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变幻的鱼阵

江河、湖泊的水是平面的,你只能看到在水面的景色。但南海的水是立体的,因为它至清、至净,你可以看到几米深处鱼、龟的游动。

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椰花的芬芳,淡蓝的天空是那样明净,只有星星眨着眼睛,诉说着绵绵的细语。

我们在椰树下匆匆行走——去石岛看日出。时而有小螺在脚边踽踽独行。石岛原来与永兴岛间隔着三四百米的珊瑚礁,现早已修了一条水泥路相连,免却了涉水的辛苦。

刚走出丛林,踏上去石岛的水泥路,右方的天空便一片灿烂,霞光喷射。大海无言,似是正等待着庄严的日出。

太阳刚露头就红遍了世界,映得银色海滩上的绿叶无比蓬勃,激得我们飞快地跑起,奔向红日辉映的绿叶。

阔大的绿叶长在树干上,一蓬蓬,一簇簇。朝阳将翠绿的树叶幻化成奇异的色彩,如云,如雾,如霞,光怪陆离,变幻莫测。待到绿叶红得炫目时,我们抬头一看,一轮红日已跃出了大海。

我们回过神来,才细细打量:是一根粗树干,只有一米多高,显然是一根树段,树皮是热带雨林中树木典型的灰色。它是抗风桐树。

这里其实是一片守岛战士刚植不久的林子。树苗都是截下的树枝、树干,只不过大多都只有杯口粗,面积总有一个足球场大。全是珊瑚沙的地,看不到一棵草,地也是不久前填海造成的。在这样荒瘠的地上,只有抗风桐能够生存。

那天,在一棵高大的抗风桐旁,小赵说它的生命力特别强,用渔民的话说,它是“站起一棵树,倒下一片林”。是说它倒下后,只要沾着沙土,又能生出新枝新叶,焕发出新的生命。这使我想起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人们对胡杨树的赞美:“胡杨树三千岁”——生一千年,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后一千年不朽。“抗风桐”的名字,已表明了它抵御西沙大风的顽强。这些树苗大约就是被台风从大树上摧折的枝干吧!

生长在西沙海岛上的树,必须经得住狂风的摧残,才能护卫小岛平安!

到达石岛后,就开始上山了——没有一丝夸张之嫌。石岛是西沙群岛中的岩岛——由固结成岩的珊瑚沙层和石灰岩形成。当然,它们能固结成石是在千万年的地质作用下才完成的。地质学家在10米高处采集的珊瑚沙岩标本,经同位素碳14的测定,是在一万多年前形成的。是否也可以说,在这一万年中,石岛已抬升了10米?

石岛高出海面15.9米,是西沙群岛中最高的山,可面积只有0.8平方千米。

从这里看去,大海视野广阔,是控制红草门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重要。

石岛四周尽是褐石断壁,陡峭森严,惊涛连天。山脊尽头,有一巨大褐石伸向了大海,其势如一龙头,想来这就是这里又叫“老龙头”的原因吧。临海的一面绝壁形成多种多样的海湾、空穴、水潭。

迎面凌空的褐石上,“祖国万岁”四个红字耀眼夺目。小赵说,这是一位退伍老兵在离岛之前,用绳悬于绝壁之上刻下的,以示自己虽然离开了日夜守卫的疆土,但心留下了,与后来的战友共同守卫着祖国的疆土。从此,这里成了一道风景。

左侧涛声沉闷,大约是海湾形成的龙潭。我们紧走几步,正欲探头……

“当心,太陡险了!”李老师说。

我却对李老师连连招手。

“啊!鱼群!”她紧紧抓住了我的手臂。

在十多米下的海中,鱼儿都挺着长长的像针一样的头,徐徐地游着,塞满了五六十平方米的海面,少说也有几千条啊!乍一看,还以为是海草在拂动呢。

“干吗?是去参加游行吗?队伍这样整齐。”李老师有些好奇。

“忘了在克拉麦里山大戈壁看到的原羚群?注意它们队形的变化。”

我的话音刚刚落下,鱼阵突然闪电一般向右拐去。

一条青色的大鱼箭般射来,左侧又有两条大青鱼蹿来,前堵后追,张着大嘴直插鱼群。

“乖乖隆里咚,一口就要吞下七八条小鱼,简直是鱼兜嘛!”李老师一激动,家乡话中的感叹词脱口而出,“还不赶快冲出去!”

