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乡发展报告2019:新中国城乡关系70年
- 白永秀
- 5062字
- 2024-11-01 16:46:08
1.2 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水平总体评价
1.2.1 数据来源、指标处理方法和权重的生成
(1)数据来源
本书所用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部分省份缺失数据,在保证与全国性统计年鉴统计口径一致的情况下,还查询了各省份的统计年鉴、统计快报,以及CNKI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2)指标处理方法
在城乡融合指数构成中,由于基础指标之间具有不可公度性(10),我们无法对其直接进行计算。因此,需要对基础指标数据进行一定的变换与处理。根据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技术处理方法,我们首先对逆向指标通过取倒数的方法实现其正向化,然后用均值方法来实现无量纲化。
(3)基础指标与分维度指数权重的确定
对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的基础指标进行预处理后,将所得数据以协方差矩阵的形式作为主成分分析的输入,采用两步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权重计算方法,得到城乡融合指数及五个维度指数的统计特征与权重(具体见表1-2、表1-3)。表1-4是2017年中国各省域城乡融合总指数值。
表1-2 各级指标的统计特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38_0007.jpg?sign=1739262447-pzg5jQ2Pj6nvhh0R4vNLnL5XX1sZjVzl-0-8dbbe3818f9d2afc1c30b711f032eb61)
表1-3 各维度指标的系数向量与相应权重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39_0008.jpg?sign=1739262447-GXinEVAZYlG93PwKQESin7UXiQOfZdDF-0-f93b8fe55cdc9286332c9af002b2f20a)
表1-4 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测度结果汇总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39_0009.jpg?sign=1739262447-7F6QxPZd4DLweGNkoCU9BRgbGLpqyegB-0-cdb2fb482248a0efa931cab7a3de3549)
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0_0010.jpg?sign=1739262447-r5XTGiwaa47GDyLbo51ACKa4pMK8FyGC-0-13afb1d9c16edfa22578b8bb5d078e5d)
在第一步主成分分析中,城乡空间维度,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809%;城乡经济维度,提取了1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230%;城乡社会维度,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362%;城乡文化维度,提取了1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22%;城乡生态环境维度,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6.169%。在第二步主成分分析中,城乡融合指数提取了1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38%。由此可见,两步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的提取科学、合理,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经过两步主成分分析,可以计算出5个维度指标的权重,城乡空间、城乡经济、城乡社会、城乡文化、城乡生态环境形成的权重分别为0.137、0.987、-0.053、0.030、-0.064。
第一步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城乡融合5个分维度指数,第二步主成分分析可以计算出5个分维度的基础指标权重并最终计算出2017年中国30个省域的城乡融合指数。城乡融合5个分维度指数和总指数的最终结果如表1-4所示。
1.2.2 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水平排名
由表1-5、图1-1可以看出,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水平,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3个直辖市:上海、北京和天津,得分分别为12.745、10.606和5.546;排名后3位的分别为贵州、广西和青海,得分分别是0.310、-0.017和-0.037。需要说明的是,城乡融合指数得分是一个相对值——数值仅代表相对大小,并不代表其城乡融合绝对水平。下面对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表1-5 2017年中国省域融合水平得分及排名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0_0011.jpg?sign=1739262447-RTqZruo5muBCvd0vsoCVzBikPL5y3UW1-0-76eb59103d52b85118413b19fde79265)
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1_0012.jpg?sign=1739262447-JCPlNctoys2LEDbmOonOR1qcvXapcC8D-0-caf3bb792fcc7bd2d1266ad9ddd3d43d)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2_0013.jpg?sign=1739262447-KS3zIyxxiAAv51K1RTNa583ZwotnIcwj-0-6eeedcf54a28af7a0730ac1552a7534e)
图1-1 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水平得分及全国排名
从得分结果来看,城乡融合指数得分范围为12.745~-0.037,排名前10位的省份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重庆、山东、山西,指数得分范围是12.745~0.931;排名中间10位的省份是江西、安徽、河北、辽宁、湖北、宁夏、河南、陕西、海南、吉林,指数得分范围是0.863~0.647;排名后10位的省份是四川、湖南、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云南、甘肃、贵州、广西、青海,指数得分范围是0.623~-0.037。从得分结果来看,排名前10位的省份城乡融合指数差别较大,经历了快速的下降,但是排名后20位的省份城乡融合指数差别不大,省与省之间得分都很接近。
从区域分布来看,城乡融合指数得分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东部省份有8个,分别是上海(1)、北京(2)、天津(3)、浙江(4)、江苏(5)、广东(6)、福建(7)、山东(9);来自中部的省份有1个,即山西(10);来自西部的省份有1个,即重庆(8)。这表明中国城乡融合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省份城乡融合水平高,中部和西部省份城乡融合水平低。
城乡融合指数得分排名中间10位的省份中,来自东部的省份有2个,即河北(13)、海南(19);来自中部的省份有4个,即江西(11)、安徽(12)、河南(17)、湖北(15);来自西部的省份有2个,分别是宁夏(16)、陕西(18);来自东北地区的省份有2个,即辽宁(14)、吉林(20)。这表明中部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居中。
城乡融合指数得分排名后10位的省份中,来自西部的省份有8个,即四川(21)、新疆(23)、内蒙古(24)、云南(26)、甘肃(27)、贵州(28)、广西(29)、青海(30);来自中部的省份有1个,即湖南(22);来自东北地区的省份有1个,即黑龙江(25)。
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水平呈现出由东部到西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具体来看,东部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东北地区处于中低水平。
1.2.3 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水平类型判定
