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节想教训他,但公孙音却对刚才孙秀不畏惧的态度来了兴趣。
既然孙秀也被下了蛊虫,那自己今日就试试这个丹鼎吧。
“孙秀沐浴更衣,前往内堂等我。”
公孙音留下这句话,离开此处。
这些道童中被公孙音采捕过的,都知道怎么回事,也暗自为孙秀捏把冷汗。
一旦被公孙音碰过,接着几天,成节的态度就会很不友善,而且身体也会变得极差。
听见这话,成节脸色变了几番,最终让孙秀离去。
沐浴,更衣,采补?
孙秀大概感受到发生什么。
他被人引到后院,这里有专门盥洗的房间,进入之后,还有侍女服务。
孙秀打理一番后,神清气爽,内心已动杀念。
仆人引导下,孙秀被进入公孙音的睡房院落。
“您自己进去吧。”
侍女比着公孙音的卧房,接着马上离去。
她们心中知道内屋厉害,不敢胡乱碰触,这处栽满槐树的院落,便剩下孙秀一人。
槐者,木中藏鬼。
是很容易通灵生邪的树。
当初取七星剑,就是孙府中的槐树藏邪生妖。
孙秀看了一下,这睡房旁边,满是槐树,枝叶茂密。
一股妖气,这些枝叶只怕到了晚间,被风轻吹,就会如人的手脚腾挪,沙沙作响。
道官之所,比墓地还凶。
而几墙之格外,县衙主司栽种的“松树”也冒出头,跟此地形成强烈对比。
松树成形后,有如人挺立直站,这种树容易引天道一丝正气下来。
这县司之所,既有国朝正气,可当中一处院落,却又藏邪通妖,正邪共生共存。
孙秀一靠近屋内,心中反胃。
“门缝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应该全都是道文,可却是血气,是人血?我且用剑意一试。”
这一试,便有了反应。
孙秀的时之剑意,兼有一般剑意辟邪斩幽的本事。
这些剑意直接穿过道文,接着屋门白光一闪,看似没有改变,其实内藏的道文阵眼已经出现缝隙。。
孙秀再往前走,手掌一扇,门慢慢推开,一股白气于内中盘旋,让人无法看清楚。
孙秀起步踏入,随后屋门主动关上。
明明外头还是白昼,可一进入,这白气却迷人眼,登时伸手难见五指。
孙秀压下使用剑意的冲动,他想看看内中玄机,接着面前白烟散开,一条道路显出。
明明只是一间屋子,却如深夜之中,进入幽冥山谷般古怪。
孙秀缓步踏入,越走这路越小,最后画面一闪,孙秀发觉自己已经离开人世。
面前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殿阁,阶梯前有卫士持戟站立,英姿笔挺。
两位卫士分列两头石狮前,且石狮竟然能转动眼球。
“请相公进入。”
一位卫士指着大门,随后这门被打开,一排妙龄女子走出,环肥燕瘦皆有,这些女子推拉下,把孙秀带入其中。
内堂更是精彩,到处都是容颜貌美的女子,当真让人觉着来到女儿国。
孙秀被带到一床软铺上,随后引路女子道,“请相公于此等着。”
孙秀部不发一语,这些女子在他心眼看下,都是红粉骷髅。
卫士是假的,石狮也是假的。
这地方,阴非阴,阳非阳,孙秀一时没猜出来。
他等啊等的,不知过了多久,公孙音终于出现。
此时的公孙音,跟该才于公堂之上的威严相比,真是大相径庭。
眉间带粉,气媚诱人,再配上她这身道服,不知让多少被她采捕的男子,入了魔。
“大人,敢问这是何处?”
“这便是你的登仙极乐之所。”
“什么意思?”
“你不用再出公务,且留下来几日,助本座修练。”
公孙音这意思,乃是要直接把孙秀采干命元。
接着孙秀看到丑陋一幕,公孙音脸上的细嫩肌肤,突然跟风干橘皮一样,直接陷下。
往常那些被采捕者,包含成节,神念不强,没开心眼,都看不出此间幻术,看不出公孙音采捕她人时,显露的原身。
接着公孙音走向孙秀,每一步都昭告孙秀将为她所用。
“有地府冥气,这地方到底是哪,为什么采捕之时,要在这?”
孙秀一边想着,一边准备提剑……
一丝女人香气慢慢进入口鼻中。
但剑意马上化解。
公孙音见孙秀不动,身上道袍轻解,一股摄人心神的功法将要发动。
眼前幻象越来越多,心眼所见,哪是登仙之所,而是一个罗刹夜叉样貌的鬼婆,准备把自己吞了!
铛铛铛!
公孙音突然摇动手铃,按照她心中所想,这时孙秀体内被自己下的蛊虫就会发作,变成贪图男女欢爱的牲口。
可此时天外来客,打乱她的好事,一道无形鬼气,从刚才的小径直接冲入殿格,把这些死物骷髅全给打出原形,公孙音大惊,一把抓起孙秀退出殿阁。
“谁!”
剑意护体,孙秀任由公孙音拉着。
回神过后,此刻孙秀发现,屋内白气散了,而他被公孙音一把推过,坐在极为普通的县司内院一张床上。
可屋外依然黑漆一片,所有的窗口都被黑气盖住。
“好强的鬼气?”
孙秀不明所以,一旁等着,只见公孙音怒道,“你来此作甚!”
而这鬼气之人,却更忿怨,“你说过帮我找回尸首的,多少天了,尸首何在!”
这鬼音一吼,屋内摆设全都掉了下来。
“休要放肆!这可是大乾县司,你不过一介鬼秀才,惹怒本道,你该知道后果。”
听见这话,鬼音之人冷道,“公孙大人或许不知,我守地六年,今已届满,已经从‘六道判官’手中,得了个新差使。”
“什么?”
随后一道阴神正牌闪出,县司大院上空,冒出神格的黑黄之气出来,虽然这位鬼秀才刚上任,但被赐予神牌,已经属于冥神位格。
这神牌乃城隍所有。
城隍府,介于人间跟冥府之间。
为冥君所封的地(冥)神。
天下之大,曾被初代冥君封下城隍三百人。
小至山城隍,县城隍,大到帝都至高的的国城隍。
它们依靠香火之气,还有冥府地气等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