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远离焦虑(2023版)
- (美)塔玛·琼斯基
- 3888字
- 2023-10-30 17:00:44
焦虑的成因!从遗传到家教方式
每个家长都想了解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焦虑。很多家长不停地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我们把焦虑带给了孩子?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还是通过基因遗传?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焦虑症与基因确实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是就我们目前所知,基因的代际遗传是在出生之前完成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选择。但是遗传密码将坏事又转变成好事。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焦虑的生理特性,正因为如此,家长和孩子了解了焦虑症的“无过错”本质,并因此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决不会因为孩子得了哮喘或者糖尿病而责备他们,也不会为此而责备自己,那么对于焦虑症,我们也该采取相同的态度。
正如儿童的其他方面一样,我们将在本章节中了解到焦虑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没有哪个单独的因素可以解释一切。“恶劣的家庭教养方式”并不能导致所有问题,单凭优良的教养方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儿童的困难境遇将激发你的斗志,让你勇于迈出第一步。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是有助于事情的发展,并不能帮你找到问题的起因。实际上,看上去“怪异的教养方式”只是养育一个焦虑儿童的结果,并不是原因。
先天本性还是后天教养?我们对儿童焦虑起因的理解来自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包括:(1)基因及大脑生理机能;(2)气质;(3)家庭教养方式;(4)环境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焦虑症的形成产生影响。
遗传:人生来就焦虑吗
一般来讲,是进化机制选择了焦虑基因,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焦虑有助于物种的生存。过多的误报也好过一次致命的失察。尽管如此,焦虑的儿童也不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感到好受。
遗传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支持焦虑遗传的论据。家长是否焦虑对其子女是否患焦虑症有很大影响。研究显示,焦虑家庭中的儿童患焦虑症的比例是非焦虑家庭的7倍。还有研究显示,在众多焦虑障碍中,恐慌症的家族传播现象最明显,但遗传学也只能解释30%~40%的传播现象。因此,虽然遗传学很有说服力,对焦虑症的成因做出很大贡献,但还是有很多焦虑家庭的孩子并没有患上焦虑症。遗传学只是决定了人们对焦虑的易感性。有些儿童可能生来就比其他人敏感,对痛苦的容忍力比较低,但是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结果,让衡量的天平倾斜。也有可能存在多种基因共同影响儿童的焦虑障碍,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基因在起作用。基因会影响不同细胞在人体的警报系统内如何运作,包括敏感性、反应时间和吸收率等。我们可以到这个系统的幕后看一看,目前已经确定人体的某些区域是处理和体验恐惧、威胁和焦虑的中心。
大脑:焦虑的导火索
在大脑防御系统的中心,我们称之为“焦虑工厂”的地方,有一个杏仁状的细胞群,叫作杏仁核,它在负责处理情绪体验的边缘系统中发挥作用。杏仁核就好比一个救生员,能够把我们从马路上拽回来,避免跟疾驰的汽车相撞。这个过程发生得很快,但是并不是每次都那么精准,有时候会发生将木棍看成是蛇这类情况。因此,它也可能成为焦虑症的罪魁祸首,让我们在无需恐惧的情况下却感觉无比焦虑。杏仁核就好像一个反应器,它能根据情绪的线索,非常迅速地做出判断,调动身体内的每一个系统来对抗感知到的危险,不管这个危险意味着战斗还是逃跑。当这个危险过去后,前额皮质就像是个刹车器,会示意杏仁核放慢运转速度,以便身体可以恢复稳定的状态。进化机制选择了焦虑基因帮助机体提高对恐惧的敏感性,以便于对恐惧做出迅速反应,但是停止这种反应却并没那么容易。
焦虑核心词
杏仁核
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
有一个焦虑研究的领域非常关注血清素的作用,它是一种神经递质,或者说是脑部化学信使。当危险和非危险信息不能有效传输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过度期待及持续焦虑的结果。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就是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处方药。我们会在第3章节中对此进一步讨论。
行为抑制:焦虑形成的行为特性
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就好像串起珍珠的铁线,气质也将生活中的闪光片段、美好回忆连接起来。”很多焦虑的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对变化和危险的敏感,结果他们采用抑制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倾向可以在特定情境下对儿童的需要和体验进行预测。他们极度谨慎的作风并不是任何人的错。哈佛大学的杰罗姆·凯根(Jerome Kagan)博士确定了这种特性,并将之称为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甚至在21个月大的孩子身上就可以观察到这种特性了。环境中最微小的变化也会引发他们的痛苦反应,一部新手机或者一个杯子都会是诱因,而相同的变化对于其他婴儿来说却是兴奋和快乐的反应。凯根博士发现这些具有行为抑制的儿童在日后患焦虑症的可能性比一般儿童高。
应激事件与家教风格:焦虑形成的环境因素
