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设局抓捕匈奴间谍(10)

2、会意诗

就是只说景、情,不说题意,比如宋代才女朱淑真之父骑驴冲撞州官,她为父求情,写的一首七言——月移西楼更鼓罢,夫收渔网转回家,卖艺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炉正喝茶。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蛾团团绕灯花。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这首诗从上到下分别暗含了八个“不打”之意,意思就一个:恳请州官不打其父。

3、离合诗

就是以“离合”的手法,将真意隐在其中,比如“鸡”是“又鸟”;“马户”为“驴”。离合诗本为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相传为孔融所创,后来被应用到谍报中,成了一种传递情报的工具。

最出名的当然是郭待封所做的离合诗。据《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载,唐乾封二年,李勣为辽东道行军总管,两路东征高丽。在陆军横扫辽东所向披靡之时,海路却遇到了麻烦,郭待封的运粮船遇到台风沉没,断粮了。不久,李勣就收到了一封加急信,打开一看,竟是一首莫名其妙的诗。原来郭待封担心直接写信会被高丽军截获,便写了首离合诗。“老翁不识字”的李勣看不懂,不由恼羞成怒,怒斥:“军机切遽,何用诗为?”便欲斩郭待封。多亏行军管记元万顷精通诗赋,才解开了密码信,送去了粮草,解了唐军的粮食之危。这里再来看一段有关离合诗的历史趣事:说古代有一部奇书叫《越绝书》,作者是个谜,有人说是子贡,也有人说是伍子胥。明代才子杨用修却发现作者已将姓名、籍贯制成隐语置于后序之中——

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来东往,死葬其乡。不直自斥,托类自明。文属词定,自于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杨用修的解释是:去得衣,乃袁字。米覆庚,乃康字。禹葬会稽,乃会稽人袁康也。四五句言共著非康一人。以口承天,吴字;屈原同名,平字。于是推断《越绝书》的作者是袁康和吴平。这个有点麻烦,再看一个简单点的——陆龟蒙的《鸣蜩早》——“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首尾相续即为诗题,“口鸟”为“鸣”,“虫周”为“蜩”,“日十”为“早”。

4、画图传情

就是通过画图,会意,谐音的方法,表达出真实的含义。

5、以物传意

就是以物来表达意思,物体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经过双方事先约定,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现在谍战剧中经常看到的,在窗口放一盆花代表没有危险。当然还有更复杂的,比如《风起陇西》中陈恭教翟悦的“定盘针”,以一株菖蒲草来传达信息——最短的一支折断代表危险,折断后朝东代表安全。虽然简单,却很方便、安全,只有上下线才能明白其中真义。《太公六韬》中的“阴符”也是其中一种。太公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武王曰:“善哉!”——《太公六韬》意思就是,姜太公要带兵出征,武王问他,如果遇到军情,怎样才能既送了情报又不被发现?太公说,这太容易了,拿根竹竿,分成八种:

大获全胜,为一尺;击破敌军,为九寸;敌军投降,则为七寸;警众坚守……这样,只有国君和将军明白竹节的含义,送信人即便被抓,敌人也破解不了。

武王曰:“姜还是老的辣!”

6、阴书

也是姜子牙发明,说白了就是直接用书信的方式传递情报,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比一根小小的竹竿能传递更多的信息,但坏处也显而易见,容易泄密,所以姜子牙又将其升级——拆成多份来送。

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相知情也,此谓阴书。

——《六韬龙韬阴书》

这样分别派三个人送信,除非全被抓,否则谁也破解不了。

但还是有弊端,如果一份遗失,自己人也看不明白了,不过相比泄密,安全最重要。

上面的几种相对都比较简单,下面的就复杂多了:

7、密码本

《武经总要》中就收录了古代的一种密码本,将军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用数字表示出来,比如4是请甲,9是请粮,14请添兵,16请进军,19表示未见贼,21贼多,28贼固守,34大胜,40小胜等等。这样只需传递几个数字,军情就一目了然。有时为了确保安全,双方还约定“密钥”,比如约定以一首40字且文字不重复的五言诗作为密钥。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如果军队在前方缺兵,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添兵”的编码14,而《送杜少府》中第14字是“别”,于是就将“别”写到一件普通公文中,并在字上加盖印章。上级接文后,看到盖印章的“别”字,就可以根据约好的密钥,找到“别”在诗中是第14字,再对照密码本上的第14种情况,知道前方没人了,赶紧送兵。这样拐了一个弯,就有了双保险,即使密码本泄露,也不会泄密,甚至还可能误导敌人。

8、漏板加密法

这其实也是密钥的一种,只是更加复杂。先将要传达的内容按约定好的方式写入漏格(一种有不规则孔洞的木板)中,然后再将这些文字扩成一篇寻常文章。这所谓的“漏格”就是密钥,掌握在传递军情的双方手中,拿到这篇文章后,再拿出漏格一对照,内容就显露无疑。

