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学排名与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
- 郭丛斌
- 2591字
- 2025-02-17 14:55:52
第五节 世界大学排名与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系思考
自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实施“985”工程以来,在国家大量经费的投入与支持下,中国高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大部分高校都相继提出要尽快提升大学排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规划。如前文所述,世界大学排名能够为公众提供有效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能够为政府提供质量评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为高校提供发展参考系,推动高校间良性竞争。与此同时,世界大学排名也容易引发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导向、趋同化发展、非均衡发展,个别高校存在报送数据弄虚作假,历史贡献被忽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中国的高水平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必须理性看待世界大学排名,认真思考和客观分析世界大学排名和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间的关系。
有鉴于此,本书将试图从世界大学排名的角度,分析探讨中国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以期为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那么,何为世界一流大学?主流的世界大学排名机构如何界定世界一流大学?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会影响大学排名吗?各国推行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是否能够提高相应国家的大学排名?中国高水平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如何?基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实际构成了世界大学排名与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关系的研究思路,也是本书的主体内容。因此,本书采取了如下的章节安排,即第一章对四大主流世界大学排名的核心产品——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进行逐一介绍与对比分析,系统梳理各类排名的特色与不足。第二章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角度论述大学排名产生的现实背景,从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视角探讨支撑世界大学排名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客观分析世界大学排名的合理性和实际影响,最终为后续章节开展世界大学排名与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关系的研究提供重要思路。第三章主要基于四大排名前200名高校进行描述统计,比较分析这些位居世界大学排名前列的高校在洲际、国别、建校历史和高校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类985工程”对大学排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从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层面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益经验。第六章到第八章则分别从综合排名、学科排名及声誉排名三个方面,论述中国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及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寻形成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为我国高水平大学提高综合排名、创建一流学科、提升国际声誉提供建议。第九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概述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理念与路径,从而为中国高水平大学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借鉴意义(本书的撰写逻辑框架见图2-1)。

图2-1 本书的撰写逻辑框架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高等院校2010—2018年入学率[EB/OL].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E.TER.ENRR?end=2018&start=2000&view=chart.
[2]TROW M.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72,18(1):61-84.
[3]王旭辉.高等教育市场化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16(2):58-64.
[4]李兵盛.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0(4):108-111.
[5]金子元久.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问题与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9-18.
[6]品牌经济是生产力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品牌为核心整合各种经济要素,带动经济整体运营的一种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形态。
[7]袁振国等.大学排名的风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169.
[8]李岩.中国大学国际化内涵及评估指标筛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5):55-62,102-103.
[9]刘念才,程莹,SADLAKJ.大学排名:国际化与多元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英文专刊前言,5.
[10]任燕红.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内在构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4):36-40.
[11]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63-69.
[12]王建华.重温“教学与科研相统一”[J].教育学报,2015,11(3):77-86.
[13]陈时见,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7-11.
[14]记者.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5-8.
[15]记者.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5-8.
[16]马迎贤.资源依赖理论的发展和贡献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1):116-119、130.
[17]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
[18]谢亚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19]刘瑞波.试论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的基本方式[J].教育科学,2004(1):46-51.
[20]方兴起.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理论的重新评价[J].经济评论,2004(2):38-44.
[21]蒋鸣和.教育成本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4.
[22]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88.
[23]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0.
[24]FINNIE,R.and USHER,A.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Concepts,CurrentPractices and a Strategic Plan.Kingston:Canadian Policy Research Networks,2005.
[25]本部分柏林原则的背景介绍和具体原则均来源于“IREG 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官方网站的中文翻译:高等教育排名机构的柏林原则[EB/OL].[2016-5-20]https://iregobservatory.org/en/about-us/.
[26]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https://ireg-observatory.org/en/about-us/.
[27]张优良.世界大学排行榜的特征及高校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5,(8):55-59.
[28]蒋在文.国际留学生市场比较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1995(5):36-38.
[29]000—2015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2015-12-09)[2019-12-23].http://learning.sohu.com/20151209/n430508277.shtml.
[30]国际教育机构官方网站[EB/OL].https://www.iie.org/en/Research-and-Insights/Project-Atlas/Explore-Data/Infographics/2019-Project-Atlas-Infographics.
[31]王建华.中国出国留学教育与留学人才外流回归现象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4.
[32]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EB/OL].(2019-03-27)[2019-1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3/t20190327_375704.html.
[33]乐国林,张丽.大学排名对高校影响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布迪厄场域、资本理论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3):37-39,52.
[34]亨利· 汉斯曼.具有连带产品属性的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67-73.
[35]袁振国等.大学排名的风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12-13.
[36]刘念才,Sadlak J.世界一流大学:特征·排名·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81.
[37]Hazelkorn,E.The Impact of League Tables and Ranking Systems on Higher Education Decision Making[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 Policy,2007:19,(2):87-110.
[38]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s78/A08/gjs_left/s7187/zsgxgz_sswgh/201703/t20170313_299361.html.
[39]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s://plan.sjtu.edu.cn/info/1010/1308.htm.
[40]Hazelkorn,E.The Impact of League Tables and Ranking Systems on Higher Education Decision Making[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 Policy,2007,19,(2):87-110.
[41]王占军.大学排名对院校的组织决策、行为和文化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5-28.
[42]金子元久,窦心浩.大学如何应对大学排行榜[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7):5-12.
[43]袁振国等.大学排名的风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161.
[44]袁振国等.大学排名的风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13.
[45]袁振国.大学排名的风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158.
[46]王琪,程莹,刘念才.世界一流大学:国家战略与大学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2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