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卖柴火

  • 大唐小吏
  • 离珠
  • 2331字
  • 2022-12-22 18:35:16

王盘从小也没干过这等粗活,被赵平安指使着捆了两担柴,就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他坐在柴火堆上看向赵平安那破屋子,道:“弟嫂呢?还没起身呢?这也太懒了!”

“御寒衣物就一套,她都给我了。”赵平安将最后一根松木杆子劈成两截,修理妥当,穿在柴火担间当作扁担。

试了试,这一担柴少说一百四五十斤。恐怕不仅水分多了些,还有赵平安选的都是好柴,应该能值些价钱。

只不过这重量就苦了王盘了。

他爹从小就将他当作少爷养,家里曾经也是有些钱的,王老爹为他儿子请了家塾先生,从六岁起就教起了四书五经,只不过这根朽木雕琢不起,学到大也就学了个九九乘法表。

家里老娘特别爱护这个龟犊子,从不让他干杂活。大唐从景中年开始打仗,打到兴庆年的营州叛乱,打了几十年,把国家打成了废墟,把百姓打成了赤贫。江南、淮南都还算好的,河陇、剑南那才叫惨绝人寰。十户九空,饿殍千里。

也就这几年好了些,凉州出了个奇人赵元良,追着吐蕃人从河陇一路爆锤到安西。回朝后更是官拜兵部尚书兼左司丞相,随后便就有了潼关决战,良淄坑杀营州五千叛军的事。

但其实若不是这一仗,赵平安的日子原本不会这般难过。家中前两年收成还有些丰盈,但江南背靠淮西,而淮西又是营州叛军重点攻略之地。在这之前的兴庆五年,大唐对南诏用兵,粮食、人丁先是抽往了南诏,随后兴庆七年,为应对营州叛乱,仅存的一些口粮,又被抽往了河南前线。

这一仗虽然叛军在潼关已成颓势,但大局尚未平定,洛阳还在叛军手中,而距离战场就隔着一条长江,百姓的日子那便可想而知了。

王盘挑着柴火走了不到五里地,便直呼受不了了。把柴火一扔,躺在冰冷冷的地面上,就不肯动弹。

眼瞅着天色将明,时辰已是不早。赵平安叹了口气,道:“路还远着呢,往后还有几十里地要走,你此时若就吃不消,不若就此回去吧,我自己去就是了。”

王盘抬着脖子直哼哼:“你那一担柴能卖几个钱啊!不如去找辆车吧?就算没马,拉着也比担着舒坦啊!”

“别想些乱七八糟的,有租车的钱,我用得着天不亮就起来逗柴火棒子玩?”赵平安伸手去扯,王盘软踏踏地就像一滩烂泥,死活就是起不来,赵平安没法子,只好妥协。

“那这样吧,我先行一步,你能走几步就走几步,我找着地方放了手里的柴,再来接你。”

王盘顿时大喜,“这个好,这个好!”

“好你大爷好!”赵平安笑骂了一句,转身挑柴走了。

从胡山村至顾县县城,山路十五里,官道二十五里,合四十里。这路上起伏不定,实则相当耗费体力。普通人走这四十里路,少说三个时辰。赵平安挑着一百四五十斤的柴火,小步快走,单趟也就不到两个时辰,算上来回接力王盘,用时也不过四个多时辰。

但终究还是晚了些,到得顾县县城时,已是过了晌午时分。

不过集市上的人虽然不多,但卖柴火的几乎没有。山民们挑卖柴火,赶的都是早市。卯时城门开启,便就一拥而入。市集上的摊位一摆,人挤人,柴挨柴,明明能卖到三十几文价钱的好柴,被同行一压,都二十七八文飞快脱手了。

城里人也乐意大清早赶集,一是便宜,二是买了柴火、肉菜回去正好做朝食。大唐人不吃午食,冬日晌午时分,都闲得晒太阳,暖被窝,集市上冷清,就可见一斑了。

只不过赵平安的运气还不错,柴火挑到集市上,管集市的小吏见这两担没什么油水的柴火,看都没看一眼,省了一笔市集税。而且柴火放下还没半刻钟,就立时有人来问价了。

“这湿柴今早砍的?”

“啊,是啊!郎君你瞧,这柴还新鲜呢!”

赵平安见来人一身碎花皂袄,头戴幞头,脚上还蹬着一双马靴,明眼一瞧就知道是个官家,于是脸上带笑,回答地勤快。

那官人也不含糊,“这左右也没旁人卖柴火了,我看你们柴火成色不错,有心要了。今日柴火的市价三十八文一担,我再每担多支你五文钱,你与我挑到地方结清,如何?”

赵平安刚想答应,一旁的王盘不乐意了。

“不是,你哪里啊?挑到地头,咱也得看远近不是?”

那官人笑笑,“不多远,出了市集往东一条街,两面大鼓,两扇朱门便是。”

“别废话!什么两面大鼓、两扇朱门的……”王盘那意思,要么是嫌钱给得少了,要么是嫌好不容易到市集了,还要挑着这一百四五十斤再走几步路,左右都吃亏。嘴里大咧咧地就想拒绝,只是念着念着,脸色就变了……

两面大鼓,两扇朱门,这不就是县衙么?

“行了,走吧!”赵平安心说这价钱不错了,人家没压价就已经很好,你还挑三拣四,于是踢了他一脚。

那官人仍旧笑吟吟地,看着二人。

王盘被他看得心里有点发虚,他看了看赵平安,眼神里已是怯了。

“吃不了你,走吧!”那官人挥了挥手,自顾自地转身领路去了。

两人只好一人一担柴,晃晃悠悠地跟在了后头。

顾城县衙确实不太远,出了集市,满打满算不到一里地。

大街上的铺面开了张,只是小地方物资不齐全,卖的东西也都是日常所需。街面上人不多,略显冷清,等到了县衙门口,就更是门可罗雀。

两人随着那官人自偏门入内去了柴房,解捆打垛,修葺平整,原本空荡荡的柴房,三百来斤柴火堆在那,就满满当当了起来。

那官人喊了两个衙役来帮忙,自己则去账房支钱,回来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一小包物事,与铜钱一齐给了赵平安。赵平安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小包米糖。

“二位辛苦了,这一小包糖就在路上充饥吧。”

那官人客客气气,倒是让赵平安与王盘受宠若惊,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这天寒地冻的,有口糖吃真的能甜进心里。

赵平安是个知恩的人,拿了人的好处,便道:“郎君人好,往后再有好柴,或是烧了木炭,只要郎君需要,便先挑来县衙。”

末了,又补了一句,“量大从优,给你打折!”

那官人闻言哈哈大笑,“我也不是为了自己,这是县衙的公钱买柴,朝廷每年都有款项支出的。若是今年花得少了,来年款子就得减。我也不需打折,你按时按量送来,我按量按价支钱便好。”

“行!”赵平安一看还有长期买卖做,顿时心里高兴。想来这县衙人也不少,三百斤柴能烧几日?两三日?三五日?一担柴三十几文,这么一算,月收入也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