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技术发展特点的变化

1. 技术升级速度与创新方式的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技术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费用也不断上升,而产品生命周期却在不断缩短。在信息产业中,每隔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有一轮新的技术与产品出现。技术发明企业或首先使用技术的企业,其利润往往来自产品问世的第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此后产品的价格有可能会迅速下降。即使在半导体行业这种巨额投资的行业中,每隔3年左右就有新一代芯片投产,巨额投资如果不能迅速回收,就会造成巨额亏损(见专栏1-2)。这意味着一个公司在技术上将不再能够领先其主要竞争对手好多年。现在,技术领先者和技术追随者的差距标志已不再以年来衡量,而是用月,有时是用星期。有时,一个技术领先者甚至将在取得某一突破后不久就转让技术许可给它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样就进一步缩短了差距。因为售出一个许可至少可以收回研究费用的一部分。(13)

专栏1-2 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特点和技术全球应用的内在要求

半导体产业的基本特点是技术开发周期短、投资强度高、市场扩张快(产品多样性和生命周期短),要求大规模生产以有效降低成本;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和高度国际化的特点。

(1)集成电路产品平均每3年更新一代,加工技术越来越高级,设备投资越来越贵。20年来平均每4年投资额就翻一番,70年代3英寸生产线为0.25亿美元,现在8英寸生产线为10亿美元,12英寸生产线为20亿~30亿美元。全球平均设备投资占销售额的20%以上。

(2)但是,20年来单位芯片的平均售价只有轻微的上涨,市场容量则以几何级数扩张(20多年来,世界半导体销售额也是平均每4年翻一番)。巨额设备投资也只有靠大规模产量才能收回。因技术升级快,设备折旧期至多5年,故芯片制造成本中,设备折旧费和在制品占用资金占了主要部分。这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同时也造成全球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和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3)由于研发与建线费用越来越高,为分担风险,分享利益,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合作(如美国的SEMATECH,SIA,欧洲的IMEC),从而使微电子产业成为一种特殊的国际性产业。

(4)半导体和软件产业一样,人才和知识是最重要的资产。产业各环节(设备、设计、制造、营销)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而产品的不断升级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又推动高科技人才薪酬的上涨,推动了国际性的人才竞争。

资料来源: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中国技术跨越战略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203.

2. 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增加

随着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技术系统的复杂性迅速增加,致使任何企业都难以独立全部掌握与之相关的前沿技术和专门能力。即使是大企业也不能在确保高效率、低成本的前提下,对于自身产品所需的技术进行完整的研究与开发,这就产生了两种互补的趋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强调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即它们无法再追求完整地掌握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的技术,而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将自身的科研力量集中于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将产品价值链的其他环节的科研活动留给其他企业。另一方面,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分工愈细化,企业间就会产生愈密切的技术联系和互相依赖,形成企业之间超越国界的研发网络。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多环节的技术活动从本企业中分离出来,纳入到企业间国际技术合作和创新网络中。这种变化促使每个企业都趋向于专业从事原来产业链条中某个或某些个价值节点,即更细致的技术分工开始形成。分工的变化又会带来企业间产生更加密切的生产与技术联系,形成全球性产业和技术合作网络,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近20年来,汽车工业设计和生产已转向模块化。例如2013年,尼桑将一种名为“通用模块族”的设计方案引入到几款关键车型的生产线上。该方案的目标就是重新配置生产系统,以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线的多样性。它增加了标准化的通用组件的比例,可以在不同的模型之间共享,同时也通过大量购买通用组件来降低成本。大众也设计出了“模块化横向矩阵平台”,以开发各种不同的产品,包括其标准车型(如高尔夫),以及豪华车型(如奥迪)。现代汽车在其全自动装配系统的帮助下,大规模外包其主要汽车零部件,包括驾驶舱和底盘。总之,模块化使公司能够将任务(设计、生产、装配和销售)分解,此时,汽车产业在多国之间进行技术研发和制造分工就具备了可行性。(14)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技全球化成本的降低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科技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方面,全球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费用大大下降,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技术大规模转移和研发活动在空间上分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据交换、合成模拟、结果分析等处理技术提供了便利,改进了交易手段,减小了技术资源、研发资源流动的障碍,并且降低了由于跨国转移而增加的费用。同时,由于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生产、技术与研发网络中的应用,技术、研发可以与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更好地远距离沟通。

4. 同行业中竞争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是在美国、日本和发达的西欧国家同时开发的(比如笔记本电脑、光盘和电子照相机)。与此同时,产品的生产日趋分散化,一种新产品的某些部件可能是在成本要素和劳动技能综合起来最有利的地方生产的。此时,最新的技术也不具备独家垄断的性质。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趋势,是随着水平性分工体系的形成,以及全球通信与运输技术的不断进步,那种以往大企业具有明显优势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在一个水平性全球分工网络中,中小企业也能够从事高质量的某个环节,从设计、制造、物流到专业服务这样一些过去需要依靠大公司拥有的资源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小型企业都能参与其中。因此,除极少数由大企业垄断的行业外,绝大多数行业中相互竞争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行业中竞争企业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在2004年以后稳定增长,由2001年的不到100家增长到2017年的600多家,行业内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些都反映出在全球化局势下,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相关的行业竞争中。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引入外部技术来源是一个重要手段。

5. 跨国企业内部知识传播的有利因素

当今世界,不同产业、不同技术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强,在这个知识体系之外的研发和创新,很难获得相关条件的支持并将其产业化。跨国公司作为一种全球布局的组织体系,能够将不同国家中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结成网络,设置相应规则或运作模式,降低互动成本,简化验证程序,增加信任以便交流,促进了知识的融合与创新的互嵌。在其全球创新网络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匹配程度提高,降低了企业和研究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这些因素使跨国公司成为新知识国际溢出中最重要的组织类型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