在对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指数得分进行排名并分析其区域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判断中国各省域城乡融合的类型,并作具体分析。根据城乡融合指数分布的特点,并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城乡融合水平分为三大阵营(见表1-6):
表1-6 2017年中国30个省域城乡融合水平类型判定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3_0014.jpg?sign=1739262447-GI5xjPH4UJLgjV87BKMFq3YFNJFeZUe3-0-5cb96a93968748ac9a175ba105674792)
续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4_0015.jpg?sign=1739262447-NKXRPKXBEuisr15563fmTNHXoy3HBxOX-0-2b42bfbd87c1e3b9b5646706b3e233c5)
第一阵营的城乡融合指数大于等于5.000,位于该阵营的省份有3个,分别是上海(12.745)、北京(10.606)、天津(5.546)。该阵营城乡融合水平高,得分远高于其他省份,指数得分差距较大。从区域分布来看,这3个省份均来自东部地区。
第二阵营的城乡融合指数得分在0.700~2.000,位于该阵营的省份有12个,分别是浙江(1.862)、江苏(1.741)、广东(1.413)、福建(1.254)、重庆(1.149)、山东(1.009)、山西(0.931)、江西(0.863)、安徽(0.809)、河北(0.750)、辽宁(0.747)、湖北(0.716)。该阵营城乡融合居中等水平,指数得分差距也居中。从这12个省份的区域分布来看,有6个省份来自东部地区,4个省份来自中部地区,1个省份来自西部地区,1个省份来自东北地区。
第三阵营的城乡融合指数小于0.700,位于该阵营的省份有15个,分别是宁夏(0.671)、河南(0.666)、陕西(0.657)、海南(0.654)、吉林(0.647)、四川(0.623)、湖南(0.578)、新疆(0.470)、内蒙古(0.451)、黑龙江(0.357)、云南(0.348)、甘肃(0.333)、贵州(0.310)、广西(-0.017)、青海(-0.037)。该阵营城乡融合水平低,指数得分差距也较小。从这15个省份的区域分布来看,2个省份来自中部地区,10个省份来自西部地区,2个省份来自东北地区,1个省份来自东部地区。
从指数得分的分类结果来看,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水平呈金字塔形分布,水平高的省份相对较少,水平低的省份则相对较多。具体来说,3个省份位于城乡融合水平高的第一阵营,占比达10%;12个省份位于城乡融合水平居中的第二阵营,占比达40%;15个省份位于城乡融合水平低的第三阵营,占比达50%。
1.2.4 2017年中国省域城乡融合的影响因素
(1)分维度指标权重
通过分析城乡融合5个维度指标的权重正负和大小,可以发现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从指标权重的符号来看,2017年城乡空间、城乡经济和城乡文化的权重为正,表明其对省域城乡融合的影响是促进性的;而城乡社会和城乡生态环境的权重为负,表明其数值变化方向与其他三个维度的变化方向相反,阻碍了城乡融合。
从指标权重的大小来看,城乡经济的权重是0.987,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最大;城乡空间的权重是0.137,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较大;城乡文化的权重是0.030,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居中;城乡社会的权重是-0.053,城乡生态环境的权重是-0.064,两者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为负(见图1-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4_0016.jpg?sign=1739262447-zYURSxgg8Im4YsQt1wBCD61ZACj7SAsF-0-59efb1d559ea7d2b1ba97c8f4230d55b)
图1-2 5个维度指数的相应权重
(2)基础指标权重
对基础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时,本书首先通过计算“各分维度指标的权重×相应分维度中具体指标权重”,可以得出38个基础指标在城乡融合指数中的相应权重;然后重点对权重绝对值大于等于0.03的11个基础指标进行分析(见表1-7)。对城乡融合影响较大的基础指标包括交通网密度(0.032)、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0.106)、人均GDP(0.124)、人均财政支农比(0.066)、非农产业与农业产值比(0.710)、二元对比系数(-0.046)、二元反差系数(0.380)、非农从业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比(0.550)、城乡恩格尔系数比(-0.03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重比(-0.039)和城乡人均生活消费煤合计比(-0.042)。
表1-7 城乡融合水平指数中权重较大的基础指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5_0017.jpg?sign=1739262447-vDtWnzBfnPvVpKGTfjh4OzN984brNnIB-0-a563b7c01e2d2a5d676c09b0047bd42f)
本书依据上述11个指标正向化及无量纲化后的标准值,绘制了雷达图(见图1-3~图1-13)。雷达图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出这11个指标分别在全国不同省域的发展情况,从而了解各省份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考察基础指标X2“交通网密度”,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032。从雷达图1-3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值分布在0.111~2.282。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山东、重庆、河南和江苏;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青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6_0018.jpg?sign=1739262447-l1rjE9Xnzn9WmMwbUJQIjtAZxZFXpkf5-0-362efc16582a4c678587a6940f78b9ec)
图1-3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交通网密度
考察基础指标X8“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106,与总指数的大小方向相反。从雷达图1-4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值分布在0.208~7.038。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青海、内蒙古、新疆、宁夏和黑龙江;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重庆、天津、上海和北京。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6_0019.jpg?sign=1739262447-ysINKXWAiU8xi5FBHFWVtH8zdbKl4ZVz-0-f77374aea57bdb1aebbd7850cea1debc)
图1-4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
考察基础指标X9“人均GDP”,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124。从雷达图1-5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居中,数值分布在0.463~2.095。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和浙江;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和甘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7_0020.jpg?sign=1739262447-wnVt86TbrggRfkgGpQCyf9ONY8BqfyxC-0-e45f9f1c7de392dd31f76eb50e9aaaff)
图1-5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人均GDP
