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通辽收购浮法玻璃厂之行

在担任福耀玻璃独立董事不久后,大概在2002年9月底,我突然接到公司董秘陈跃丹的电话,说近期公司要召开董事会,就公司收购通辽玻璃厂的事情进行沟通表决,问我是否愿意在此之前与曹德旺董事长一起去通辽等地考察与谈判。我当然愿意。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对于怎样收购和如何谈判,我感到很陌生,如果不亲自参与考察,在董事会上是很难表态的。

我记得同行的还有另外两位独立董事。我们先去了准备收购的双辽玻璃厂,然后参观了附近的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材料产地——硅矿,最后来到内蒙古的通辽市。

通辽玻璃厂是一家典型的国有企业,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工厂门口打扫得很干净。我们前后参观了一下,发现这家企业已有些年头,设备有些陈旧,有的地方还很破败。参观过程中,车间内的温度非常高,一条生产线的设备还出了故障,工人们忙前忙后地抢修。我不明白为什么福耀玻璃要去收购这样一家企业,它生产的并不是汽车玻璃的原料,而是建筑玻璃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玻璃品种。而汽车玻璃原料的质量要求远高于建筑玻璃原料。这次收购并不是福耀玻璃产业链的延伸。这家企业的优势有两个:一是离玻璃原料硅砂产地近,二是采用的是浮法生产线。浮法生产线是比较先进的生产线。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所谓浮法,是将溶化后的液体玻璃原料倾倒在水银液体上,冷却后的玻璃会非常平整。但是,收购后如何与福耀玻璃进行产业链整合,对上市公司又有怎样的价值,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下午,我们开始与通辽市政府进行实质性的谈判。福耀玻璃的董事们与通辽市政府的谈判进行得很艰难,主要是在价格上谈不拢。一开始非限制性报价时,福耀玻璃开出的收购价是3亿元,但在后续实地考察及调查过程中,福耀玻璃的领导们觉得通辽玻璃厂问题不少,不愿意再出这个价,说如果还是3亿元的收购价,就不要了。通辽市领导再三说:“我们已经按你们出的价,对如何使用收购资金做了计划安排,对通辽玻璃厂的闲散员工也进行了安排。现在,你们如果不要,我们怎么办?”谈判陷入僵局,并临时休会。

通辽市领导知道我的博士同学孙博士当时正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挂职锻炼,就打电话给孙博士,要他帮忙联系我,支持一下通辽市政府的这个收购案。果不其然,在会议讨论过程中,我接到孙博士打来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再三强调,通辽是老少边穷地区,要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多多支持等。我当然满口答应。我知道,这次收购一定会成功,不然,公司也不会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不会有这么多董事会成员飞到通辽来谈判。再说,虽然我个人能力根本不足以左右这次谈判,但老同学的建议还是要尽力采纳的。经过一下午的谈判,最后,双方以各退半步圆满收场,福耀玻璃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通辽玻璃厂。谈判成功后,双方都很高兴,晚上,通辽市领导设宴请我们这一行人吃饭。席间,市领导再次说道:曹总,你看,我们这5000万元的缺口还不知道怎么填呢?原先我们是按3亿元的收购价来安排员工及其他善后工作的,这一下子少了5000万元,通辽市政府真的很为难!曹德旺董事长听到后,微微一笑说:“这样吧,我也知道你们不容易,上市公司的钱,是由董事会来决定的,今天我们三位独立董事在场,谈判确定的2.5亿元的价格不能再做任何变动。我可以以个人名义,不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再无偿送给你们500万元现金,多少给你们做点贡献吧!你看如何?”听到这里,市领导大喜过望,连连点头说“感谢感谢”。从这点来看,曹德旺董事长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还是很认真的。董事会集体决策好的事,他非常尊重,需要变通的地方,不再动用上市公司的资源。对此,作为独立董事,我们很感谢这位令人尊敬而又善于变通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