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经典诵读本(上)
- 张乃美主编
- 594字
- 2025-04-08 01:16:53
第12课盗桍
注释
①我:指有道的圣人。老子在这里托言自己。
②絜:微小。
③施:邪、斜行。
④夷:平坦。
⑤朝甚除:朝政非常败坏。一说宫殿很整洁。
⑥厌:饱足、满足、足够。
⑦正:指无为、清静之道。
⑧取天下:治理天下。
⑨奇物:邪事、奇事。
⑩自化:自我化育。
译文
不给自身造成灾殃,这叫作袭常。如果我能独立做主推行大道,最怕的就是有所施为。大道很平坦,而百姓喜欢走小道。朝堂修治得越整洁,田地越荒芜,仓库越空虚。穿上纹绣的朝服,佩戴利剑,饮食满足,财货有余,这叫作盗桍。不是道啊!
以无为清静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诈、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去扰民来取信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做的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就越贫穷;民众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民众的心智和技巧越多,邪恶的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日积月累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陶渊明《读山海经》
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列子·周穆王》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屈原《离骚》
拓展阅读
妙识汉字
化,甲骨文左边表示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右边表示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是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