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钢铁侠”前传
1995年是人类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大事,足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地缘政治走向和人类文明进程。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中国第12亿个公民出生,中美双方签署关于知识产权的协议,美国“伽利略号”探测器抵近木星,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杀身亡……这些事件都发生在1995年。
对于互联网和风险投资从业者而言,1995年同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年份,在那一年发生了好几个标志性事件。
1995年8月9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视化网页浏览器的网景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互联网概念第一股,遭到了投资者近乎疯狂的抢筹,当天就实现了股价翻番,从而开启了气势磅礴的互联网时代。
1995年的某个周末,一个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工程师基于自己的爱好,同时为了赚些外快,创建了一个网络拍卖网站,把自己的一支二手激光笔放到网站上出售,这个网站就是今天的线上拍卖及购物巨头网站eBay。
亚马逊正式上线,雅虎从红杉资本拿到第一笔融资等事件,也发生在1995年。
还是在1995年,一个其貌不扬的英文老师从杭州去了趟美国,他在拉斯维加斯差点上当受骗。一家美国公司先是供他好吃好喝,后来却要求他为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作证”,他拒绝后对方居然扣下了他的行李,足智多谋的他历尽周折,最终逃出魔掌……
甩脱骗子后,他并没有急着返回中国,而是掏出兜里所剩无几的美元,买了一张机票从拉斯维加斯飞去了西雅图,并在那里第一次体验了互联网。向来天马行空的他在电脑上输入了“啤酒”和“中国”,第一次尝试进行网络搜索,结果只看到了非常有限的信息。回到杭州之后,他裹着毯子,缩在家里的沙发上,向客人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离奇遭遇时,仍显得余悸未消,客人也都觉得匪夷所思。这是一次堪比“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奇幻之旅,这个名叫马云的英文老师后来创立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就叫“阿里巴巴”。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马云曾数次成为中国首富。
1995年的美国之行让马云无意中发现了互联网这个藏宝的山洞。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个从南非经由加拿大辗转移民到美国的年轻人也决定“梭哈”自己的人生,把未来赌在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上。那一年这个年轻人刚好24岁,按中国传统,1995年是他的“本命年”,虽然身为加拿大和南非的混血儿,他大概不会认同“本命年”的说法,但后来的事实证明,1995年无疑是他人生的分水岭,站在分水岭过去的一侧,他只是个囊中羞涩的移民,而来到分水岭未来的一侧,世界向他展现了一条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康庄大道。
1995年,网景是最受硅谷创业者关注的企业,没有之一。这个年轻人也非常看好网景公司的发展前景,为此他多次向网景公司投递求职申请,但这些申请最终都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他甚至不请自来跑到网景公司招聘办公室想试试运气,最后还是无果而终。就在这时,斯坦福大学给他寄了一张博士录取通知书,他去读了几天博士课程,但是校园内外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始终让他心猿意马、魂牵梦萦,最终他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创立自己的互联网公司。
这个年轻人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马斯克1971年出生于南非,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马斯克跟着父亲生活。但是他和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马斯克后来回忆说:“(父亲)是个很差劲的人,干了很多坏事。”不仅如此,马斯克小时候个子矮小,经常受其他孩子欺负,甚至曾因为被其他孩子从楼梯上推下去而住院治疗。这些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并没有妨碍马斯克成为“学霸”,他从小就热爱读书,还特别喜欢计算机,12岁时就以约500美元的价格把自己写的BASIC程序代码卖给了计算机专业杂志。
高中毕业后,父亲一度希望马斯克留在南非读大学,但他坚持认为美国才是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因此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在18岁的时候,通过加拿大籍的母亲,申请了加拿大护照,后来经由加拿大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人生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来到1995年,这个名叫埃隆·马斯克的年轻人就像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继续深造还是开始创业,不同的选择将从根本上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他拥有怎样的人生。不过,马斯克不仅从小就富有远见,而且敢于决策,18岁离开南非独自到美国闯荡以及1995年辍学创业的决定,都体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冒险精神。
