祲威盛容的宋朝国宴
宋朝的圣诞节
宋朝的圣诞节是指皇帝和太后的生日。到了皇帝生日的这一天,宫里会大摆筵席,邀请文武百官来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亦称圣节大宴。圣节大宴是宋代最高级的宴筵,不仅要宴赏王公国戚、百官,也包括外使,筵席礼仪虽然大同小异,但是都极具烦冗。
例如,幽兰居士的《东京梦华录》中所载的《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讲述的是文武百官在十月十二日入宫为皇帝祝寿参加御宴的场景。这一宫廷盛宴宏大风光,赴宴者数百,演出者上千,厨师、服务人员、安保人员过万。开宴时高奏雅乐,钟鼓齐鸣,歌舞文艺和祝寿礼仪结合。宴会上以饮九杯寿酒为序,九与酒、久谐音,既是中国文化中的最高数也是吉数,寄托着美好的祝愿和鼎盛之意。这场御宴每一个环节都有定制,每一盏酒都要有歌舞杂技,观赏、庆祝和社交是主要的,吃喝在其次,甚至有的菜只能看不能吃。例如,第一节中载:“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这里的“看盘”指参加宴会的人面前放置的环饼、油饼、枣塔,只是摆样子的,不能吃。上菜程序分层推进,2~5 道菜为一组,干湿、冷热、甜咸搭配,丰富有序。同时为了满足大辽、西夏的外宾,还特意安排了很多“胡食”。整场御宴饮食风味多姿,既重礼仪也兼具文艺娱乐。
至于吴自牧《梦粱录》所载皇太后的圣节宴,仪礼繁复,并且提前一个月准备,在常规礼节之外还增加了到明庆寺启建祝圣道场等内容。可以说,圣节大宴作为国家级的大庆,流程和规章安排十分完备细致,规模和陈设都是当时宴饮活动的最高标准。这样的御宴已经不仅局限于过生日本身的意义,同时也兼具政治、文化气息。
十二日,宰执①、亲王、宗室②、百官,入内上寿大起居③。(搢笏舞蹈)乐未作④,集英殿山楼上教坊乐人效百禽鸣⑤,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百官以下谢坐讫,宰执、禁从⑥、亲王、宗室、观察使已上⑦,并大辽、高丽、夏国使副⑧,坐于殿上。诸卿少百官⑨,诸国中节使人⑩,坐两廊。军校以下排在山楼之后,皆以红面青墩黑漆矮偏钉⑪。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⑫,次列果子。惟大辽加之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小绳束之。又生葱、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⑬,立杓数枚。教坊色长二人⑭,在殿上栏干边,皆诨裹宽紫袍⑮,金带义襕,看盏⑯,斟御酒。看盏者举其袖唱引曰“绥御酒”⑰,声绝,拂双袖于栏干而止。宰臣酒,则曰“绥酒”,如前。教坊乐部,列于山楼下彩棚中,皆裹长脚幞头,随逐部服紫绯绿三色宽衫,黄义襕,镀金凹面腰带,前列拍板⑱,十串一行⑲,次一色画面琵琶五十面,次列箜篌两座⑳,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墨漆镂花金装画。下有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㉑。以次高架大鼓二面㉒,彩画花地金龙,击鼓人背结宽袖,别套黄窄袖,垂结带金裹鼓棒㉓,两手高举互击,宛若流星。后有羯鼓两座㉔,如寻常番鼓子㉕,置之小桌子上,两手皆执杖击之,杖鼓应焉㉖。次列铁石方响㉗,明金彩画架子,双垂流苏㉘。次列箫、笙、埙、篪、觱篥、龙笛之类㉙,两旁对列杖鼓二百面,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背系紫宽衫、黄窄袖、结带黄义襕。诸杂剧色皆诨裹,各服本色紫绯绿宽衫,义襕,镀金带。自殿陛对立㉚,直至乐棚。每遇舞者入场,则排立者叉手,举左右肩,动足应拍,一齐群舞,谓之“挼曲子”㉛。(《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注释】
