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全息偏离谎言识别理论和方法

如果仔细翻阅词典,无论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还是世界最通用的英语,用来描述说谎的词语不在少数。如果仔细筛查不难发现,“实话”的同义词很少,但“说谎”的同义词在一部词典中占据好几页篇幅。本节介绍的全息偏离谎言识别理论和方法,由国内学者羊芙葳提出。该理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非言语表达含义,归纳总结了谎言的言语指征与副语言指征,建立了一个解释力较强、有预测或标识价值的指征系统,为人们日常交流和特殊情境下系统识别谎言提供了抓手。

3.2.1 谎言的言语指征

谎言的言语指征,又称为谎言的言语指标,整体来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偏离性、与说谎行为的共现性、失控性、可识别性(羊芙葳,2012)。通常分为通用型言语指征、被动型言语指征和主动型言语指征,表3–1分别从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和言语内容三个维度对这三种言语指征进行了列举。

表3–1 谎言言语指征一览

3.2.2 谎言的副语言指征

副语言,又被称为态势语,是指所有无声而有形的符号现象,包括手势、姿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它往往与言语同时使用或单独使用,表示某种意义,传达某种信息、感情或态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

人类的副语言具有遗传性、持续性、即时性、立体性、形象性、非结构性的特点,具体包括体态语、服饰语、时间语、空间语。体态语是指人体各部分的静态或动态信息,运用身体的变化,如表情、动作、姿势、身体空间距离等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是一种非语言符号。服饰语包括服装、饰物和化妆等信息,是在交际场合通过服装和饰品传递出的信息。时间语是有关时间处理的信息,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和理解,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空间语是有关空间处理的信息,如对人际距离、身体接触、所处位置、公众领域与个人领域的感觉与理解。

杨晓黎统计了与体态语有关的约860个汉语成语,归纳区分为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声音暗示、服装容饰四大基本类型,其分布比例为:面部表情约占48.8%,身体动作约占24.5%,声音暗示约占14%,服装容饰约占12.5%(杨晓黎,2013)。那么,人类在说谎时会表现出哪些副语言特点呢?表3–2列举了说谎者常见的副语言指征。

表3–2 说谎者副语言指征一览羊芙葳. 谎言的识别[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01-231.

以腿部动作为例。腿部动作反映人们内心想法和感受的情形有很多,例如,摆出起跑姿势的双腿是典型的逃离反应,而双腿的冻结或僵直反应则是人们感到威胁时的一种静止状态,这是大脑边缘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有效的自保线索。

3.2.3 全息排查偏离法

同时借助谎言的言语指征和副语言指征识别谎言的方法,被称为全息排查偏离法。全息排查偏离法是指发现信息偏离后,通过对相关的全部信息逐个进行排查,将发现的偏离在全息中寻找,以证明其存在是正常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方法。如果发现的偏离在全息中找到,那么该偏离就被全息证“伪”,说明被鉴定的言语对象并非说谎性偏离,而是“实话”。全息,用心理学的语言理解是指个体与说话者同理心或共情的程度,共情程度越高,越容易理解并识别言者的心理,也更容易辨别言者是否在说谎。

1.全息排查偏离法的规则

全息排查偏离法所遵循的规则可描述为以下4个。(1)甄别为实话的必要条件:发现的偏离被全息证明为“非说谎性偏离”(全息证“伪”偏离)。(2)甄别为实话的充分条件:所有被发现的偏离全部被全息证明为“非偏离”,无一例外。(3)甄别为谎话的必要条件:全息证明“偏离”的确是“偏离”(全息证“实”偏离)。(4)甄别为谎话的充分条件:有且至少有一项被发现的偏离无法被全息证明为“非偏离”。

