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典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彭代银 陈仁寿主编
- 2936字
- 2023-08-24 15:49:34
第一节 《神农本草经》简介
《神农本草经》作为最早的一部中医药学专著,以下从作者及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特色与价值、版本流传和学习方法五方面介绍。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
按现有史料,著者不详,书名所指“神农”是作为三皇之一的炎帝,尝百草,“教耕生谷,以致民利”,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长于江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尝味草木,宣荣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成书后托名于神农,体现古代尊古之风使然。按书中出现的较多的东汉时地名和外来药物,暂认定其成书于东汉末年。
二、主要内容
《神农本草经》全书仅有一万三千余字,语言简练,蕴意深刻,分为四卷,卷一序录,为全书总论,涵盖了三品分类原则、药物配伍、五味四气、炮制、制剂、诊疗方法、服用方法、大病所主等内容;各论包括卷二上经、卷三中经、卷四下经等三卷,分别有120味、120味、125味本草药物,合计365味,每味本草记录其名称、性味、主功效、辅功效、一名和生态等六方面内容。
三、特色与价值
1.奠定中药理论基础 体现在《神农本草经》序录和每味中药的功能表述中,给后人以诸多启示。
(1)确立三品分类原则 率先对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按药物安全性分为上品无毒,中品一半无毒、一半有小毒,下品多毒三类,有毒之品可通过炮制减毒增效加以调控,作用于人而达强身健体的目标。对药物按毒性高低(无毒居上品,有毒无毒之间处中品,有毒可炮制调控列下品)的标识始于《神农本草经》,为后世临床品种选择提供了借鉴,只有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重才可入列中药,否则一概不选。
(2)总结方剂配伍原则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3)提炼出中药五味四气 即酸咸甘苦辛五味,寒热温凉四气。
(4)归纳药材生产要点 围绕药材产地加工、优质药材出产地域、鉴别和使用凝练要点。
(5)制剂原则 随药物自身特点调制,如可调制成丸剂、散剂、汤剂、酒剂、膏剂等剂型。
(6)辨证施治 针对病证特点和趋势给予施治,“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7)药物疗病 采用逐步递增药量的方式,做到病去即止。
(8)对症下药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各随其所宜。”
(9)服药方法 根据疾病在人身体的部位上、下、里、外深浅程度不同,选择在饮食前后或一天早晚的时间段服用药物。
(10)大病所主 将中医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病证归纳,精炼成十二大类疾病予以概括。
2.指导临床实践 《神农本草经》每味中药详细记载味与性、临床功效(包括主功能与辅助功能)等,直接指导临床应用,不是中药来源形态、产地等简单记载。尤其每味中药的功效以“主……”等进行表述,对临床应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此牡桂即桂枝,张仲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主治“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与神农“牡桂”之功吻合。综上,《神农本草经》所载非简单经验累加,而是达到一定高度,并极具特色,直接指导临床应用。
3.优选中药品种 《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传承几千年沿用至今不衰,仍作为中医临床的主流品种在应用。
(1)中药临床疗效佳 上品养命,中品养性,下品治病,不同层次搭配,帮扶人们恢复健康体魄,再通过合理组方,临床治疗效果佳。被誉为“众方之祖”的《伤寒论》,其中近90%的药物来自《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
(2)中药安全性最重要 神农在序录中明言中药重品德,无毒者居上品,介于有毒无毒之间居中品,有毒但经过产地加工和炮制,毒性可以控制的居下品。
(3)中药资源丰富 如大黄、黄连、甘草、桂枝、菟丝子等,资源易于采集、获取,易繁殖再生,中药品种资源的可再生量多于消耗量,保证了中药应用的长盛不衰。
4.药名信息丰富 《神农本草经》选取中药品种的主要特征命名,言简意赅,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药物形态、生态、物候和功能等信息。
(1)点明中药药用部位形、色、气味 如人参、大黄、黄连、白头翁、败酱、丹参、苦参、甘草、牛膝、五味子等。
(2)明确生长环境,便于采集 如泽兰、泽泻、泽漆、石韦、石斛、水苏、海藻、水萍、水芹、水蛭。
(3)融入物候、功能等内容 如款冬花、防风、积雪草、夏枯草、半夏、冬葵子等,使本草名称传承至今,韵味十足。
四、版本流传
《神农本草经》早已亡佚,仅剩下四卷本《神农本草经》,通过《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得以将其内容保存下来。自南宋王炎《本草正经》辑佚开始,有明代卢复《神农本草经》辑佚本,至清代中后期辑复《神农本草经》开始走向顶峰,有沿用至今的几种辑佚本,如清代孙星衍、孙冯翼合辑本,顾观光辑佚本,日本森立之辑佚本。现代又有各种辑佚校注本,如尚志钧辑校本、马继兴辑注本等。
五、学习方法
《神农本草经》经文简明扼要,为推开这扇本草经典之门,以下对句读结构、认识正体字和辨识中药来源等学习方法进行介绍。
1.句读结构辨析 古文没有句读,每人根据程度的不同,对其语意的理解也呈现不同。从各家辑复的经文来看,每味药物的经文标点均不一致,有的根据语意来标点,有的根据治疗病症进行标点,却没有注意到层次和功能主辅之别,这给阅读和理解《神农本草经》经文带来不便。实际上,阅读《神农本草经》宜从每味药经文层次的组织和主辅功能来标点。全经有五种结构。
(1)存在主、辅、久三层结构 主要出现于《神农本草经》上经药物中,如:
薯蕷 味甘,溫。
主傷中。(主功能)
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辅助功能)
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久服功能)
(2)全部以补为主,不分主辅,与久服相连 如:
蓬蘽 味酸,平。
安五藏,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志倍力,有子。(主功能)
久服輕身不老。(久服功能)
(3)主辅功能分明 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经和下经药物中,如:
紫參 味苦,寒。
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主功能)
通九竅,利大小便。(辅助功能)
(4)考虑主辅分明,有寒热积聚状态的出现,与上同 如:
麻黃 味苦,溫。
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主功能)
(5)同类疾病,全为主 如:
敗醬 味苦,平。
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热氣。(全为主功能)
通过对经文结构的理解和判断,对把握经文主旨,理解其中药物的主功能和辅助功能,进而融入临床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认识繁(正)体字 通过查阅全部经文发现,仅有238个汉字存在繁(正)体字和简体字之别,除去带有偏旁部首的“贝”“门”“金”等64个字,仅有174个字需要识认,且大多数属于药名和病名,这样学习繁(正)体字比较简化和容易。从繁(正)体字中可以发现药名背后的形态、生态和功能等诸多信息。
3.学会辨识中药来源 平时多去留心发现,将点滴观察融入日常生活中,保持随时观察和记录的习惯,逐步认识中药生长发育随时间的变化状态,了解物候等生物学习性,并在确认无毒的情况下,向神农学习“口尝”的方法,尝一尝其味,增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