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个人礼仪

国学原味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词语解释

①称:称呼。

②勿:不要。

③对:对着,朝着。这里是在长辈面前的意思。

④见能:见,通“现”,显示,表现;能,才能。

⑤疾趋:以跑的姿势快步走,表示恭敬,礼貌。

⑥言:说的话。

⑦退:退后。

句意理解

称呼长辈的时候,千万不能没大没小地直接喊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更不能有事没事就夸耀自己的才能。

如果在路上遇到长辈,正确的做法是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还没有说什么,就应该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不要多嘴。

趣味故事

张释之绑袜

张释之是汉朝一位十分著名的大臣。他除了在政治上很有才能之外,张释之尊重长辈的美好德行也广为人知。

一次,朝廷举行很盛大的朝会,许多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都前来参加,场面真是热闹极啦!

就在朝会进行得正热闹的时候,一位叫王生的老人突然把脚伸到张释之面前,理直气壮地对他说:“我袜子的带子松开了,你给我绑好吧!”

在场的人都觉得王生有点过分,毕竟,张释之的官位可是很高的呢!气氛一下紧张起来。谁知,张释之什么也没说,神情轻松地跪下来,当着大家的面恭恭敬敬地给这位老人绑好袜子。

张释之身为高官,还能有这种礼贤下士、敬老尊贤的美德,大家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从此他的威信更高啦!

不过,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像张释之这样对待老人。有时候,在年长的人面前,不卖弄自己也是一种尊重。

春秋战国时,有一位叫温如春的富家子,他从小就喜欢弹琴,因此,家里给他请了很多名师教他琴艺。

长大后,他总是到处炫耀自己的琴艺,觉得谁也没有他弹的好。

一天,温如春在街上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道人带着一把古琴坐在那里,便上前轻蔑地问:“怎么,你也会弹琴?”

“只是懂一点皮毛罢了。”老道人谦虚地说。

“这样啊!”温如春很想炫耀一下,说:“那不如让我弹弹吧!”

看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他使出生平所学弹了几首熟悉的曲子。街上围观的人都赞不绝口,但是道人并不说话。

“难道我弹得不好吗?不如您也来弹奏几曲,让我们见识见识吧!”温如春想为难老道人。

老道人一声不吭,拿过琴来,随意地轻抚起来,谁知那乐声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清风拂面,简直令人陶醉。

一曲完了,人们很久才清醒过来。

看到这里,温如春的脸红得像个苹果,他赶紧向老道人再三道歉,并虚心地拜他为师。

张良得奇书

汉高祖刘邦有一位才能卓越的谋士名叫张良。张良待人谦和有礼,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尊敬老人。

一天,张良正在一座桥上散步,桥栏上坐着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老人见张良走过来,故意当着他的面把鞋子扔到桥下,还大声说:

“小子,你把我的鞋子拾上来!”

张良有点吃惊,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什么都没说,就下去把鞋子给老人捡了上来。这还不算什么,看到张良拿着鞋子,老人还伸出脚让张良替自己穿上。

张良跪下来,态度恭敬地替老人穿好鞋子。

穿好鞋子后,老人笑着离开了。走了一会儿他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

“五天后,天刚亮的时候还来这里。”

张良虽然很纳闷,但还是答应了。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便来到了桥上,但老人早就到了,他生气地说:

“回去!五天以后还是在天亮时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比上一次到得更早,但老人还是先到了。于是,生气的老人又一次让他五天之后到桥上见面。

这一次,张良干脆不睡觉,他夜半时分便到桥上等候老人。过了不多久,老人也来了,这一次他才高兴了。他从怀里取出一部书交给张良后就离去了。

回家一看,张良才发现这是一本《太公兵法》。后来,他熟读这本书,为刘邦出谋划策,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国学启示

不管是张良的奇遇还是张释之的美名,我们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礼仪的重要性。不管在什么场合,礼仪都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礼仪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好孩子,首先就要做一个懂礼的人。最后,还要记住,千万别有点本事就像骄傲的大公鸡一样四处卖弄。

思考时间

1.老人送给张良的兵书叫什么名字呢?

2.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吗?举例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