①宰执:掌政的大官。
②宗室:同一宗族的贵族,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
③上寿:向人敬酒,祝颂长寿。
④搢(jìn)笏(hù):古代官员的官服,没有口袋,于是将笏直接插在腰带上,叫“搢笏”,后引申为朝见。
⑤山楼:供宴赏所搭建的彩楼。
⑥禁从:帝王侍从。特指翰林学士之类的文学侍从官。
⑦观察使:官名。唐于诸道置观察使,位次于节度使。中叶以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无节度使之州,亦特设观察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任甚重。宋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⑧使副:指外国使臣与副使。
⑨卿少:宋卿监各寺长官与副长官如太常卿、太常少卿,及各监长官如将作监、将作少监等总称。太常卿、将作监等总称大卿监。太常少卿、将作少监等总称少卿监。此处省称“卿少”。
⑩中节使人:使臣的随行官员。
⑪偏钉:当指侧面钉有盖钉。
⑫枣塔:枣制食品。看盘:即食盘,供陈设糕点果品。也有用猪羊牛等熟食做看盘的。
⑬浆水:水或其他食物汤汁。
⑭色长:宋元教坊司管理乐工的属官。
⑮诨裹:头巾一类的东西。大多为教坊、诸杂剧人所戴用。
⑯看盏:宋代百官进宫给皇帝祝寿进酒的一种仪式。
⑰绥御酒:绥御酒指向在座诸人劝酒。绥,促饮,劝酒之意。
⑱拍板:一种打击乐器,也称檀板、绰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用以击节。唐宋时拍板为六或九片,以两手合击发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组成。
⑲十串一行:即有十人执拍板列成一行。
⑳箜篌:一种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㉑擘: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引申为弹奏。
㉒大鼓:一种打击乐器,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
㉓结带:屈曲的带子。
㉔羯(jié)鼓:乐器名。源自西域,状似小鼓,两面蒙皮,均可击打。也称为“两杖鼓”。
㉕番鼓子:从外邦传入中原的鼓。
㉖杖鼓:打击乐器。
㉗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创始于南朝梁代,后为隋唐燕乐中常用的乐器。它通常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石)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或木槌敲击发音,声音清浊不等。
㉘流苏:又称穗子,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常系在服装或器物上。
㉙埙(xūn):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篪(chí):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的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乐声浑厚、文雅而庄重。觱(bì)篥(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作管,吹出的声音悲凄。龙笛:一种横吹木管乐器,由竹制成。
㉚殿陛:御殿前的石阶。
㉛挼曲子:指随节拍伴舞。
第一盏御酒,歌板色一名①,唱中腔一遍讫②,先笙与箫、笛各一管和,又一遍,众乐齐举,独闻歌者之声。宰臣酒,乐部起倾杯③。百官酒,三台舞旋④,多是雷中庆⑤。其余乐人舞者诨裹宽衫,唯中庆有官,故展裹。舞曲破前一遍⑥。舞者入场,至歇拍⑦,续一人入场,对舞数拍。前舞者退,独后舞者终其曲,谓之“舞末”。
