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年间,应天府上元县有个叫苏逸尘的书生。苏逸尘天赋异禀,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皆能信手拈来,文章更是写得行云流水、斐然成章。在上元县的学府里,他才名远扬,同窗们对他钦佩不已,先生们也对他寄予厚望,断言他定能在科举之路上平步青云,为苏家增添荣耀。
然而,命运却对他开起了残酷的玩笑。苏逸尘接连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遗憾落榜。每次看到榜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他心中的挫败感便如潮水般汹涌,但他骨子里满是坚韧,并未因此消沉,仍旧日夜苦读,满心期许着有朝一日能高中,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逸尘的姐夫叫赵宏,在应天府内经营着一间规模中等的布庄。赵宏为人正直善良,对苏逸尘这个小舅子十分赏识,平日里没少在生活上帮扶他。
永乐十年除夕之夜,一家人欢聚一堂。赵宏与妻子苏氏守岁到夜深,待万籁俱寂,才上床歇息。
睡梦中,赵宏感觉自己身处一片云雾缭绕之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应天府的城隍庙。月光倾洒在庙前,透着丝丝寒意。
庙内烛光闪烁,一张硕大的榜单高悬在墙壁之上。赵宏满心好奇地凑近一瞧,竟瞧见榜首写着“苏逸尘”三个醒目大字,还标明为来年解元。
他又惊又喜,刚想再仔细瞧瞧,突然,榜单上苏逸尘的名字竟像雪花消融般渐渐消失,被他人取而代之。
赵宏惊得瞪大了双眼,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黑袍的差役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赵宏急忙上前,恭敬作揖问道:“大人,这榜单上苏逸尘的名字为何突然没了?”
差役表情严肃,缓缓说道:“这苏逸尘即将在新年正月做出一件大逆不道之事,违背天理,所以要取消他的功名。”
赵宏一听,心里万分焦急,忙问:“大人,这事还有补救的办法吗?”差役沉思片刻,道:“若想补救,得去拜见城隍老爷。”
随后,差役带着赵宏走进大殿。只见城隍爷身着威严官服,端坐在上位,神色庄重。
赵宏“扑通”一声跪地,连连磕头,为苏逸尘求情:“城隍老爷在上,苏逸尘年轻不懂事,或许一时迷糊,才差点犯错。还望城隍老爷看在他平日刻苦读书、一心向学的份上,再给他一次机会。”
城隍爷听后,随手丢出一本簿子。赵宏战战兢兢地捡起翻开,上面记载着苏逸尘本有成为三鼎甲入阁拜相的命数,只因他平日里心高气傲,喜欢在言语和文章中贬低他人,犯下口业与笔孽,这才被取消了所有功名。
簿子上所记的来年科举之事,和那差役说的分毫不差。
赵宏磕头磕得额头红肿,苦苦哀求道:“城隍老爷,过去的事已无法改变,但未来之事还能预防。我愿以全家性命作保,让苏逸尘不再犯错。”城隍爷沉默许久,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吩咐差役将赵宏带出大殿。
赵宏回头望去,只见榜单上苏逸尘的名字又重新显现。
赵宏从梦中惊醒,心脏还在剧烈跳动。他刚打算把这个梦告诉妻子,这时,身旁的妻子苏氏突然大喊大叫,手脚乱挥,像是被噩梦纠缠。
赵宏赶忙摇醒她,关切地问:“娘子,你怎么了?是不是做噩梦了?”苏氏满头大汗,惊魂未定地说:“相公,我刚才梦到有人来报弟弟中了解元,可没过一会儿,又有人把喜报抢走,还说弟弟已被除名,不能报错。我一着急,就醒了。”
赵宏听后,大为震惊,忙把自己的梦也告诉了妻子。夫妻二人面面相觑,都觉得此事太过离奇,心中暗暗为苏逸尘的前程担忧。
第二天天一亮,赵宏就心急火燎地赶到苏逸尘家中。他把梦中所见以及城隍爷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逸尘。苏逸尘听后,又惊又愧,当即向姐夫保证,今后定会谨言慎行,多做善事。
从那之后,苏逸尘像是变了一个人。他不再随意讥讽他人,还经常帮助邻里,为穷苦人家代写书信、排忧解难。平日里,他更加勤奋刻苦地读书,同时也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
到了第二年科举,苏逸尘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他文思泉涌,笔下如有神助,顺利完成了答卷。
放榜之日,苏逸尘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去查看。当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且真的高中解元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苏逸尘深知,这功名的得来不易,全靠姐夫的梦中警示以及城隍爷的宽容。此后,他始终铭记这段经历,无论在官场还是生活中,都秉持着善良正直的品性,成为了众人敬仰的楷模,也应了城隍爷簿子上曾记载的命数,在仕途上稳步前行,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高中解元后的苏逸尘并未沾沾自喜,他明白这只是人生新的起点。在准备进京参加会试的日子里,他更加勤奋钻研学问,不仅通读各类经典史籍,还广泛涉猎时政要闻,力求让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更上一层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践行善举,时常拿出自己的积蓄周济那些生活困苦的学子。
时光匆匆,会试的日子很快来临。苏逸尘带着家人和乡亲们的期望,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了民间的百态,既有百姓安居乐业的祥和场景,也有因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村落。这些见闻让他更加坚定了日后为官要造福百姓的决心。
到达京城后,苏逸尘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中。会试的竞争异常激烈,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齐聚一堂,都渴望在这场考试中崭露头角。考试期间,苏逸尘沉稳应对,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发挥,顺利通过了会试,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那天,苏逸尘身着整洁的衣衫,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走进了皇宫。面对皇帝的提问,他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不仅展现出渊博的学识,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独到见解。皇帝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最终钦点他为榜眼。
衣锦还乡的苏逸尘受到了家乡百姓的热烈欢迎。应天府内张灯结彩,人们夹道相迎,都为出了这样一位杰出的才子而感到骄傲。然而,苏逸尘没有被这荣耀冲昏头脑,他第一时间去拜见了姐夫赵宏和姐姐苏氏,向他们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不久后,苏逸尘被朝廷任命为地方官员。赴任前,他再次来到城隍庙,虔诚地向城隍爷上香致谢。他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会坚守初心,做一个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好官。
在任职期间,苏逸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他积极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整顿吏治,使得当地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富足。他还重视教育,创办书院,为贫寒子弟提供学习的机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逸尘的政绩斐然,声名远扬。他的官职也不断得到提升,但无论身处何位,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而他与姐夫赵宏之间因为那个神奇梦境而产生的故事,也在家乡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勤勉向学、积德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