相认吗?”刘秀儿说。
“怎么没有想过?我也征求过母亲的意见,母亲说我们家有两大株连九族的案子在身,能逃脱出来得以苍天护佑,千万不能感情用事。还嘱咐出来的人要隐姓埋名不,能透露锅底的任何信息。”树蔸说。
“这样,我们这次弯一脚从祝家庄旁边过,你偷偷到庄里拜访一下婆母的亲人。”
“听说姥爷过世了姥姥还在,年过九十。两个舅舅分了家,各守着自己的田庄。”
“婆母知道吗?”
“没跟她说。”
“正好你代婆母去问候一下姥姥。”
“那样的高门大户岂是一个过路人可进入的?”
“你把婆母给我的这枝步摇递进去,姥姥认得,自然可得进入。”
“啊,你早有用心。”
“我也是想替婆母做件事。”
树蔸思量了一阵说:“还是不能去,每个锅底人的根都在外面,我们带头在外面寻根问祖,大家都去认祖归宗,锅底就会散瓦岗了。”
“好吧,我们就不节外生枝了。”
“好了,女儿的事我们想不了,家里还有老老少少一大家子等着我们操心呢!”
一晃锅底第一代人解仲玉破了八十高龄了,刘本恩也是吧十摸得着,婆婆们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锅底老人都跨过了七十这道高门槛。他们的长寿和健康与少辈们的敬老、爱老和养老密不可分。
锅底没有庙宇锅底人不敬菩萨也不信鬼神,七位老人就是晚辈们的活菩萨。
晚辈们永远把老人放在第一位,当老人和干粮即将被大雨淋湿时最先抢进来的是老人。
锅底的孩儿从能说话开始就接收“大人说话小孩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等”的训诫。即使四五十岁的儿子媳妇在长辈面前都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
就算老人说的错做的差晚辈也不顶撞、忤逆,只是过后耐心同老人解释、沟通。当然锅底老人也不是多嘴多舌、无理取闹的人。
平时晚辈见了长辈不需要打躬作揖,但必须面带笑容亲热地问好,哪怕你刚刚呕了天大的气眼眶里泪水还没来得及抹干。
自老人吃了六十岁饭就从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儿子们接过了老父们肩上的重担,儿媳们接过婆婆们手里的家务活。
老人吃七十饭的时候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自孝老院竣工他们集中住在这里,这样便于照顾。
老人是大家公共的,不分彼此亲疏,
孝老院建在解家原址上,原来的老房子拆了建起了一个土墙木梁的四合院,中间一个露天大天井。
前排两间房,中间一个大堂厅,堂厅中间开了大门,后排跟前排相对,一样的设计,堂厅的后面靠左开了扇后门。
院子两边各三间房,各向外留了走廊做了耳门出外面,可谓是四通八达。
天井全部铺的石板,房间全部铺的木板。解家两老,刘家两老住后边的两间正房,另三个婆婆住右边的房子。
树蔸一家住左边的房子,他是这个院子的第一责任人。
前面两间房暂时当仓库。
当鸟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叫时树蔸第一个起床开大门,刘秀儿紧接着起床了,她到各个老人门前轻声细语叫唤一声问声好。
她听到欢快的回应后到孩子们的门前大声叫喊起床。然后她带着孩子们拿着竹扫做房前屋后的清洁扫除。
树蔸拿了刀具和梯子检修房屋及设施,或修理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
不一会两个媳妇儿挑来热水,大家坏块地服侍老人起床,给老人倒夜壶,整理房间,点上熏香。
天气好时被把被窝搬到太阳嗮嗮,差不多是三天一嗮五天一洗。
接着又两后生挑来营养早餐,或鸡蛋羹或燕窝粥或人参汤加一个米粑或薯粑或玉米粑。
晴天的时候妇女扶着老人到外面活动活动,阴雨天里男人们披着蓑衣带着斗笠背着老人到六顺堂享受天伦之乐。
在这样的天气里锅底下人都在这里活动,男人们劈柴、做木工、做篾工等等。
女人们纺纱织布、做针线,孩子们嬉戏玩耍。
孩子们不时给老人揉肩捶背,女人们不时放下手中的活计给老人们倒茶添水。
这样的时光不是天天都有,为了一锅子人生存男女劳力必须顶着烈日风雨早出晚归在山间地头劳作,
六顺堂也关不住孩子,孩子们的乐趣在爬树,玩泥土,捉虫子上。
生活再忙再累晚辈们不会冷落老人,吃过晚饭大人引着孩儿陆陆续续到孝敬堂给老人问安。
酷热的夜晚,屋里像蒸笼,外面凉风习习。刘秀儿
在外面场地上用辣蓼草、和艾草合了一堆烟,点亮了用竹子和和松明片做的天灯。
大家一起将竹床、竹躺椅搬到场地上,老人躺在椅子上,儿辈坐在紧靠躺椅的椅子上为老人轻摇蒲叶扇,讲着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和将要干的种种事情。
冬天的夜晚,树蔸在上下堂屋的中央烧了大火,老、中、青三代人围坐在火堆旁喝着茶水,嚼着瓜果,畅所欲言。
差不多到了人定时分大家就散场,这时会留下四对夫妇帮着树蔸服侍老人上床睡觉。
他们将老人扶到床前的椅子上坐定,打来热水给老人泡个脚。老人躺下后在脚头放一个鹿肚子做的热水袋。
冰天雪地的晚上热水袋不能长久给老人供热,儿孙就轮流陪睡在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