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军阀史话(全四册)
- 丁中江
- 1749字
- 2024-11-04 11:51:00
五版沈云龙序
我国军事学权威蒋百里氏,于民国十二年,应上海申报馆五十年纪念之请,撰写“中国五十年来军事变迁史”一文,起清同治十一年,迄民国十年止,而为之论曰:“异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也!湘军自咸丰二年办团练始,迄光绪六年左宗棠大定回疆,为时盖三十年,自是以还,湘军之事业无闻焉。小站练兵,始于光绪二十一年,五年而小成,十年而大成,今功名之盛,较湘淮有过之无不及也。明乎递嬗之迹,以时考之,则可矣!而要皆以前十年为创始,中十年为全盛,后十年为渐衰落。……”其于近代中国军事演变之轨迹,殊言简而意赅,且暗示其时以小站练兵为始基之北洋军系,其势虽曰全盛,实已渐趋衰落,将必仍蹈湘淮军之前辙,无以逾越三十年为一世之通例,灼见先知,卒应验不爽,尤非泛泛之论也。
原夫湘淮军之兴,起家于民间团练,日渐扩张,卒赖其力以荡平太平军、捻、回诸乱,清廷倚若长城,遂取国家经制军队之旗兵、绿营地位而代之,可谓划时代的军制改革与进步。迨甲午中日战役,湘淮军由盛而衰,亦如旗兵、绿营之枯朽不堪一战,而归于覆败。因是袁世凯继起,编练新建陆军于小站,其褊稗将佐,即取自光绪十年李鸿章所创之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并延聘德国顾问为教官,费十年之力,练成北洋六镇,号称劲旅。其间且于光绪二十五年,开始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陆军,肄业成城及士官学校,以备将才之选;嗣又于光绪二十八年奏定北洋营制饷章,规模以是粗具。继之,清廷复于翌年设立练兵处,推广军制于各省,有规划全国创设新军三十六镇之拟议,事未及成,清社已屋,而部分留日士官生之领导新军起义,创建民国,与有力焉!惟其时北洋六镇,尚为北方重镇,仍以武备及另部分士官生为其骨干,然不仅无助于清廷,且挟势迫使退位,说者谓清廷之亡,实亡于新军,要非无因也。
按湘淮军之弊,在于兵为将有,饷由自筹,以致知有个人而不知有国家,实为军队私有化开其端。袁世凯之练兵小站也,承其衣钵,尤而效之,遂一手提撕其褊稗将佐,奴蓄而厮养之,使其或综师干,或领疆圻,功名之盛,虽湘淮军亦难与比伦,寖假而自成北洋一系,悉出袁氏所卵翼,以是人人知有袁宫保而不知有清室,军队私有化至此亦达其最巅峰。故当清、民鼎革之交,袁氏得以利用北洋武力,窃据民国政权,跻登总统大位而犹不知足。然其初北洋势力所能控制者,仅能及于黄河南北各省。迨民二癸丑讨袁军起,袁命所部沿津浦、京汉两铁路南下,扼武汉,占九江,破南京,而局势于以大定。其沿京汉南下者,南至于岳州;其沿津浦南下者,南迄于上海、松江,至是北洋势力始达于长江流域。民四帝制议兴,西南护国军奋起反袁,袁命北洋之师入川,与护国军相持,师老无功,而袁氏中道崩殂。冯国璋、段祺瑞继起统率,地丑德齐,互不相下,乃析而为直、皖两系,俱失驾驭全局之力,北洋之分裂,遂兆于是。
自是国内变乱相寻,怪剧时起,如督军团会议、张勋复辟之类,腾笑中外。而各省大小军阀,联甲倒乙,此仆彼起,咸思拥兵自卫,争城略地,割据称雄,要饷索械,几无虚日,视北京政府若告朔饩羊,无足重轻。而段祺瑞犹坚持武力统一,用兵西南,冯国璋及所属长江三督阴掣其肘,致未得逞。冯死,代之以曹锟、吴佩孚,遂不免于民九直、皖之一战。是时关外新兴之奉系张作霖,实助直以攻皖;皖败,段氏部下约二十万众悉散,而奉、直成均势之局。民十一,直、奉起衅,直胜而奉败。民十三,直、奉再战,则奉胜而直败,盖直系部将冯玉祥自号国民军倒戈相向以致之,而直系之精锐尽失。民十五,蒋中正率师自粤北伐,直奉复联结以相抗,实则已成强弩之末,不堪一击。民十七,北伐之师,底定平津,关外因而易帜,全国遂告统一,至是历时三十年之北洋军系全部瓦解。语云: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北洋练兵之初,原用以御外侮,不料尽耗于内战,由自相砍杀而归于自焚,时为之,亦势为之,而祸国殃民之罪恶滔天矣!
滇南丁中江先生,以时事评论家知名于世,出其余绪,兼治民国史,费十载辛勤,搜集可信史料,撰成“北洋军阀史话”四钜册,都数百万言,其于纷纭复杂之史实,不仅剪裁至当,抑且分析独到,实兼史才史学史识三者而有之,梓行以来,中外赞誉。先生知余于民国史有同嗜焉,乃于再版之时,属缀数言,余不揣谫陋,爰略抒所感以归之,兼以就教于先生,藉志文字因缘也可,是为序。
中华民国六十三年甲寅仲夏东台耘农沈云龙序于台北后野史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