***
马斯克在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还只是个刚退学的穷学生,不仅囊中羞涩,还欠了一屁股“学生债”。马斯克自己仅掏了2000美元,他的弟弟出资5000美元,朋友格雷格·科里(Greg Kouri)拿出了8000美元,之后他父亲提供了2万美元。满打满算筹了3.5万美元后,在硅谷租了一间简陋的小办公室,三个人就开干了。
新公司的名字是“全球链接信息网络”(Global Link Information Network,GLIN),最初的业务是为本地商户提供网上介绍和电子地图服务,相当于网络版“黄页”。马斯克用Java语言开发了一套程序,把一个电子地图软件和一个存在CD光盘上的商户数据库整合在了一起,在此基础上,推出了GLIN的网站。创业初期非常艰辛,为了节省开支,马斯克兄弟俩甚至没租住房,晚上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每天睁开眼就开始工作,甚至去隔壁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蹭免费的洗澡设施。
这种苦日子持续了大约一年,GLIN开始有些收入了,由于马斯克把开支费用压得很低,因此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看上去还不错。这时候互联网浪潮已经横扫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经理们都手握现金,到处寻找互联网初创公司作为投资标的,GLIN此时也进入了部分风险投资公司的视野。其中,一家名叫摩尔达维多创投(Mohr Davidow Ventures,MDV)的风险投资公司非常看好GLIN的发展前景。经过详尽的调查和数轮谈判,1996年年初,MDV与马斯克达成投资协议,向GLIN投资300万美元,MDV成了公司的大股东。
MDV是沙丘路(参阅第6章“风险资本的圣地”一节)上的一家老牌风险投资公司,由比尔·达维多(Bill Davidow)和拉里·摩尔(Larry Mohr)于1983年创立,专注于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MDV控股GLIN之后,觉得马斯克等创始人过于稚嫩,而且没实际管理过公司,于是挖来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理查德·索金(Richard Sorkin)任CEO(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则担任公司的副总裁兼CTO(首席技术官)。索金上任后,把公司名改为Zip 2,并且调整了公司的战略,开始向北美的新闻媒体提供在线的城市导航与信息指南服务,它很快获得了《纽约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大型媒体集团的订单,业务开始爬坡上升,营收进一步增长。
三年之后,已经涉足网络搜索业务的康柏电脑(Compaq)决定通过收购的方式快速扩张自己的搜索产品线,Zip 2进入了其旗下企业风险资本(参阅第4章“企业风投资本”一节)的视野。1999年2月,康柏电脑宣布以3.07亿美元的价格,用现金的方式收购Zip 2,并且把Zip 2的业务并入了其旗下的搜索引擎公司AltaVista。作为持股7%的创始股东,马斯克收到了2200万美元。在短短四年左右的时间里,马斯克由背负10万美元学生贷款债务的穷学生,一跃成为一名年轻的千万富翁,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
成功从Zip 2退出之后,马斯克紧接着就在1999年11月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家网上银行X.com,并获得了来自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参阅第7章)的A轮投资,创投江湖家喻户晓的投资大佬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进入了X.com的董事会。仅仅数月之后,X.com就收购了一家名为Confinity的公司,Confinity开发了提供无线电子支付解决方案的产品PayPal(参阅第10章“PayPal黑帮”一节)。收购完成后不久,公司名就改成了PayPal,马斯克成了新公司的大股东。
2002年7月,eBay宣布以约15亿美元收购PayPal,作为PayPal的大股东,马斯克通过这笔交易将超过1.5亿美元收入囊中。那一年,他才31岁,年纪轻轻已经成了亿万富翁俱乐部的一名新成员。
***
在Zip 2和X.com创业项目上大获成功之后,马斯克越战越勇,马不停蹄地创立或投资了多个高起点的科技公司,包括2002年创立的SpaceX,2004年投资并亲自担任CEO的特斯拉(Tesla)以及超级高铁(Hyperloop)等。因为SpaceX和特斯拉这些项目,马斯克还获得了“火星人”和“钢铁侠”的绰号。
通过连续创业和投资,马斯克不仅迅速积累了巨额个人财富(2020年12月8日《福布斯》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他的个人财富已增至1441亿美元,成了仅次于杰夫·贝佐斯的全球第二大富翁),而且被视为继乔布斯之后最伟大的企业家。这些称号对马斯克而言,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的,因为他的确出类拔萃,他迄今取得的成就符合甚至超越了普通民众对商业英雄的所有想象。
追本溯源,在马斯克刚走出校园,还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移民的时候,如果没有MDV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慧眼识珠,向当时还籍籍无名的马斯克兄弟和GLIN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并引入职业经理人来带领公司继续发展,康柏电脑以3.07亿美元收购Zip 2的事情还会发生吗?如果没有红杉资本这样的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背书,X.com能在成立不到5个月的时候就顺利收购Confinity吗?没有马斯克主导这桩收购交易,PayPal还能具备今天这种影响力吗?没有PayPal,马斯克还会是今天这个万众瞩目的“钢铁侠”吗?
人生无法重来,但可以复盘。虽然这些风险投资不是马斯克获得成功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风险资本的加持,“钢铁侠”的故事大概会被改写。
[1] 摘编自陈伟的《这就是马云》一书。
[2] 赌博牌局游戏中的名词,指将所有赌资都押注,以博取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