第二盏御酒,歌板色,唱如前。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如前。
第三盏,左右军百戏入场,一时呈拽。所谓左右军,乃京师坊市两厢也,非诸军之军。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⑧,即不用狮豹大旗神鬼也。艺人或男或女,皆红巾彩服。殿前自有石镌柱窠,百戏入场,旋立其戏竿。凡御宴至第三盏,方有下酒肉、咸豉⑨、爆肉,双下驼峰角子⑩。
第四盏,如上仪,舞毕,发谭子⑪,参军色执竹竿⑫、拂子,念致语口号⑬,诸杂剧色打和⑭,再作语,勾合大曲舞⑮。下酒榼⑯:炙子骨头、索粉、白肉、胡饼⑰。
第五盏御酒,独弹琵琶。宰臣酒,独打方响。凡独奏乐,并乐人谢恩讫,上殿奏之。百官酒,乐部起三台舞,如前毕。参军色执竹竿子作语,勾小儿队舞⑱。小儿各选年十二三者二百余人,列四行,每行队头一名,四人簇拥,并小隐士帽,着绯绿紫青生色花衫,上领四契义襕⑲,束带,各执花枝排定。先有四人裹卷脚幞头紫衫者,擎一彩殿子,内金贴字牌,擂鼓而进,谓之“队名”,牌上有一联,谓如“九韶翔彩凤,八佾舞青鸾”之句。乐部举乐,小儿舞步进前,直叩殿陛。参军色作语问,小儿班首近前进口号,杂剧人皆打和毕,乐作群舞合唱,且舞且唱,又唱破子毕⑳,小儿班首入进致语,勾杂剧入场,一场两段,是时教坊杂剧色鳖膨刘乔、侯伯朝、孟景初、王彦喜而下㉑,皆使副也。内殿杂戏,为有使人预宴,不敢深作谐谑,惟用群队装其似像市语,谓之“拽串”。杂戏毕,参军色作语,放小儿队。又群舞《应天长》曲子出场。下酒:群仙炙、天花饼、太平毕罗㉒、乾饭、缕肉羹㉓、莲花肉饼。驾兴,歇座㉔。百官退出殿门幕次㉕。须臾追班㉖,起居再坐㉗。(《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注释】
①歌板:一种打击乐器,在歌唱时敲击作为节奏的拍板。由六块或九块长方形木板组成,双手合击板块出声。色:指艺人或演员。“歌板色”是一个艺人,他在演唱的时候有人为他执歌板击打节拍。
②中腔:沈括《梦溪笔谈》谓“中腔”为宋大曲构成内容之一种。也有一说为一种曲调名称。遍:乐曲的一套。
③倾杯:即《倾杯乐》,又名《倾杯》《倾杯序》《古倾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代表作为柳永的《倾杯乐》,是柳永落第离京后所作。
④三台:唐教坊曲名,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
⑤雷中庆:北宋神宗时著名舞人,舞艺极天下之工,世人皆呼之谓“雷大使”。蔡僚《铁围山丛谈》:“舞有雷中庆,世皆呼之为雷大使。”此处当指教坊乐官。
⑥破(diān):曲调名。
⑦歇拍:唐宋大曲曲调名。
⑧擎戴:一种拿顶技巧,是在北魏时流行的倒立技巧和柔软体操的基础上,以及唐人的“叠置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节目。宋朝人比较喜欢双人表演的对手顶。
⑨咸豉:咸味的豆豉。
⑩双下驼峰:指饺子的形状像骆驼的双峰。角子:即饺子。
⑪发:歌唱,表演。谭子:当为“诨子”,指滑稽逗笑的节目。
⑫参军色:宋代宫廷乐舞的引舞人,指挥舞队进出场的人。因手持竹竿,也称为竹竿子。参军色与参军戏中的参军不同。
⑬致语: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的说唱颂辞。口号:此指献给皇帝的颂诗。
⑭打和:表演技艺。
⑮勾合:合并在一起。
⑯榼:古代盛酒的器具,后也用来指形状像盒子的容器。一说通“磕”,为象声词,形容喝酒时助兴的样子。
⑰胡饼:上撒胡麻的烧饼。因来自胡地,故称为“胡饼”。
⑱小儿队舞:宋代的宫廷舞,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
⑲上领:上衣的领子。四契:指上衣的领子分成同等大小、向外伸出的四块。