就在这时,潭口向海的一面同时出现了五六条大青鱼。狩猎者早就计划好了这个包围圈,也可以说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这个地方是一个由三面褐壁形成的海湾(从上看严如深潭)。

鱼阵顷刻旋了起来,成了一个青色圆形的大球。鱼球团在强敌的袭击中,上下翻旋,鳞光忽闪,肚皮雪亮,银光夺目。

大青鱼连连失手,是被针鱼银亮的团阵耀花了眼?

我想起了狼群追逐原羚群的景象。原羚起步跑动时,立即打开臂部,展露出雪白的一片,以至只看到那银白的光团忽上忽下、忽东忽西地跳跃着……狼群追着追着,就渐渐放慢了脚步,失去了信心。

鱼阵忽而如银色旋风柱,忽而成了银色扁鼓形,忽而成了个椭圆形……

被激怒的大青鱼群,狂暴地冲向针鱼银团,银光悠然一炸,射向四面八方。

正在青鱼惊愣之际,突出重围的小鱼已回到辽阔的大海……似乎是一声命令,眨眼间,它们又回到了群体,归到鱼阵中……

大青鱼气得连连甩尾,在海面上击起朵朵浪花……

感谢你,南海纯净明亮的水!否则我们怎么能看到这精彩的一幕?!

李老师还在唏嘘:“真是各有生存之道啊!你认出了鱼王吗?”

“你看到了?”

“这样小的鱼,你攻我防,又闪电般地,怎么能看得清?”

“你以为这是在戈壁滩上,在山坡上,像藏羚羊、岩羊、盘羊那样好认?”

“肯定有鱼王,要不鱼群的行动怎么可能根据战场的形势如此变化自如?奇妙!是通过什么发布信息的呢?还能像武侠小说中写的用‘心语’?就是心灵感应?”

我说不清,沉思了半刻才说:“相思鸟迁徙时,是由女王——老年雌鸟带领的,和猛禽在天上一样,主要是靠飞行的姿势和鸣叫互相交流的。”

“鸟有自己的语言?不过,针鱼游水的姿态可能是重要的信息。有意思,要是能研究出,在仿生学上一定有意义!”

在大自然中,我们常常看到弱小的动物结成群体,以团队的力量战胜强敌,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

我索性拉着李老师往上走了两步,无垠的大海上,闪着一圈浪花;浪花连绵不断,直到永兴岛——浪花深处,大约就是珊瑚礁盘的边缘吧!原来石岛和永兴岛是在一个礁盘上!

我们极目眺望,对面隐约地现出了一串岛屿。

“那不就是七连屿吗?就是渔民们说的‘七仙女’吧?”

“应该是的。”

传说董永和七仙女被玉皇大帝强行拆散之后,董永挑着儿女寻来,历经千难万苦,终于到了石岛。然而,玉皇大帝又划开一条大海沟,使董永和七仙女只能隔海相望。董永思妻心切,每天站在这里,眺望咫尺之隔的妻子,无限哀伤……

因而,就在我们站立的这些褐石上,有了“断肠石”“长相思”“抬头远望”这样的象形石。

民间传说往往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神化,其根本还是人类在自然中寻找理想。

2点钟方向的一片银色沙滩,留住了我的眼光。

“又发现了鱼群?还是海豚、鲸鱼?”李老师的话音带了调侃。

“你看那片沙滩,还有上方褐石的形状,是不是有点面熟?”

“今天我们第一次来石岛,还能碰到故旧……对,像见过……对……”

“《西沙三章》!”我们乐得同时高呼。

刚到西沙,小赵就送来了四大本沉甸甸的《我是西沙人》和一盘《西沙三章》的光碟。

《我是西沙人》是从每年一度的战士征文中精选的。我们在晚上已读了不少,都是记录战士们的心声,常常感动得我朗读起来。过去,只要我一朗读,李老师总是要嘲笑我的家乡口音,但这次,她竟和我一起读了起来。

近几年,守岛部队每年都举办征文活动,编辑出版了《我是西沙人》,书名就是一位战士的文章的题目,响亮、亲切,充满了自豪感。

当我读完了四卷《我是西沙人》之后,脑海里便出现了一个个战士鲜活的形象。

是的,它展示了西沙无与伦比的美丽,更展示了战士们无以言传的心灵美。每一篇文章都是保卫祖国海疆战士的真实生活写照,记录着他们人生的历程、思想的火花、高尚的情操和对祖国的忠诚……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

在以后的行程中,我们将要认识它的一些作者,倾听他们的故事,结为亲密的朋友。

我有了新的发现,忙招呼李老师,指着四卷书的背面——

“没有定价……当然,这确实是无价的,心灵美是无价的,谁能给精神财富定价!”

