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经典诵读本(上)
- 张乃美主编
- 1004字
- 2025-04-08 01:16:53
第1课论德


注释
①德:《说文》:“德,升也”。品格与能量升华。《经典文字辩证书》:“《春秋》说以人十四心为德。”德字由双人旁、十、四、一、心五部分组成,意为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遵守非礼勿言、勿听、勿视、勿行四项行为准则。
②养:爱养、护养。
③覆:维护、保护。④玄德:即上德。它产生万物而不居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
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预示着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应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而取朴实敦厚。
世上万物遵循着道而产生,受到德的滋养,具体的物质构成它的形体,周围的时空环境使之成长。因此万物没有不把道德视为根本的。道的尊位,德的宝贵,不是出于谁的号令,而完全是因循自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蓄养万物,使它们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给它们最大的照顾和护佑。生长了并不据为己有,养育而不自居其功,统领着天下万物却并不自视为救世主。这就叫深厚的德行。
日积月累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论语》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易·系辞》
位尊而无功。——《战国策·赵策》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唐·杜甫《春日怀李白》
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拓展阅读
妙识汉字
“德”字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这就是“德”。在金文中的会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就是“德”。在小篆中,仍然是会意:其右边的上方变成了“直”,“直心”为“德”。“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