⑳破子:即破,唐宋舞乐大曲第三段。其乐歌舞并作,繁声促节,破其悠长,转入繁碎,故名。
㉑鳖膨刘乔、侯伯朝、孟景初、王彦喜:皆为当时著名杂剧艺人,也为教坊乐官。
㉒毕罗:食品名亦作“”,是一种包有馅儿心的面制点心。始于唐代,当时长安的长兴坊有胡人开的店。据史载,有蟹黄、樱桃、天花等,甚为著名。
㉓缕肉羹:肉丝羹。
㉔歇座:酒宴中间的短暂休息。
㉕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
㉖追班:百官按位次排列谒见皇帝。
㉗起居:请安。
第六盏御酒,笙起慢曲子,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①,留门一尺许。左军球头苏述,长脚幞头,红锦袄,余皆卷脚幞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球头孟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衣。乐部哨笛杖鼓断送②。左军先以球团转众③,小筑数遭④,有一对次球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球与球头,打大膁过球门⑤。右军承得球,复团转众,小筑数遭,次球头亦依前供球与球头,以大膁打过,或有即便复过者胜。胜者赐以银碗锦彩,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也。不胜者球头吃鞭,仍加抹抢⑥。下酒:假鼋鱼⑦,密浮酥捺花⑧。
第七盏御酒,慢曲子,宰臣酒,皆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讫,参军色作语,勾女童队入场。女童皆选两军妙龄容艳过人者四百余人,或戴花冠,或仙人髻鸦霞之服⑨,或卷曲花脚幞头,四契红黄生色销金锦绣之衣⑩,结束不常,莫不一时新妆,曲尽其妙⑪。杖子头四人,皆裹曲脚向后指天幞头簪花,红黄宽袖衫,义襕,执银裹头杖子。皆都城角者,当时乃陈奴哥、俎姐哥、李伴奴、双奴,余不足数。亦每名四人簇拥,多作仙童丫髻仙裳,执花舞步,进前成列。或舞《采莲》⑫,则殿前皆列莲花。槛曲亦进队名⑬,参军色作语问队,杖子头者进口号,且舞且唱。乐部断送《采莲》讫,曲终复群舞。唱中腔毕。女童进致语,勾杂戏入场,亦一场两段讫,参军色作语。放女童队,又群唱曲子,舞步出场。比之小儿,节次增多矣⑭。下酒:排炊羊、胡饼、炙金肠。
第八盏御酒,歌板色,一名唱踏歌。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合曲破舞旋⑮。下酒: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
第九盏御酒,慢曲子,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曲如前。左右军相扑⑯。下酒:水饭、簇饤下饭⑰。驾兴。
御筵酒盏,皆屈卮⑱,如菜碗样,而有手把子。殿上纯金,廊下纯银。食器,金银漆碗碟也。宴退,臣僚皆簪花归私第,呵引从人皆簪花并破官钱⑲。诸女童队出右掖门,少年豪俊争以宝贝供送,饮食酒果迎接,各乘骏骑而归。或花冠,或作男子结束,自御街驰骤,竞逞华丽,观者如堵。省宴亦如此⑳。(《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注释】
①结络:编织成的网状物。
②哨:用竹、木、陶土、金属等制成的能吹响的乐器。断送:推送。
③团转众:指将球传给每个人。一说旋转球。
④小筑:轻缓地敲打。筑,打击,敲打。
⑤膁(qiǎn):通“肷”,牲畜腰两侧肋骨和胯骨之间的虚软处。此指球门中部。
⑥抹抢:即抹跄,百戏艺人以色粉涂面。
⑦假鼋(yuán)鱼:指用面粉或其他食材做成鼋状。鼋,大鳖。
⑧密浮酥捺花:似为一种蜜制的花形甜食。
⑨仙人髻:亦称“仙髻”,绾于头顶。鸦霞之服:黑色的轻柔艳丽的舞衣。
⑩生色:颜色鲜亮。
⑪曲尽其妙:委婉细致地将妙处都表现了出来。