应激事件。并不是每个患焦虑症的儿童在童年期都有过创伤经历,事实上大多数儿童都没有过。然而在现今社会,儿童和青少年却普遍体验着创伤性事件。多达15%~20%的儿童和青少年在青少年期遭遇过重大创伤事件。虽然很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有创伤经历的儿童,均能从过往的经历中恢复过来,但是有过创伤经历的儿童患上各种障碍的概率是其他人的2倍,这些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或行为障碍等。所有儿童在面对紧张或者创伤性情境时,都会经历较明显的敏感期、依附期和倒退期。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一种适当的结果。这使得儿童可以在创伤经历后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和爱,从身体上和情感上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在第15章中,我们将会讨论应激事件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如何保护儿童免于其害、如何处理应激事件,从而让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在第12章中,我们将探讨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的治疗方法。
我们希望每个儿童都能够面对这些应激源,例如所爱的人去世、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失去最好的朋友、父母离异、生病住院、离婚或长期生活困苦等。这些事件会让一个已经承受重大生活负担的焦虑儿童,从偶然性的焦虑转变为完全型的焦虑障碍,或者让一个正在恢复中的焦虑儿童出现症状反复的现象。
焦虑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最近,我带女儿去看牙医,我毕恭毕敬地坐着,跟牙医保持一定距离。这位医生当时正在抱怨其他家长,说他们是“直升机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确认孩子的状况。他们不停地问孩子:“受得了吗?疼不疼?”这位牙医在意的是这些“飞行员”是如何妨碍他工作、妨碍设备使用的,但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这种行为在应激情境中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能单独起作用而引起焦虑反应,但研究表明,家庭互动将影响焦虑儿童对某些情况的反应倾向,进而影响儿童的行为。家长试图从潜在的危险中保护孩子,并且时不时地给予他们提醒。然而,正常的儿童对于这种提醒可能会耸耸肩,甚至满不在乎地想“我老爸又小题大做了”。但是对于焦虑儿童,他们本来就认为周围环境是恐怖和令人害怕的,家长的这些提醒行为反而强化了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但没有降低孩子的焦虑,反倒让情况更糟了。
焦虑核心词
直升机父母
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确认孩子的状况。研究表明:家庭互动会诱导或者影响儿童的反应,并且可以增加焦虑儿童某些情况的反应倾向。
“直升机父母”可能是对儿童焦虑的一种反应而不是缘由,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焦虑思维如何回应的最佳尝试。事实上,有大量的文献表明某些家庭教养因素与儿童的焦虑相关。尽管我们知道某些家庭教养方式会伴随着儿童的焦虑,但我们搞不清楚这些因素到底是焦虑的结果,还是焦虑的成因。有些研究已经发现,患有焦虑症的儿童更多地描述其家庭要求严格、缺乏凝聚力,并且比其他家庭冲突更多。这些研究经常让我感到很踌躇,因为家长可能会感觉到备受责备。我理解,家长的初衷是要了解孩子的痛苦,并且试图改变他们的状态,但是家长的做事方式却得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两位心理学家戈尔达·金斯伯格与玛格丽特·施罗斯伯格(Margaret Schlossberg)在200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总结概括了20多个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都是关于家庭教养因素与儿童焦虑的关系。我已得到许可将此研究结果的大纲整理出来,并罗列出加强和降低儿童焦虑行为的影响因素。关键是要明白,这些研究仅显示儿童焦虑行为与某些家庭教养行为相关,其目的并不在于说明哪些因素是首要因素。当你阅读下面的列表时,记得要与你孩子最近的表现相比较。仔细检查,看看哪些地方进展顺利,而哪些地方是我们要努力改进的。
焦虑心理学
与儿童焦虑相关的家庭教养行为
· 父母的过度控制:侵入型教养方式,家长在对话中施加控制,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 过度保护:无缘由地过度谨慎和保护行为。
· 焦虑解释的模型:同意在某种情境中儿童对危险的曲解,强化他们认为世界上常规事物太可怕而不敢接近的想法。
· 容忍或者鼓励回避行为:建议或者同意孩子回避做困难的事情。
· 拒绝或者批评:反对式的评断、轻视或者批判孩子的行为。
· 冲突(非主要因素):2/5的研究发现,打架、争论和家庭不和睦与孩子的高焦虑水平相关。
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减压
· 行为奖励:关注方法而不是结果。奖励接受挑战的行为,即使是部分成功,也要给予承认和肯定。
· 消除过度的焦虑行为:无论是出于关心还是生气,都不要对孩子的焦虑行为做出过度反应。
· 管理自己的焦虑:家长要控制自己的痛苦表现,不要将自身的焦虑平添到孩子的焦虑中。
· 提高家庭沟通和问题解决技巧:针对积极的沟通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机会采取内部开放政策。
· 权威型/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教养方式与焦虑水平呈低相关,父母按照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来指导儿童的行为。(反之,专制型教养方式,指顺从家长的需要,限制孩子的自主权;放任型教养方式,指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从不尝试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