这种漏板加密比数字加密的好处是,能够充分表达意思,而且更加安全。数字加密一般是军中普遍应用,容易泄密,而漏板加密的保密级别更高,一般只应用于高级间谍,仅有极少数人掌握,不易泄密。另外,漏板加密还可以再加一层“密语”,比如双方各有三种漏格,约定某一时间用“左格”,某一时间用“中格”,循环往复,时刻变化,就像军中“口令”。

9、隐形墨水

隐形墨水并不是近代独有,很早以前就已经发明。比如古代考场作弊用的“墨鱼汁”。墨鱼汁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写在纸上,时间一长就会自动分解。古人便用这一特性,将鱼骨胶加入其中,从而发明了“隐形墨水”。考生会在考试前旬月,用“墨水”在衣服上写满小抄,考试当日,考官压根看不出破绽,而考试时衣服一经汗水浸润,鱼骨胶就会恢复粘性,这时,只要在其上撒些灰尘,字就会显现。后来这种方式就被普遍应用于传递情报中,尤其是在通过关卡时。这种方式算是古代的高科技,不过它的保密程度不高,毕竟很多人都懂。《风起陇西》中刘禅赐给李严的“先帝玉带”中夹带的“隐形纸”,用姜水和醋汁浸泡方可显形,也是一种隐形墨水。

设局抓捕匈奴间谍(11)

刘从戎身为绣衣府的实际掌管人,可是个搞情报和利用间谍搜集信息的老手,在大汉朝能够玩过他的还暂时没有。刘从戎对胶东康王刘寄说得这番话,还真是让两个人都产生了联想。刘从戎忙让自己的亲兵去把汪兴仁找来,他打算好好问下情况。说完这话,刘从戎不免在心中责怪起自己的夫人吕幼兰来,胶东康王刘寄身边出现了这么一位女人,且还令这位王爷一见钟情,吕幼兰私下里面也不去很好了解一下。胶东康王刘寄觉得这里也有蹊跷后,连忙也令自己的贴身亲随率领几个人把紧要的文件全部打包起来,以便刘从戎把金匮运来后把这些文件都放到金匮里面去。而就在这时,汪兴仁气喘吁吁地也跑来了。见刘从戎询问繁昌县城内新来了个唱越剧的戏班子的事情,便让自己的这位顶头上司借一步讲话。刘从戎听后,带着金匮来到了胶东康王刘寄所住院子内院的另一间屋子内。汪兴仁讲他和刘从戎的夫人吕幼兰已然都注意到了这件事情,而且安排了人去查这个戏班子当家坤角小红的底细了,估计这两天就会有消息传回来了。而让这位当家坤角小红几次来谈判会所胶东康王刘寄所住这个院子的外院,也是吕幼兰有意安排的。刘从戎听罢才晓得自己是错怪了夫人吕幼兰,看来她是打算试探几次这个当家坤角小红,随后来个放长线钓大鱼。刘从戎吸着吕宋草询问汪兴仁讲,你小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讲给我听听,我也帮着你们做个判断。汪兴仁听后,就开始讲述起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在刘从戎出发去东越地区的第二天,繁昌县城内就来了个唱越剧的戏班子。而这个班子据说与繁昌县原来的县丞有亲戚关系,是专门来投靠老县丞的。据这个唱越剧戏班子里面的人讲,原本他们是一直在姑苏城那边唱戏的。而这家戏院老板的父亲,则是原来繁昌县衙内的一名掾吏。

他们来的当天下午,就把繁昌城内最大的戏院给承租了下来,并贴出了多张戏报,挂起了巨大的戏幌子,公布当晚进行头一场演出。这里和大家说一下,所谓的戏报也就是咱们今天所说的海报。当时因为没有纸张,戏报则都是用布作为衬底背景,由画工把戏报的宣传内容绘制在布上,然后张贴出来的。由于当年的布也不便宜,因此通常一个戏班子所做的戏报都是有限的。而戏报做的越多,则越是能够彰显出这个戏班子的经济实力。至于戏幌子,也是当时戏班子的宣传工具,和酒家和店家等悬挂的幌子差不多。只是戏幌子为了更加惹人注目,吸引人的眼球而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通常会用五颜六色的布块拼接在一起,并在上面用不同的颜色写上这个戏班子的名称等内容。对于这些,刘从戎自然是再熟知不过的。而刘从戎这一走,胶东康王刘寄可就得济了,于是就拿出了当年在长安的做派来,准备这段时间好好在皖南玩上一番。这位王爷本来就是个好热闹的人,尤其喜欢听个曲瞧个唱戏的这些玩意儿。恰巧当日下午胶东康王刘寄身边的亲随有到繁昌县城内去办事的人,这家伙回来之后就又添油加醋的把繁昌县城内来了唱越剧戏班子这件事绘声绘色学给这位王爷听。胶东康王刘寄听后果不其然,当即就决定当晚去看这个唱越剧戏班子的戏,并立刻让自己的这位亲随去包下繁昌县城内这家戏院最大的隔间。隔间也就是现在戏院里面的包厢,通常是给那些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留着的。而胶东康王刘寄打算离开谈判会所当晚去县城内听戏,自然是要提前告知汪兴仁和吕幼兰的。恰巧这天下午吕幼兰也正好在谈判会所,得知繁昌县城内来了唱越剧的戏班子,胶东康王刘寄晚上要去看戏这件事情也觉得很蹊跷。

