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年夜饭

  • 大唐小吏
  • 离珠
  • 2110字
  • 2022-12-30 22:56:44

大年三十,过了晌午,赵平安才和隔壁张婶子打了声招呼,给了几个钱,留下了几只乌鸦干,将两只小毛团寄养一日。随后用箩筐一头挑着礼物,一头挑着崔娥,一摇一晃地下了山去。

这一路到了崔家里,路上碰到熟人,都以为赵平安发了财。崔娥蜷在箩筐里,两边脸臊得通红。一个劲地埋怨赵平安太过张扬。

崔家不缺粮,也不缺布和肉。赵平安买的这些,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但赵平安只是想让崔家人知道,崔娥跟着自己,不仅不会吃苦,往后的日子还会越过越好。

进了崔家,刘氏拉着崔娥嘘寒问暖,言语中无处不在透着二娘对她这个庶女的关心和爱护,“都这般大的肚子了,平日里可不能着凉。生产时若是需要相帮的,平安啊,记得喊上姨娘。”

赵平安与崔娥一个劲地点头。但两人都知道,崔娥的阿娘死的早,与这刘氏脱不开关系。从前刘氏嫉妒崔娥的娘长得漂亮,那是三日一骂,五日一打,崔娥她娘在她面前是受尽了屈辱。不过人一死后,刘氏就成了孤家寡人,加上膝下无子,终日里被大房压制地没法抬头,心中确也懊悔。

崔娥的嘴上虽未说什么,但赵平安知道,她心里十分抵触刘氏这兔死狗烹的眼泪水。于是护着她,安慰她。

没人的时候,崔娥啜泣不已,只是担心腹中的孩子,不敢放声大哭。

两人稳定情绪,入得后堂。崔娥一一行礼,崔正堂见二人和谐,心中也自高兴,加上又是新年,聊了几句闲话后,便招呼大家莫要寒暄,入座吃喝就是。

众人按辈分、分男女、嫡庶分次落座。

赵平安原本因为崔娥的关系,本该坐在左手边末席。不料朱氏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笑得挺是谄媚,他拉着赵平安的手道:“平安啊,今年你第一回回家过年,哪能坐末席,来,坐你岳父大人手下。”

赵平安瞧了一眼,那边原本坐了个崔家大郎崔正,心道这老妖婆要玩什么幺蛾子?却见朱氏一屁股,就将自己的宝贝大儿子挤了老远,“大郎你且让让,今日这座,怎么说也得让平安坐。”

崔正全无他阿娘那般乖张跋扈,人老实巴交,见状虽觉不合礼数,但也让地痛快。随身一让,倒把崔平挤到了末席。崔平气得看向他娘,“弄甚呢!吃个饭罢了,让个什么座?”

朱氏一巴掌扇在老二的脑袋上,“平日里嚷嚷也就算了,今日这什么日子?只你一点眼力全无,赶紧起开,滚后边去!”

“还能不能好好吃个饭?”崔正堂敲碗,表现地一脸厌恶,他想开口训斥,不知是惧内,还是碍于赵平安在场,话到嘴边转了几圈,却始终还是没说出来。

“大姨娘!”

赵平安看着几人耍猴一般跳踉,连忙架梯子,“我坐哪都是坐

,既然是一家人团员,何必分得那般清楚。我坐末席就好。”

说罢,便不管不顾,挨在崔平的身边坐了下去。

崔平给赵平安满了一碗酒,斜着眼看了一眼自己阿娘,回头呶嘴轻道,“你莫管她,就她事多!”

“兄长言重了。”

女眷们在灶间独自开了一桌,只有朱氏、刘氏两个正房长辈在正厅用食。赵平安怕崔娥受气,吃得也是心不在焉,席间崔正堂说了些什么,赵平安也完全没能听得进去,只隐隐觉得这朱氏今日是彻底变了一个人,一会隔着桌子给他夹菜,一会又绕了一圈给他筛酒,殷勤地不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正头娘子。

赵平安敬了一圈酒,草草地吃了几口菜,见桌上氛围逐渐轻松起来,便借口方便,逃了出来去寻崔娥。

没料到还没到灶间,便见灯火下崔娥也是匆匆地出了门,两人在廊桥上碰了面,赵平安问:“没难为你吧?”

崔娥摇头,“倒是没有,大阿姊对我一向不错,只两个嫂嫂平日里没什么好脸色。今日她们安分,我只担心郎君你,是不是又受了什么鸟气。”

赵平安摇头,忽然察觉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正自狐疑时,却见灶间又出来个女子。远远见到他二人在廊桥上吹冷风,那女子喊了一声:“小娥!”

“是大阿姊。”崔娥嘟了嘟嘴。

赵平安拱手行礼,“阿姊。”

那女子也才过十八岁,是刘氏所生,闺名叫宝淑。

见廊桥上还有个赵平安,崔宝淑松了口气,“小娥你大着肚子回娘家,进进出出怎可没人陪着。平安你也是,天冷也不知顾着些你家娘子,尽让她吹冷风,当心日后后悔。”

“大阿姊莫要责怪平安,我只是吃饱了,出来转转。飧食前在你屋里呆了那许久,忽感憋闷罢了。且这廊桥也不透风,不打紧的。”

崔宝淑瞥了赵平安一眼,对崔娥道:“你自小就不会说瞎话,你是担心你宝贝郎君被大姨娘欺辱,才匆忙离席的吧!我与你说,今时不同往日,大姨娘巴结平安还来不及呢!”

赵平安闻言,心道还有这事?嘴里便笑了起来,“阿姊这话说得,没头没尾,让人难猜。还请阿姊明说,这究竟是个什么状况?”

“还不是二兄长征发之事。”崔宝淑和赵平安的岳父大人崔正堂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直性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平安在县衙查对黑户这事,泽里乡的知道,崔家里也拐弯抹角地知道。崔家前段日子不和,闹的就是崔平被征召一事。

崔正堂不愿走关系,想让崔平去淮北战场上历练。可这事朱氏是一万个不同意,明明交三十七贯钱就能打发的小事,一向惧内的崔正堂就是不同意。最后逼得没法,朱氏只好退而求其次,上战场可以,能不能靠崔正堂的老关系,给自己宝贝儿子找个稍好些的差使。

只要不是端着枪站头里去送死当耗材就行。

崔正堂刚直,死活就是不肯挪屁股,这就把朱氏气得三天饿了九顿饭,绝食抗议。

便如黑暗里见到了星火,茫然中看到了希望一般。得知赵平安在县衙查对黑户,朱氏便如抓到了救命稻草。

在她心里,这活儿是一般人能干的?不得是个能在县衙里说得上话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