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法律评论:“新时代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法治体系建设”专辑(2018年卷)
- 郭锋主编
- 1533字
- 2021-09-18 15:01:48
一、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
为了解决以货币为主要交换媒介的传统交易方式在面临买卖双方空间距离较远,交易金额较大,双方信任度较低的情况下的功能不足,传统的网络支付应运而生。然而,传统的网络支付方式主要以银行为主,买家和卖家均需与相关银行签约,这种方式难以满足网络电商的迅速发展。值此之际,网络上兴起的不同于网银等传统银行电子化的第三方支付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为独立于买卖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其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等技术,借助计算机和智能移动手机等通信媒介,在金融机构、商户、消费者之间进行连接,并实现三者之间的金融交易往来活动。具体来看,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各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不同类型的商户进行合作,并且连接了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的接口;另一方面则设立了网络账户等支付工具,通过让客户开立虚拟的网络账户的方式,来为客户提供资金转账、网络支付等服务。[3]
简而言之,提供第三方支付的独立机构即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是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至今,立法界和学术界并未对其形成一个最为明确权威的概念界定,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述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支付系统,利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为交易当事人提供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实现买方与卖方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具有一定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4]
(二)第三方支付目前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公布的2010年至2017年中国支付体系报告显示,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个层面来说,也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拉升了内需。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支付市场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2016年第二季度有关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报告可知,2016年移动支付迅猛增长互联网理财等新兴产业交易规模的持续上升,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不见疲态,依然呈现强有力的增幅趋势。[5]
从下图所示的数据上来进一步来分析,就不难发现,过去几年,新兴的非银行机构的互联网支付几乎是“完胜”。按照央行的数据,从支付金额来看,包含了互联网支付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金额近三年以大步快跑的节奏“蹭蹭蹭”往上蹿,并在2015年第四季度一举赶超了银行卡交易消费业务的金额以及银行卡信贷规模总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非银行机构的第三方支付小额、高频的便利性特点。可以说,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早已迅速膨胀,而且市场集中度非常髙。
图 三类消费渠道对比
注: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DT财经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
相应地,随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支付在未来还可能呈现这样的趋势:
第一,第三方支付结合场景应用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互联网支付进一步由线上延伸至线下,与线下的衣、食、住、行、玩等各种应用场景相结合,并衍生出除二维码扫描付款以外的NFC近场支付、声波付款、生物特征识别付款(如声音、人脸)等新型支付形态。可以说,正如下图所示,第三方支付的连接功能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的实现需要第三方支付的支撑,第三方支付也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完成。举例而言,微信红包的应用和普及就极大地丰富了腾讯金融生态圈的内涵。
第二,移动支付业务的占比会逐步扩展。从下图所示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及其增速来看,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构,互联网支付业务占比的增速已经显著放缓,而移动支付业务占比则呈现了激烈扩张的趋势。未来第三方支付的蓝海仍然在于移动支付领域,其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如果说电子商务的崛起成就第三方支付的黄金十年,O2O商业模式或将成为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最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