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培养不了逻辑思维能力

我说读报纸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或许有人会想:“用手机看新闻不就行了吗?”但看手机时,大多数人都只是刷一刷自己关注的内容,就觉得好像是“看懂了”,这样是没法仔细阅读、深入思考的。

而且,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报纸,还可以锻炼孩子总结自己观点的能力。在统一考试的试行测试中,有一篇关于食物浪费和垃圾的文章,说的是过期的寿司、饭团、圣诞蛋糕等食物被扔掉的问题。统一考试的命题趋向于让考生思考身边的事和各种社会问题,所以孩子可以通过报纸了解这些话题,把自己的观点归纳出来,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应试策略。

还有,读者投稿专栏也是孩子练习提炼自己观点的好素材。有一次,报纸上刊登了一篇50多岁男士的投稿,内容是“为夏季高中棒球赛加油助威时,在炎炎烈日下中暑的风险很大,所以建议把甲子园球场改建成带顶棚的运动场”。

温室效应导致夏天越来越热,近年来,每年夏天都能看到有人因中暑被送进医院的新闻,所以我赞成这位男士的提议。我认为主办方应该把队员和观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过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反对意见。比如有一个11岁的小朋友认为“棒球就是要在蓝天下打”,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觉得“球员和球迷们在炎炎烈日下团结一致,这才是甲子园的精神”。这位老人大概是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春时代,有感而发吧。他的话也让我再次感受到日本人对甲子园高中棒球赛的深厚感情。

像这样,人们面对同一件事,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声音,所以必须能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没有“标准答案”也没关系,但要能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向别人解释清楚,这种能力在今后会越来越重要。

孩子们的生活圈子很小,能亲身经历的事情有限。家长需要让孩子在阅读中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体验”。读报纸可以间接地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了解不同年龄层和立场的人的想法。靠上网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刷手机时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和话题。只有跳出兴趣圈,接触多元化的价值观,才能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佐藤妈妈的育儿专栏①

家长的两极分化——别再“手机育儿”了

在这个智能手机时代,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手机。我觉得用手机查找育儿知识未尝不可,但最好不要总在孩子面前看手机,否则手机就会变成家庭环境的一部分。

如果家长每天都读报纸,孩子也会好奇地凑过来看看有什么新鲜事儿,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里便会形成崇尚纸质文字的文化。如果家长总是盯着手机,孩子恐怕也不会喜欢阅读。只看手机的家长和读报纸的家长营造出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而且以后会分化得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家长在讲座时问我:“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好好学习怎么办?”我觉得首先应该在家里培育阅读文化。

最近,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喜欢用手机给很小的孩子放动画片,自己也沉迷于游戏或社交网络。在地铁上,有时能看到有的妈妈给很小的孩子看动画片,让孩子安静下来,自己也一直盯着手机。

我的孩子还小时,“电视育儿”曾经引发过争议。有的家长与孩子交谈不看着孩子的眼睛,不给孩子读绘本,而是一直让电视机“带孩子”。这样的孩子语言发育较慢,成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如今,“手机育儿”的爸妈不在少数,今后一定会带来很大的问题。连从小学或初中开始用手机的孩子都很难戒掉手机,何况年纪更小的孩子沉迷于手机。这样做太危险了,将来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手机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而家长对手机的观念和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未来。现在家长们都需要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手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