⑫《采莲》:即《采莲曲》,乐府清商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⑬槛曲:即曲槛,曲折的栏杆。
⑭节次:程序,次序。此指表演内容。
⑮曲破:唐宋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为“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宋代颇为流行,宫廷大宴时常同其他节目轮番演出。
⑯相扑: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宋元时期叫相扑。
⑰簇(cù)饤(dìng):堆叠在食具中供陈设的食品。下饭:即菜肴,或用来佐餐的食品。
⑱屈卮(zhī):有曲柄的酒杯。
⑲呵引:犹呵道。指封建时代官员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破官钱:由官库支给赏钱。
⑳省宴:省试发榜之后,在京城琼林苑里举行的庆祝宴会。省,指省试。
初八日,寿和圣福皇太后圣节①,前一月,尚书省、枢密院文武百僚,诣明庆寺启建祝圣道场,州府教集衙前乐乐部及妓女等②,州府满散进寿仪范③。向自绍兴以后,教坊人员已罢④,凡禁庭宣唤⑤,径令衙前乐充条内司教乐所人员承应。初四日,枢密院率修武郎以上⑥,初六日,尚书省宰执率宣教郎以上⑦,并诣明庆寺满散祝圣道场,次赴贡院斋筵⑧。帅臣与浙西仓宪及两浙漕,率州县属官,并寄居文武官,就千顷广化寺满散祝圣道场,出西湖德生堂放生,然后回府治,锡宴簪花⑨,其礼仪盏数,与御宴同也。(《梦粱录·皇太后圣节》)
【注释】
①寿和圣福皇太后:现存两说,一说为宋理宗赵昀的皇后谢道清,一说为宋高宗吴皇后。
②衙前乐:宋代州府衙门所置的乐队。
③满散:祝祷、祈福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称为“满散”。仪范:礼仪。
④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务。凡是宫中宴会,都用女乐歌舞表演,故官妓也称为“教坊”。宋、元、明皆沿设,至清雍正年间始废。
⑤宣唤:指帝王下令宣召、传唤。
⑥修武郎:宋代官阶名。宋徽宗政和(1111—1118)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四十四阶为修武郎,以代旧官内殿崇班。
⑦宣教郎:宋代官职名,迪功郎的别称。
⑧斋(zhāi)筵(yán):做斋事时设的筵席。
⑨锡宴:赐宴。指皇帝赐予群臣共同喝酒吃饭。锡,通“赐”。簪(zān)花:插花于冠。
春秋大宴
春秋大宴是赵宋王朝典制规定国朝大宴。《宋史》《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等书均有记载,两宋时期朝廷在仲春与季春(二、三月)、仲秋与季秋(八、九月)之际举办的例行宴会。
按照规定,春秋大宴举行的固定地点为集英殿,春宴或秋宴举办之前,会提前对集英殿装饰一番。宴会的坐具、餐具座次排列都有等级之分,例如宰相、使相、三师、三公、仆射、尚书丞郎、学士、御史大夫和皇家宗室坐于殿上;朵殿之内是文武四品以上的官员;两廊则是等级相对低的官员。
春秋大宴行盏制,分为九盏,以宴会中饮间歇为标志,先行五盏、再行四盏。前两次行酒是大宴的预热阶段,只饮而未食。第三次行酒,饮与食才开始正式相结合,在一定意义上是宴会的真正开始。宴会上还有教坊小儿歌舞助兴,“宴退,臣僚皆簪花归私第”,欢悦和谐,热闹异常。
大观三年①,议礼局上集英殿春秋大宴仪②:其日,预宴文武百僚诣殿庭,东西相向立。……酒初行,群官搢笏受酒,先宰相,次百官,皆作乐③。皇帝再举酒,(并殿中监、少监进)。群臣俱立席后,乐作,饮讫④,赞各就坐。复行群臣酒,饮讫。皇帝三举酒,皆如第一之仪。尚食典、奉御进食,太官设群臣食,乐作。赐祗应臣僚酒食,赞谢拜讫,复位。皇帝四举酒,(并典御进酒)。乐工致语,群官皆立席后,致语讫,赞百官再拜,就坐,乐作。皇帝五举酒,乐工奏乐,庭下舞队致词,乐作,舞队出。
