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论拉住眼前的旅客,正在学习的为他讲解了一番这木料与手艺的妙处。
那针针计较的样子,让一旁看着他们掰扯的沈碧春只感觉一阵头大。
沈碧春小声的向身旁的李志询问了起来。
“不是,你们家庙祝一直这样吗?”
要知道,在启程来到这镇子前,郑论可是拿了沈碧春好几十片金叶子的!
结果,现在就为了几枚铜板,跟过路的行商讨价还价,也太执着了了点吧!
但李志听到这话后,却是歪了歪脑袋道。
“庙祝说,跟钱多钱少没关系,这叫生活。”
李志也不太懂郑论为何如此计较,毕竟平时看来,这位庙祝并不是爱财之人才对啊。
而听到两人闲聊的郑论在顺利的从行商手中那边抠出了几枚铜板后,饶有趣味的向李志问道。
“李志啊,你如何评价自己的手艺高低?”
此言一出,李志当即严肃的将郑论过去教导他的木匠手艺注意事项都背了出来。
但郑论却是点了点头后,说出了新的问题。
“可外行人又不用懂这些,他们该用什么评价你的手艺?”
听到这话后,李志却是低下了头来开始思索。
他脑袋笨,不太适合这类活计。
但一旁的沈碧春却是马上就明白了过来。
“是钱哪,傻小子。”
沈碧春明白了郑论的用意后,当即替郑论解释了起来。
“就拿我们行当来说,要顺,就要顺最贵的。
你那手艺也是如此,若是贱卖了,旁人也只会记得,自己昨个儿买了个不错的小玩意儿回家,三两天也就忘了。
但,若是价钱高到让对方觉得肉痛还忍痛买下,那你手艺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到时候,说不准那位行商还会将你做的木雕拿出来公认观赏吹嘘一番,自己怎么怎么捡漏了呢。
所谓的名声,就是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众走出来的。”
沈碧春出身空空门,除了学习本门心法之外,对于各类赏玩之物也被硬拉着培养了鉴赏能力。
因此,当即明白了郑论的用意,他是想透过最通俗的钱财观念,培养李志的自信。
这小子出身寒微,又早早没了爹娘,因此总显得那么不太自信,往往看轻了自己。
沈碧春知道,郑论是想让李志透过这门手艺得来的高价重新抬起头来。
“毕竟,万事皆有价码。”
钱,是衡量价值最直观的体现了。
而郑论也是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他有些事情并未开口。
之所以带上沈碧春,也是在听到对方是空空门的人后,起了心思。
对方是江湖人,比他们更了解江湖事,这一路巡礼,需要这样的人帮衬。
而另一方面,那空空门号称盗尽西北道奇珍,眼界必然宽广。
郑论也是希望,能借助沈碧春的传教,让自己这一号信徒,身心都能彻底走出李家村,不再自卑,感受一下这方天地的广阔。
如今,这沈碧春似乎也明白了郑论的意思,每逢遇到新鲜事都会向两人细致的讲述起来。
如今,他们停在这座镇子,也是因为沈碧春的了解的趣闻。
“根据过去空空门某位前辈的记载,这附近的林子里有奇景。”
沈碧春在空空门内看过许多自家门派的记录,其中还有不少山水志。
而有一篇就是记录这附近景致的。
“据说,这镇子几里之外的树林内,每逢晚秋的深夜,都会有桃花盛开,那花瓣就好像是由灵光凝聚而成,在夜晚散发光彩,凑近观看,甚至会觉得,那些花瓣,犹如美玉雕琢而成一般。
见到那奇景之人,据说会好运连连呢。”
也正是因此,郑论索性在这镇子等了几日。
为的就是想看看那桃花在夜晚盛开的样子。
而李志对此却是却是不愿相信。
“我怎么没听说过,这镇子附近有这么个传说?
再说了,秋天咋可能会有桃花开呢?”
李志自问也是在李家村读过书的人,甚至还会写自己的名字。
这种传言根本就是扯淡。
可郑论却是说道。
“秋天开桃花虽然反季节,但不是没可能。”
郑论上辈子就听过因为温室效应而导致桃花秋季盛开的现象。
只是,让郑论在意的是那夜晚的所谓奇景。
“能聚拢灵光的桃花,会不会与木客有关?”
郑论遍寻古籍,对于木客一词还是不甚了解,只知道与木属有关。
那位山都神让自己照顾木客一属,如今既然那桃花能吸引灵光,说不准就是木客,他索性去看看了解一番。
只是,那空空门的沈碧春却是不以为意。
“老爷,你虽说想找木客,但那桃花怎么看都这似乎通灵桃树,最多是个桃妖而已。”
沈碧春也向郑论请教过木客的问题。
但即使是门内的山水志与前辈们的记录,也没有有关木客的记载。
因此,沈碧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陪着郑论在镇子上歇息。
而郑论只是耸了耸肩道。
“常言道,再一再二不再三,今日便是第三天了,我也算是对那位有个交代,再看不到那奇景,我们便上路继续赶去山阳城。”
郑论此举其实也是为了之前与山都神的契约。
灵偶神契可不能糊弄,因此郑论这才在镇子上等了三天,如今是最后一宿了,若是在这今夜还看不到那桃花,那就是缘分未到,他自然会离去的,也算是回应了神契总归也不算是敷衍。
而李志对此倒是没有什么疑惑。
郑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一心一意的雕刻着木头,顺便攒点钱。
而就在几人闲聊之时,那守宫已经趁着没人回到了郑论的身边。
这金线守宫撒娇一般的蹭了蹭郑论的手背后,当即缩回了聚宝盆中,又成了小小一只甚是可爱。
“行了,人都到齐了,咱们也该收摊出发了。”
郑论在镇子上,顺便等待着自家守宫回来。
如今连守宫都回来了,也没有再停在这里的理由了。
想到这里,郑论当即收拾起了东西。
虽说这些木料看上去一堆,但实际上,等到无人之处,郑论便当即扯开了自己的袖子塞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