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内阁之首要

且说这个胡生不管他是不是东林党人,但是他弹劾的这个事情就有待考证!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都不是什么好鸟人,但阉党也好不到哪里去,就这朝中众臣又有哪个是好人!

崇祯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王学质疑》明确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热血学生。而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那是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那像后世人人平等,人人可以发表意见。就这个时代,一旦开了口,那些个学生就能一传十,十传百的传下去。

崇祯走了几步,怒道:“传朕旨意,将胡生押入大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一律不用!”

此言一出,大臣们又是一惊!

比如此时刘宗周,也是东林党的人,恰好是山阴县人,皇上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打了他一个耳光。刘宗周心思一转,马上出列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崇祯瞪了刘爱卿一眼,希望他不要管这闲事。但是看他执着的眼光还是说道:“说”

“回皇上,监生还是监生,每个监生对事情评价不一样,这无可厚非,众人有众人的看法,如果皇上因胡生议论了一下朝政就打入大牢,那天下的监生谁还敢参政报效国家。”刘宗周坎特的说完,都准备就这样死了,可是等了好半天,都没听到皇上的大骂。微微抬起头看了看,正好对上崇祯的眼光,马上就低下头了。

崇祯微微一笑道:“刘爱卿,山阴人士,是不是?”

“是”刘宗周回答道

“好呀,好呀,好呀”崇祯连说了三个好,接着怒道:“不怕死吗?”

刘宗周心里七上八下,反正是豁出去了答道:“回皇上,臣怕死”

惹得崇祯哈哈大笑:“众大臣都听听,这才是朕的爱卿,会为朕去考虑事情,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搞自己的小圈子。”

崇祯又看了看刘爱卿,接着说道:“刘爱卿,那你觉得朕怎么处理一个胡生呢?”

刘宗周略一思索回答道:“回皇上,臣斗胆说说,臣认为应该嘉奖胡生,应该勉励其更加刻苦学习,早日把所学之才华用到报效朝廷上面来”

“准”崇祯拍手说道,此时的刘宗周不知道的是,这具崇祯的大脑却是极力反对此事的,甚至都想把胡生打入大牢然后斩首示众。可是现在的主人是穿越而来的王天意,拥有后世人人平等的思想,才极力劝阻下来了。

刘宗周高兴的回列站好。

有人高兴就有人不高兴了,此时的阉党魏忠贤就不高兴了,列朝列代都不准监生议政这可是众人都知道,越想越气,刚想站出来禀报道,却听皇上说道准

回想这几天下来,魏公公也是大致了解了崇祯的行事。所以也就不再言语。

崇祯继续说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吗?”

见众人没有回答,又接着说道:“朕这里到是有一事”

众人拜倒说道:“请皇上明示!”

崇祯用眼示意了一下王公公,王承恩立马会意,大声说道:“宣孙承宗觐见”

众大臣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相互对视一眼,相互从各自的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上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呢?

此时魏忠贤眼珠子转了起来,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更是天启年间做到了蓟辽督师。

孙承宗进殿后跪拜道:“老臣参拜皇上!”

“孙爱卿免礼”

“谢皇上”

刘宗周这些东林党人太兴奋了,说起来这个孙承宗也算是自己党的人呀。

正当东林党的人沾沾自喜的时候。这边的王公公却正忙着取出一份圣旨,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钦此!”

孙承宗心里激动连忙跪拜道:“谢皇上,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皇上圣明”

崇祯大笑道:“免礼,众爱卿平身”

王公公此时站出来说道:“退朝,孙阁老留下!”

大臣们各有各的小九九,都写在各自的脸上。

孙承宗之前不是被罢了官了吗,怎么突然有被重用了。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众大臣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呀,他们不知道的是,后面还有更好的事情等着他们,崇祯为了搞钱,只好搬出孙承宗这位大师来镇守边关,毕竟边防老大都是孙承宗的部下,他不来带领,谁来?

崇祯微微一笑,满意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