考察基础指标X11“人均财政支农比”,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066。从雷达图1-6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居中,数值分布在0.556~1.881。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内蒙古、黑龙江、宁夏;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安徽、河南、重庆、云南和广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7_0021.jpg?sign=1739262447-l5J5z4LjIxwMDnMGBJXRxkwZmCDW2G2X-0-d66d54c078aa17fe9cf931c76242a3b5)
图1-6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人均财政支农比
考察基础指标X14“非农产业与农业产值比”,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710。从雷达图1-7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巨大,数值分布在0.142~8.984。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广东;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云南、贵州、广西和黑龙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8_0022.jpg?sign=1739262447-2gTh525969xMy5D8jt4rsZCBvcqoypeH-0-500af2079e7f9917f456b57c06a31f47)
图1-7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非农产业与农业产值比
考察基础指标X15“二元对比系数”,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046,其变化方向与城乡融合总指数变化方向相反。从雷达图1-8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值分布在0.494~2.198。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海南、黑龙江、福建、新疆和江西;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陕西、山西、宁夏、北京和上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8_0023.jpg?sign=1739262447-QoAvURS3auzzgLO3U1Dn6VhxrUj39ukv-0-8b56150756d614a7e188af89e12451d1)
图1-8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二元对比系数
考察基础指标X16“二元反差系数”,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380。从雷达图1-9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值分布在0.348~5.254。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和江苏;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陕西、宁夏、云南、贵州和甘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9_0024.jpg?sign=1739262447-DGY3E1CBETsil8RAQOFkzFBH5AtRU9BU-0-3e6e069219be5e027ea16d10b08088e7)
图1-9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二元反差系数
考察基础指标X17“非农从业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比”,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550。从雷达图1-10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巨大,数值分布在0.193~7.134。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江苏;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广西、云南、贵州和甘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49_0025.jpg?sign=1739262447-dRq0zAyrcO263czUFfSgfKbazYEbzqI3-0-a796d79141d2b6fbda36a671c1a9edc2)
图1-10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非农从业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比
考察基础指标X21“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031,其数值变化与城乡融合指数变化方向相反。从雷达图1-11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居中,数值分布在0.483~1.757。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青海、湖南、天津和浙江;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广东、上海、北京和山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50_0026.jpg?sign=1739262447-NC2DtDaf1zvJcrUEVzkuEBc6pmyRDDqB-0-94834727eefd7e7917fb2a7f9fe26bc6)
图1-11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城乡恩格尔系数比
考察基础指标X27“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重比”,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039,其变化方向与城乡融合总指数变化方向相反。从雷达图1-12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值分布在0.214~6.102。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广西、福建、广东、山东和江苏;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新疆、黑龙江、吉林和上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50_0027.jpg?sign=1739262447-yhVPjJoCChiAAvvRp3bxCEoltYLy5STj-0-3eb6d4e1ae25d50d79aa0c8cd416bfc2)
图1-12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重比
考察基础指标X33“城乡人均生活消费煤合计比”,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是-0.042,其数值变化与城乡融合指数变化方向相反。从雷达图1-13中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值分布在0.024~6.081。该指标的标准值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海南、广西、辽宁和河南;排名在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宁夏、重庆、江苏、四川和天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B00B/21085158608481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13663847_0051_0028.jpg?sign=1739262447-LSH05OmgGEoTWrFbEuBubh7YlvPqyWQ0-0-cd4ac5c52e5d2c9ea9d6964bdb002bd2)
图1-13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城乡人均生活消费煤合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