2.全息排查偏离法的规律

在全息排查偏离法中,全息的调度与运用有以下6个规律。(1)全息必须真实、正确。(2)全息不一定要全,只要够用就行。(3)全息不一定要全,但一定要够用。(4)全息越多、越直接、越确定、越典型、越揭示本质,结论越可靠。(5)当全息之间互相矛盾时,对全息进行比较,看何者占优势。(6)若是全息不够,则要创造条件了解全息(羊芙葳,2012)。

全息排查偏离法的核心是把要识别的言语放在全息背景下进行检验,排查偏离的基本程序如图3–1所示。

图3–1 全息排查偏离法识别谎言流程

能否根据信息推出真相,与听者的全息度有关。如果听者与言者产生全息共振,即听者由己及人,与言者产生认知的、情感的全息体验——通俗地说,即换位思考引发认知认同和情感共鸣。假设自己是听者,与言者的感情与态度越接近,越容易推出真相。听、说双方层次越接近,越容易全息;全息得越多,识别率越高。因此,听者的探索欲越强,识别率越高;两者的背景、经历相似度越高,谎言识别率越高。如果听者属于冷漠之人,往往因为封闭自己的全息世界而被假象蒙蔽。羊芙葳.谎言的识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97.

从副语言的角度来说,人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单独表意功能,同时又与相关相邻部位共同传达某种信息。虽然不是所有的副语言都有意义,但有的副语言一定有意义,而有意义的副语言一定有动机。全部的真相就摆在你面前,就看你知道多少。说谎者会尽量使用自认为可产生真实效果的措辞与表达方式。理论上,言语有多少种表达方式,谎言就有多少种伪装手段。生活中,谎言的偏离指征是有限但有用的,无论是对于说谎者,还是对于识谎者,都有启迪作用。羊芙葳.谎言的识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97.

“谎言的全息排查偏离法,是谎言识别的一种新思路。人们完全可能了解某个具体谎言的全息背景。偏离是显化了的潜信息,人们完全有可能通过直觉或观察捕捉到。”羊芙葳.谎言的识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25.从逻辑上看,用全息排查偏离的思路符合逻辑规律,而借助全息排查偏离的过程,可以用文字描述、固定,经得起推敲与反证。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无须任何仪器设备,适用环境广泛,适用对象具有普适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易于训练。

全息排查偏离法的运用

在警方排查案发时间内何某的所作所为时,何某交代说,他与自己所在公司的财务总监许某在一起。警方询问许某,许某说自己当时在吃饭,何某确实跟他在一起。

由于有不在现场的证人,警方最初排除了何某的嫌疑。然而,在案件的后续侦查过程中发现,何某的武校同学邢某某的三轮车在案发现场和抛尸现场都出现过,于是何某再次被警方讯问,许某也再次接受询问。许某这次的证词反映“自己当晚喝了酒,何某是自由活动的”。

同时,警方关注了何某在案发当晚的驾车活动轨迹,何某当晚的活动轨迹与其常规的活动轨迹差别很大,出城和入城的时间严重违反常规。

警方最终认定何某既有作案时间,又有作案动机。可见,警方掌握嫌疑人的全息度越高,越容易识别嫌疑人的谎言,越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

资料来源:《雨夜白裙子》,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2014年12月27日播出。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谎言的言语指征和副语言指征,以及基于两种指征的全息排查偏离法。言语指征又被称为谎言的言语指标,有四个特点:偏离性、与说谎行为的共现性、失控性、可识别性。副语言指征是指所有无声而有形的符号现象,包括手势、姿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在两种指征的基础上,研究者发展出全息排查偏离法,其基本原理是发现信息偏离后,通过对相关的全部信息逐个进行排查,将发现的偏离在全息中寻找,以证明其存在是正常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方法。如果发现的偏离在全息中找到,那么该偏离就被全息证“伪”——说明被鉴定的言语对象并非说谎性偏离,而是“实话”。全息排查偏离法是同时借助谎言的言语指征和副语言指征识别谎言的方法。

思考题

1.谎言的言语和副语言指征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2.全息排查偏离法在谎言的人工识别与机器识别方面有哪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