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预后评估

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预后极差,80%左右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个月内死亡。我们在6例HLHS胎儿出生后的随访中发现,1例(病例11)在出生后短时间内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双心室肥厚,室间隔厚度在3个月内从6mm增加到12mm,同时还存在严重的主动脉窦管连接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峡部缩窄(图2-59);伴随着双心室肥厚程度的增加,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缩窄部的血流速度下降(图2-60,峰值速度从3.8m/s下降至1.92m/s);于出生后第135天死亡。在随访期内,另3例患儿存活时间分别为18天(自然死亡)、89天(CT血管造影后1周)、126天(CT血管造影后1天),2例患儿失访。
目前对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方案包括外科分期重建、心脏移植、镶嵌治疗等手术,都只是姑息治疗。HLHS手术时机的选择,国际上普遍认为新生儿期尽快进行一期Norwood手术,建立右心室的功能单心室,维持体、肺循环平衡,但一期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达28%~37%;3~6个月行二期半Fontan或双向Glenn术,即连接上腔静脉与肺动脉;l8~48个月行三期Fontan术式,即连接下腔静脉与肺动脉。三期手术虽能延长患儿生命,但远期预后差。因此,HLHS仍是现今为止所治疗的死亡率最高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且仅2/3的HLHS患儿能存活到完成三期手术。为了在胎儿期促进左心系统发育,改变出生后的自然进程及治疗预后,国外已开展了多项宫内介入手术的临床研究,包括房间隔水平的房间隔造口术、房间隔激光打孔以及支架植入等。一项来自国际胎儿心脏介入注册机构(International Fetal Cardiac Intervention Registry,IFCIR)长达15年的多中心研究报道显示,房间隔水平的宫内介入手术成功率为77%,但术后并未改变新生儿的存活率,这可能是由于胎儿时期二尖瓣与房间隔通道受阻,肺静脉高压对肺血管与肺发育造成不可逆性损伤,且持续性存在有关。此外,左心系统梗阻导致的血流剪切力和动力学异常导致左心室发育不良,随后发生的心脏重塑可能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固有的心肌生长信号通路的改变。在妊娠晚期,心室肌细胞可能失去有丝分裂的能力,不能再增殖,重塑作用仅仅是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均是影响胎儿心脏干预治疗效果的因素。
图2-59 病例11,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出生后第1天及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
A、B.出生后第1天,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左心室明显发育不良(红色线圈),右心室增大(黄色线圈),室间隔增厚;C.出生后3个月,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双心室肥厚明显加重,心肌回声增强,同时伴有严重的主动脉窦管连接部缩窄;D.出生后3个月,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窦管连接部以及升主动脉发育不良(绿色箭头)
图2-60 病例11,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出生后第1天及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
A.出生后第1天,于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彩色多普勒显示降主动脉缩窄部的花色血流信号;B.出生后3个月,于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彩色多普勒显示心衰加重,主动脉缩窄部的血流信号减弱,流速降低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超声诊断要点
四腔心、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显示整个左心系统发育不良。表现为左心室腔狭小、左心室壁肥厚、左心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二尖瓣闭锁或狭窄、发育不良,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充盈细窄或缺失;主动脉瓣闭锁或狭窄、瓣叶较难显示;主动脉全程发育不良。三血管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显示主动脉横弓血流反向,提示主动脉血流依赖于动脉导管逆向供血。
房间隔通道受限、卵圆孔双向或左向右分流,肺静脉扩张并逆向血流频谱,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