放《西沙三章》光碟时,我们竟常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甚至闪着泪花。它是2007年西沙“战士演唱组”赴京演出的录像。观众是海军的首长、指战员、战士,方方面面的群众团体代表,以及来自各大媒体的新闻界人士。在90分钟的演出中,竟然爆发了61次掌声。在这浮躁、私欲膨胀的年代,我们已很难看到这样的好节目。

这些小歌曲和情景剧,表现的都是西沙战士的日常生活:西沙素来高温、高湿、多风、多沙,风景异常美丽,但缺水、缺土、交通不便,曾经通信也不畅——生活条件艰苦,战士们凭着对祖国的忠诚,战胜了种种困难,谱写了一曲曲心灵美的赞歌。

《救护鲸鱼》就是其中的节目之一:

一天,石岛的巡逻战士发现一条鲸鱼搁浅在沙滩上,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战士们仔细检查一番,发现鲸鱼还活着,全身也没有一个伤口。

奇怪!难道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是自杀,或是……

西沙的阳光灼热,鲸鱼可经不住这样的曝晒。

几人一商量,赶紧派一人回去报告。这条鲸鱼总有一两千千克重啊,仅凭现有的几个人是怎么也抬不起来的。

留下的人连忙下海撩水,可距离太远,还是战士小秦急中生智,招呼伙伴们脱下军装,将军装在海水中浸湿,再盖到鲸鱼的身上。可是,它太大了,只好轮流着盖盖这里盖盖那里。

战士们光着脊背任凭酷日烘烤着。

战友们来了。大家抬头的抬头,抬身子的抬身子,就连鲸鱼的尾巴,两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刚刚抬起。

连长喊着号子,珊瑚沙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刚把鲸鱼放到海里,大家正要松口气时,它却一摆尾巴,又蹿到了沙滩上。它不领一丝情,硬往死里挣。

战士们来不及探究鲸鱼的怪异。时间就是生命啊!

大家再次七手八脚地将它抬起,可刚放到海里,它又想往沙滩上冲;一摆尾,两个战士被打倒在水中。

眼看这条鲸鱼不屈不挠地找死,战士们只好将它抬到更远处。但这一次,大家早有防备,排队站在它和海滩之间。

鲸鱼上不了海滩,可就是不往远海游。

战士们就和这条鲸鱼来了一场对抗赛——你要往海滩上冲,我就使劲把你往外海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地响起战士们给鲸鱼做思想工作的话语:“活着多好!干吗这样?是受了委屈,还是失恋了?别想不开,天涯何处无芳草?”

或许是思想工作有了成效,鲸鱼终于向外海游去。

大海边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回吧,回到家中多好!你长到这样大容易吗?”

“没有迈不过的坎,抬抬脚就过去了!”

鲸鱼还真的回头看了一眼,才一低头,隐入大海。

战士们可累垮了,但乐极了。有人干脆想往沙滩上一躺,可还未着地,就被连长拎了起来:“你不要皮了!40多度的沙子不烤焦你的背才怪呢!”

傍晚,岛上喧哗声、哨声、呼唤声不绝于耳。我们循声走去,篮球赛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有十人制的,也有西沙人称之为MBA三人制的,小伙子们龙腾虎跃。

似乎每个连队都有一个篮球场,这些文化广场的篮球场、网球场的规格、质量,绝不亚于都市里的体育场。虽然才来两三天,我们还是认出了在场上奔跑的副参谋长、连指导员和司令等全部的指战员,在激烈的对抗、争球、抢夺中,他们亲密得如兄弟一般——虽是体育活动,也是打造官兵的团结精神。

西沙的军旅文化、蓝色文化在海军中是响当当的,每年都要组织各种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诗会、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沙滩绘画、书法、沙雕比赛等。他们还用珊瑚石、贝壳制作标语,装饰花坛。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隔着树林爆发出欢呼、嬉笑声,我们转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战士在打保龄球。其中有好几位女兵,姑娘们的笑声特别甜美,原来是在博物馆为我们讲解的小李刚打了满分。

保龄球场其实只是林间的一块空地,根本没有球道,目标物是竖起的啤酒瓶。球呢?是一个圆圆的大椰子。妙在椰子上端天然生成的三个眼,它的胚芽苗就是从这里生出的,刚好和保龄球一样。

用这样的球去打目标物,其难度可想而知。难怪打到满分形同中了大奖一样。

看到战士们欢乐的劲头,我们也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