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河渠(鼓词)

“铁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三人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白)这两番俗话,引着一段故事,诸位救国同胞周围落座,听我点动小鼓慢慢道来!

(唱)三弦鼓板响丁冬,

杨树湾里出英雄:

二十九年逢大旱,

已过端午满地红,

庄稼人个个无主意,

齐集庙里拜老龙,

当院设下坛一座,

龙王像摆在正当中,

又是烧香又许愿,

乱敲锣鼓乱撞钟,

一连求了四五日,

不见下雨只是风。

杨树湾青救秘书二十岁,

名叫占元本姓“冯”,

脑力聪明身体壮,

一年前上学在“民中”,

粗也能来细也会,

讲话作文也精通。

他不随众人胡祷告,

早有主意藏在胸,

这一会儿趁着人多开了口,

尊了声“众位父老与弟兄”。

(白)冯占元见坛前人多趁势讲道:“诸位父老兄弟这几天辛辛苦苦为大家求雨,自然是一番好意。不过依我看来,求神不如求己,咱村外现流着一条小河,大家合伙开渠引水,何愁浇不了咱村这七八顷地?不知大家的意见如何?”

冯占元说罢,只见神坛下跪着的一位白胡老人——这老人姓李名叫李复唐,一生信佛,人都称他老善人——抬头向冯占元道:

“你们年轻人哪里知道?这河自古不浇地。当光绪二十六年天遭大旱,那时大家就想开渠引水,可是请人估量了一下,河身离地十丈多高,按地形开渠就得在五里以外,要经过村西老松树下的石嘴子。这石嘴子共是八丈六尺长,开起来就不知要误多少工,你想这五里渠就得多长时候才能开成?恐怕不等开成就快立秋了,人也都要饿死了。不要胡思乱想,还是诚心求雨吧!”冯占元道:“开渠须在五里以外,你老人家说得固然不差,可是只要大家齐心,哪里用得着那么多的时候?……”冯占元还未说罢,早有些老者驳道:

“在神坛前不要三心二意,有话回去再讲!”

冯占元见势不顺也就不再多说。到了晚上,召集各救会干部又商量了一番开渠之事。最后大家决定不管别人怎样,各救会先来发动会员动手来开。从此杨树湾人分为两伙,一伙开渠一伙跪坛,虽然都是一番好心,情景就大不相同了:

(唱)河边庙院两头忙,

个个都为救年荒:

冯占元领人开水道,

李复唐领人跪长香,

一边是锨钁箩头齐忙乱,

一边是钟磬锣鼓响丁当。

一连忙了四五日,

河边倒比庙里强:

庙里的龙王未说话,

河边的水渠半里长。

庙里的看了河边样,

聪明的人儿变主张:

再不到坛前去祷告,

跑到河边去帮忙。

河边多了开渠队,

庙里冷落老龙王,

龙王坛前人渐少,

活活急坏李复唐,

急得他跑到河边望,

开渠的队倒比先前长,

无奈何还回庙里去,

仍然守在神坛旁。

暂且不言庙里事,

单说河边开渠忙:

人多势众做得快,

两日倒比先前强。

第三日开到石嘴子,

碰上了铁壁与铜墙,

工救会虽然有石匠,

一日能打三尺长,

石嘴子共长八丈六,

引得大家犯商量:

这个说“依我看,

是不顶事!”

那个说“这个傻子我不当!”

许多人半路抽了腿,

又回庙里去跪香。

神坛前边复了旧,

李复唐拈须喜洋洋:

“年轻人不听老人话,

大咧咧地作主张。

倚若是听上我老汉,

这场教训不用尝!”

李复唐庙里正得意,

冯占元这边着了慌,

眼看着工程要停顿,

急召各救再商量:

(白)冯占元,眼看众人纷纷散去,当晚急忙召集各救干部开了个紧急会议。在这次会上他向大家说道:“我们领着村众辛辛苦苦做了一礼拜水渠,如今过不了石嘴子,眼看村众忍耐不住纷纷散了,如不想个办法冲破这一难关,不只不能引水浇地,以后工作也不好做了。请大家就在今晚商量个办法。”农救会秘书道:“依我看,无论明天有人再去没有,也无论有新法子没有,我们几个一定要从头到尾干下去,绝不可停工。”工救会秘书道:“工自然停不得,不过硬破石头却也太费时,我想不如从半崖上凿些窟窿定些木椽,再用木料挖成木槽架在上边,把水从木槽里引过来,要比破石头省力得多。”工救会秘书自己就是木匠,散会之后,冯占元先请他又叫了两个木匠,又先把自己门前的白杨树捐出来,连夜动手砍树。第二天各救会召集众会员,就照着新计划做起来了:

(唱)五月十九明了天,

各救会召集众会员,

要在崖上架水道,

下一段工作更新鲜:

靠着石崖搭上架,

干部们劳动各争先。

木匠石匠是会员,

所用木料自己捐。

石崖上边凿窟窿,

窟窿里边定木椽,

木槽架在木椽上,

趁着节头转过弯。

李复唐老汉也来看,

对着大家发冷言:

“我说不算就不算,

枉用工夫白费钱!”

冯占元架上回言道:

“请你且把心放宽!

我们不请你来干,

费了钱也不叫你摊!”

李复唐听见话不好,

转回庙里守神坛。

这木槽只用五六段,

不到两天就定完,

塞好了节口先试水,

果然能流到这一边。

这个办法想得妙,

个个会员都喜欢。

小孩们看得高了兴,

跑回村里把信传,

有的跑到庙里来,

在神坛前边说一番。

(白)在庙里求雨的人们,已经轮班跪了十来天,不说下雨,就连一丝云也没有求得来。五月二十日太阳快落山了,忽有几个小孩跑进来叫道:“都快去看!石嘴子的木头桥上‘隆隆隆隆’流过水来了。”这边求雨的虽然也听说他们架木槽引水,可是总不信可以成功,现在听小孩们这样说,有两个年轻人,就齐声问道:“真的吗?”小孩道:“真的!你听街上有多少人都去看?”众人侧耳一听,果然闹嚷嚷的,就七嘴八舌道:“咱们也去看看!”说着一哄而起,李复唐连一个也叫不住,都跑往石嘴子去了!

(唱)小孩子庙里把信传,

跪香的个个一溜烟,

跑到村西抬头看,

石嘴子人群积如山。

一鼓气跑到石嘴子,

看见了木槽有水流过崖,

冯占元就在中间站,

男女围下一大圈。

冯占元那里开言道:

“……后半段工程不算难。

如今水过石嘴子,

再往前走没了山,

只要大家齐动手,

再过三天管种田!”

众人都说“好好好!

这场功劳你当先!”

这个说“哪怕连夜干!”

那个说“两天就能完!”

这一天连夜动了手,

村里边男女老少齐动员。

在河滩画下石灰线,

三里长来三尺宽,

做工的人们分两段,

一个一个手不闲。

再没人庙里去祷告,

李复唐独自守神坛。

这一回更比以前快,

一段一段都赶完,

二十二日试过水,

大功告成二十三。

从此后杨树湾里不怕旱,

大家还要种水田;

从此后村人相信各救会,

发展了许多新会员。

村里给他们立牌匾,

“劳动英雄”挂庙前,

“英雄”们名字刻在上,

第一名就是“冯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