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遗诏

何进闻言,身形猛地一顿,脸上瞬间布满了难以置信的愕然。

他身旁的亲信见状,连忙上前搀扶,生怕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一时承受不住,昏厥过去。

然而,何进只是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波澜,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绝与愤怒。

他深知,这皇宫之内,风起云涌,陛下的突然驾崩,无疑将掀起一场更为激烈的权力风暴。

“走,进去看看。”何进沉声道,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大步流星地迈向寝宫,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沉重而有力。

进入寝宫,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混乱与哀伤。

张让等人正围在龙床旁,痛哭流涕,仿佛真的在为刘宏的逝去而伤心欲绝。

然而,何进的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他扫视着每一个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异样的情绪。

“张常侍,陛下真的驾崩了吗?”何进走到张让面前,低声问道。他的声音虽然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

张让抬起头,红肿的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迅速低下头,用袖子拭去眼角的泪水,声音哽咽道:“大将军,陛下确实已经驾崩。

老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怎能是假?”

何进闻言,心中暗自思量。

他深知张让等人虽然奸诈,但在这种事上却不敢轻易造假。

毕竟,皇上的生死关乎天下大局,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那陛下可有留下什么遗诏?”何进继续追问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急切与紧张,显然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

张让故作犹豫了一下,然后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卷黄色的绸缎,双手呈上道:“大将军请看,这是陛下亲笔所写的遗诏。”

何进接过遗诏,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立皇子协为帝的字样。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他紧紧攥着遗诏,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

“这……这怎么可能!”何进怒吼道。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自己的外甥刘辨竟然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之外。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张让等人见状,纷纷上前劝慰。

然而,何进却仿佛失去了理智一般,将遗诏狠狠地摔在地上,怒声道:“这遗诏一定是假的!是你们这些奸臣伪造的!我要面见皇后,揭穿你们的真面目!”

说着,何进便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

张让等人见状,心中暗自窃喜。

他们知道,这场权力之争已经正式拉开序幕。

而在这场争斗中,他们必须更加谨慎小心,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权势。

何进一路疾行,心中的怒火如同被狂风卷起的烈焰,熊熊燃烧,难以平息。

他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遗诏上的那几个字,立皇子协为帝,这对他来说,不仅是对外甥刘辨的背叛,更是对他多年来在朝中苦心经营的权势的严重威胁。

他穿过一道道宫门,每一步都似乎在践踏着自己的尊严与希望。宫中的侍卫们见到他这副怒不可遏的模样,纷纷避让,无人敢上前阻拦。

终于,何进来到了何皇后的宫殿前。

他猛地推开门,大步跨入,只见何皇后正端坐在镜前,由宫女们侍候着梳妆打扮。

见到何进这副模样,何皇后不禁微微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梳子,站起身来。

“兄长,你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怒气冲冲?”何皇后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解与担忧。

何进怒视着何皇后,将手中的遗诏狠狠地摔在她的面前,怒声道:“你自己看看!陛下竟然立皇子协为帝!我们的刘辨怎么办?你作为皇后,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情发生!”

何皇后捡起遗诏,仔细看了看,脸上也露出了惊愕之色。

然而,她毕竟也是经历过风雨的人,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她看着何进,缓缓说道:“兄长,此事只怕已成定局。我们如今只能想办法应对,而不能一味地愤怒。”

何进闻言,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反而更加旺盛。

他瞪大眼睛,看着何皇后,怒声道:“应对?怎么应对?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刘辨被废黜,看着皇位落入他人之手吗?我绝不答应!”

何皇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她看着何进,缓缓说道:“兄长,你先冷静一下。

如今局势未定,我们还有机会。

我们可以联合朝中的大臣,共同支持刘辨,反对立皇子协为帝。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未必没有胜算。”

何进听了何皇后的话,心中的怒火才渐渐平息了一些。

他点点头,说道:“好!就依妹妹所言!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绝不能让皇位落入他人之手!”

与此同时,张让按照刘宏所告知的情报,果然丝毫不差的在一座枯井中,寻到了国之重器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

此玺印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大秦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同样也是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四百年了,传国玉玺终于物归原主啦。”

短暂的狂喜之后,张让迅速冷静了下来,并以最快速度将玉玺转移,而后装作没事人一样返回寝宫。

殊不知,就在张让离开的时候,传国玉玺已经落在一个神秘人的手上。

而何进回到府邸后,立即让人请朱儁、郑玄、黄琬、荀爽、袁逢、袁愧、王允等人到府中一聚。

夜色如墨,深沉而压抑,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将更加猛烈。

何进的府邸内,灯火通明,各路豪杰汇聚一堂,气氛凝重而紧张。

朱儁首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大将军,遗诏之事已然明了,我等当如何行事?”

何进紧握双拳,目光如炬:“遗诏真假难辨,但立皇子协为帝,我绝不认同!吾妹乃皇后,吾等当齐心协力,共保刘辨皇位!”

郑玄抚须长叹:“大将军所言极是,但此事关乎朝局稳定,需谨慎行事。吾等可先联络朝中重臣,共商大计。”

黄琬点头附和:“郑公所言极是,大将军可起草一份奏章,阐明利害关系,号召群臣支持刘辨。”

荀爽补充道:“此外,大将军还需加强戒备,以防不测。宫中张让等人,狼狈为奸,不得不防。”

袁逢、袁愧兄弟对视一眼,齐声说道:“吾等愿听大将军调遣,共赴国难!”

王允则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大将军,吾有一计,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何进闻言,连忙问道:“王子师有何良策?”

王允压低声音,如此这般一番低语。

何进听后,脸上露出赞许之色,连声称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