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士兵全都被冻住了,个个手持兵戈,身披鳞纹甲胄,身上长了一层薄薄的白毛,隐隐散发着一股无形的军势,宛如森严有序的白色兵马俑。
放眼看去,密密麻麻一大片,目测有数万之多。
近前细看,但见他们都保持着生前的神态,栩栩如生,须发可见,好似只是睡着了,随时都有可能醒过来,单只是这样看着,就令人不寒而栗。
“我操,这鬼地方为啥会有这么多被冰冻的古代士兵?”
“他们不会是那岩画上的其中一方势力吧?”
“绝无可能,看兵戈甲胄的制式,这应该是唐代士兵。而岩画这种玩意,多流行于汉末三国以前,唐代如果要记录战争,绝不会用岩画的形式。”
“墨同志,你的眼光很犀利,分析也很中肯,这的确是唐代中期的制式兵甲,就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又为什么会被封冻在这里。”
胡八一忽然想到了什么,接着道:“当年上山下乡时,我跟胖子曾去过克伦左旗,并误打误撞闯进百眼窟,那是一处风水极佳的龟眠之地,凡是埋在那里的死尸,都像眼前这些唐代士兵一样遍生白毛。有没有可能,这里是一座风水极佳的唐代大墓,而咱们眼前这些唐代士兵,都是墓主的活殉?”
墨明夷摇了摇头,说道:“胡兄弟,你说这里是风水宝地,可能有一座大墓,我自然是相信的,但眼前这些唐代士兵,绝不会是墓中的活殉。”
宋红梅附和道:“没错,唐代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殉葬。”
胡八一闻言沉思了片刻,接着又问:“墨老板,宋教授,您二位的知识面广,知不知道唐朝中期,啥时候出现过大规模军队伤亡事件?”
墨明夷并没有第一时间应答,兀自搜索着相关记忆。
宋红梅想了想,道:“唐朝中期,有明确记载的大规模军队伤亡事件,无外乎安史之乱。只不过,眼下这些士兵甲胄完整,不像是战乱年代的。”
墨明夷接过话说道:“以我之见,咱们与其在这儿瞎猜,不如实际上手搜索一番,看看能不能在这些士兵身上找到线索,从而推测他们的来历。”
宋红梅立即表示赞同:“对对对,实践才能出真知。”
当下,四人没有犹豫,分头搜索起来。
事实上,对于这些士兵的身份来历,墨明夷真不怎么关心。
他现在有些难受,为暴殄天物而感到难受。
因为,这些士兵都是上好的炼尸材料,偏偏他的尸塔只是二星法器,容积只有50×50×50米,充其量只能塞进五千具古尸,可现场古尸的数量有四万左右。有大批材料摆在眼前而不能尽用,可不就是暴殄天物?
痛心疾首之余,墨明夷不禁暗下决心,这次回去之后,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要将随身三法器升级一番,以防下次再遇到这种尴尬情况。
问他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炼制高阶法器?
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
原因有二,一是实力限制,二是材料限制。
实力限制这一点倒是次要,材料限制才是真正的难点。
炼制法器,需要灵韵古玉和珍稀矿物之类的灵材,任何一种都极为罕见,有价无市。旁的不说,就他目下的随身三法器,便加入了一种名为雷公墨的天外奇金。也只有加入这种天外奇金,才能使法器拥有蛊道空间。
雷公墨到底是何物?
这玩意若用来镇宅,可保家道长盛不衰。
据说,当年慈禧老妖婆为了得到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雷公墨,便花费了足以买下半座紫禁城的代价。由此可以看出,这雷公墨究竟有多珍稀。
若非墨明夷有先知先觉的外挂,他也未必能搞到此物。
所幸,这蛊道法器只要炼制成之后,接下来的升级就简单了。
蛊道法器是依靠蛊道而生,自然也具备蛊的最大特性,也就是吞噬进阶。究其本质,乃是炼制法器时加入了一种融灵蛊,一旦法器的底子炼成,往后只须不断加入各种灵材,法器本身就能像蛊一样自动融合升阶。
不过,升阶法器都是后话,眼下还得面对现实。
既然尸塔目前只能塞下千把具古尸,那就先塞满再说。
“咦?居然是一枚鱼符。”
很快,墨明夷就塞满了尸塔,并捡到一个小物件。
此物是一条青铜铸就的小鱼。他一眼就看出,这是唐代士兵的身份凭证。略微搓了搓,翻过来仔细端详,只见背面刻着“都知兵马使王天运”几个字。
看到这几个字,他顿时浑身一震:“我知道这些士兵的根底了。”
胡王宋三人闻言连忙靠过来,脸上满是好奇之色。
宋红梅急切说道:“墨同志,还请不吝指教。”
墨明夷将鱼符递给她,问道:“宋教授,你知道《酉阳杂俎》吗?”
宋红梅点头:“知道,是晚唐诗人段成式写的书,不过我没看过。你知道的,我们这些考古人,所需读物一般都是严谨的史料,很少看异闻杂记。”
墨明夷道:“其实,异闻杂记未必是空穴来风,说不定也含蕴着历史的真相,正如咱们眼前所见,便十分符合《酉阳杂俎》中的一段记载。”
接着,他便侃侃而谈,将这段记载娓娓道出。
说是,唐天宝初年,安禄山的堂弟安思顺,给唐玄宗进贡了一条五色玉带,玄宗很是喜欢,对这种玉石赞不绝口,就让人遍搜国库找寻此玉。
结果,却只找到一只用这种玉石制作的杯子。
恼怒之下,玄宗派人质问西域诸蕃,为何不进贡此宝玉。诸蕃却说每年都有进贡,只是半途常被一个叫小勃律的国家所劫,所以送不到大唐。
玄宗听罢大怒,立刻召集群臣商讨,欲要远征小勃律国。
朝会上,群臣多不同意,因为征途太远,输赢都劳民伤财。
右相李林甫为讨玄宗欢心,力排众议赞同出征,并且举荐了一人,此人便是王天运。接了圣旨之后,王天运带着四万兵马,长途跋涉来到小勃律国。
兵临城下,勃律国王非常惊恐,立即派出使者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