吕幼兰便派了两名皖南籍贯绣衣府的得力手下去繁昌县城内打听了下,回来后一讲就愈发起疑了。吕幼兰所怀疑的地方和刘从戎是一样的,而这个唱越剧的戏班子不偏不巧恰好在刘从戎去东越地区的第二天前来也着实很令人起疑。吕幼兰晓得刘从戎他们与匈奴左右贤王派来的两位和谈代表签署的协议,有一份附件是在胶东康王刘寄手里的。而这位王爷那里,自然也是有谈判期间每次商议的会议记录的。若是有人打窃取这次与匈奴左右贤王和谈会议资料的事情,这两样东西中获得其一便就足够了。和谈的协议通常是严格保密的,但这些会议记录可就说不好了。吕幼兰与汪兴仁商议了下,便把胶东康王刘寄的那几名亲随全部叫了来询问,果不其然那些会议记录并没有按照密件来进行处理。吕幼兰当即命令胶东康王刘寄的那几名亲随把这些会议记录作为密件处理,在加强对谈判会所警卫的同时,又让绣衣府的人在胶东康王刘寄居住院子的内院增设了双岗,安排了多名暗探日夜轮流守候。多年来吕幼兰在刘从戎的悉心调教下武功进步得很快,可以说与已经达到了与朱家、郭解、赵熙等人不相上下的程度。胶东康王刘寄既然晚上要进繁昌城内去看戏,明面上阻止这位王爷肯定不干,那就只好暗中增加人手保护了。吕幼兰又让人把王晓龙叫了来,让他带着八百人官兵晚上开戏前先把这个戏园子给围上。由于都熟悉繁昌县城内的情况,吕幼兰特意让王晓龙设置了三道警戒线。而作为从刘从戎亲兵卫队出来的老人,王晓龙的武功也是得到过这位定国公亲传的,可以说也是一个狠角色。吕幼兰让汪兴仁带着赵五、王六等一帮绣衣府的弟兄们跟着前去护卫胶东康王刘寄,而她自己则留守在繁昌县城外的谈判会所内,重点就是盯住胶东康王刘寄所居住的这个院子。

原来朱家在临从皖南繁昌离开前,生怕吕幼兰手下能打的人不够,便将自己的徒弟赵五和王六给留下了。吕幼兰的这帮安排,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在大汉朝内除了刘从戎外,武功高强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一旦胶东康王刘寄看戏时有人图谋不轨,在戏院内有汪兴仁、赵五、王六三大高手一起对付,在外则有王晓龙这个敢玩命的所带的精兵强将。来的杀手肯定只有一、二个人,打算对付汪兴仁、赵五、王六外加一个王晓龙,恐怕还真是够呛的!当晚,汪兴仁、赵五、王六等绣衣府人员,提前大概半个时辰陪着胶东康王刘寄就从谈判会所出发前往繁昌县城内那个戏院。等他们到来时,王晓龙带着八百名官兵已然都在这个戏院周围布置就绪了。当晚没有什么事情,只是胶东康王刘寄看上了这个唱越剧戏班子的当家坤角小红,在散了戏后特意让自己的亲随前去后台直接赏了这个唱越剧戏班子当家坤角小红五十金。诸位有所不知繁昌仅是个县城而不是长安,像刘从戎老丈人家算得上是当地最有权有势有地位背景的人家了,他们去戏院隔间看戏觉得某个角色唱得好,也就是送十几个龙币之类的。而对于那些表演得确实特别好的,赏赐两、三个金算是顶头了。胶东康王刘寄这一出手就是五十金,绝对称得上是绝大的手笔。而这位王爷的这一举动,无疑是说明了他的身份,表明是从长安来的达官显贵。这个唱越剧戏班子的班主那里见到过如此多的金子,连忙询问是哪家官员大人给打得赏。胶东康王刘寄的这位亲随也不回避,则直接向这个唱越剧戏班子的班主报出了自家主子的名头。这个唱越剧戏班子的班主闻言浑身不由一阵哆嗦,大概没见过这么大级别的官员外加皇亲国戚,慌忙带着正在卸妆的当家坤角小红等几个人来找胶东康王刘寄直接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