东上阁门奏再坐时刻。俟放队讫⑤,内侍举御茶床,皇帝降坐,鸣鞭,群臣退。赐花,再坐。前二刻,御史台⑥、东上阁门催班⑦,群官戴花北向立,内侍进班斋牌,皇帝诣集英殿,百官谢花再拜,又再拜就坐。内侍进御茶床,皇帝举酒,殿上奏乐,庭下作乐。皇帝再举酒,殿上奏乐,庭下舞队前致语,乐作,出。皇帝三举酒,四举酒皆如上仪。若宣示盏,即随所向,阁门官以下揖称宣示盏,躬赞就坐。若宣劝,即立席后躬饮讫,赞再拜。内侍举御茶床,舍人引班首以下降阶再拜,舞蹈,又再拜讫,分班出。阁门官侧奏无公事,皇帝降坐,鸣鞭。(《宋史·卷一百一十三·志第六十六·宴飨》)
【注释】
①大观:(1107—1110),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 4 年。
②议礼局:宋官署名,大观元年(1107)置,以执政官兼领,以两制大臣充详议官,掌议定各项礼制。集英殿:是北宋皇宫宫殿建筑之一,其始建于赵匡胤初年,是皇帝策试进士和每年举行春秋大宴的场所。
③作乐:奏乐助饮。
④饮讫:喝过,喝完。
⑤俟(sì):等待。
⑥御史台:中国古代监察官署名称,又名“宪台”。
⑦催班:催促班列。
饮福大宴
饮福大宴是宋代国家大宴之一,与圣节、春秋二宴并存。这一大宴是宋代新建立的官方宴饮活动。饮福又名纳福,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礼祭郊祀·饮福》所载:“《宋朝会要》曰:乾德元年十二月以南郊礼毕,大宴于广德殿。自后凡大礼毕,皆设宴如此例,曰饮福宴,盖自此其始也。”饮福宴是宋代皇帝祭祀礼毕之后,宴请文武官员的盛大活动,分享供神之酒,寓意君臣共同接受神的福庇。
关于饮福大宴的进程在《宋史》中有所介绍。饮福大宴是在春秋大宴的程式前,加上一道颁赐福酒的礼仪。饮福大宴的举行,一方面显示了古人对天与神的敬畏之心,是传统祭祀文化在宴饮制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另一方面也是统治阶层展示君主权威、增强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集英殿饮福大宴仪。初,大礼毕,皇帝逐顿饮福,余酒封进入内①,宴日降出,酒既三行②,泛赐预坐臣僚饮福酒各一盏,群臣饮讫,宣劝③,各兴立席后,赞再拜谢讫,复坐饮,并如春秋大宴之仪。(《宋史·卷一百一十三·志第六十六·宴飨》)
【注释】
①入内:入宫。
②三行:祝酒三次。
③宣劝:指皇帝赐酒劝饮。
宋代的赐宴——琼林宴
琼林宴这一名称始于北宋。宋代时,进士及第后不是自己设宴,而是由朝廷赐宴庆贺。因赐宴在著名的琼林苑举行,所以取名为“琼林宴”,也叫作“闻喜宴”。宴会所举行的场地“琼林苑”,是宋都汴京(今开封)城西的皇家花园,是宋初四苑之一,苑内环境优雅,牙道皆长松古柏,两旁有石榴园、樱桃园等;亦多有亭榭,金碧辉煌。
据史料记载,辽代也曾设宴招待新科进士,地点或在礼部或在内果园,但也借鉴宋人琼林宴之称。元明清三代,又称为“恩荣宴”。历代在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时,仪式内容大致不变。
御赐琼林宴恭和诗①
文天祥②
奉诏新弹入仕冠③,重来轩陛望天颜④。
云呈五色符旗盖⑤,露立千官杂佩环⑥。
燕席巧临牛女节⑦,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⑧。
【注释】
①《御赐琼林宴恭和诗》:宋朝状元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琼林宴的盛况。
②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③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④轩陛:殿堂的台阶。
⑤旗盖:古代仪仗中的旗与伞。
⑥佩环:玉制的环形佩饰物。
⑦燕席:宴席,酒席。
⑧赓(gēng)歌:酬唱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