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喜与悲

秦国的都城咸阳,一片张灯结彩的喜庆景象。

今日是吕轲与宗室之女嬴青思的婚礼,这场迟来已久的婚礼终于举行了。

吕府与嬴府早早便开始忙碌起来,四处张贴着象征吉祥的大红喜字,灯笼高挂,绸缎飘扬。

吕轲身着华丽的黑色礼服,衣料上绣着金色的花纹。吕轲头戴一顶精致的冠冕,上面镶嵌着璀璨的宝石,彰显着他的身份。

嬴青思则身着凤冠霞帔,红色的嫁衣绣满了金线勾勒的凤凰图案,寓意着她的高贵与美丽。

今天,吕轲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骑着高头大马,向嬴府进发。

队伍中,有人抬着装满聘礼的箱子,里面有珍贵的丝绸、精美的玉器、耀眼的金银等。

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唢呐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

到达嬴府,进入内堂,在众人的见证下,吕轲与嬴青思行拜别礼。他们先向嬴青思的父母跪地叩拜。随后带着嬴青思返回吕府。

吕轲与嬴青思并肩而立,在主婚人的主持下,开始行大礼。一拜天地,二人面向天地牌位,深深鞠躬,感恩天地的庇佑;二拜高堂,他们转身面向吕轲的长辈,跪地磕头;夫妻对拜时,二人面对面,庄重地弯腰行礼,许下对彼此的承诺。礼成后,新人被送入洞房。

翌日,还沉浸在欢喜之中的众人就收到一条噩耗。

这天,荀况在楚国逝世的讣告,传至吕轲耳中。

吕轲听闻这噩耗,刹那间,幼年时在荀子身边求学的一幕幕场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在书斋中,荀子耐心教导他读书识字的画面;看到了自己在恃才傲物时,荀子那劝谏的话语。悲痛瞬间如汹涌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荀子,名况,字卿,他诞生于赵国猗氏。

寒来暑往,荀况在思想的深邃领域中不断探索,在文学的绚丽天地里精心雕琢,在政治的复杂棋局中冷静洞察,终是在这三大领域都斩获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成为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备受尊崇的杰出代表人物,世人纷纷满怀敬意,尊称他一声“荀卿”。

荀况的一生,恰似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游记,他在各国间不停辗转,只为传播自己那蕴含着无尽智慧的学说。他曾三次荣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之位,那稷下学宫,乃是当时人才济济、百家争鸣的学术圣地。

在襄王时代,荀况的学术造诣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众人皆心悦诚服,将他尊为“最为老师”。

然而,人生的轨迹总是充满变数。后来,因种种复杂缘由,荀况不得不离开齐国,踏上前往楚国的路途。彼时,春申君独具慧眼,对荀子的才华极为赏识,毫不犹豫地任命他为兰陵令。

在兰陵任职期间,荀子兢兢业业,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实践,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可命运弄人,春申君不幸遭遇变故离世,荀子的仕途也随之戛然而止,从此,他选择隐居于兰陵。在这隐居的岁月里,荀子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荀况曾踏入秦国的土地,并敏锐地洞察秦国的政治局势、民生百态。一番深入考察后,他对秦国井然有序的治理称赞不已,由衷地称其“治之至也”。

荀况也曾来到赵国,在赵孝成王面前,与临武君展开一场激烈的议兵论战。荀况口若悬河,凭借卓越的军事与政治见解,赢得众人的阵阵赞叹。

荀况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门下桃李遍布天下,他的教诲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嬴政与吕轲便是其中深受影响的两位。

嬴政在荀子的悉心教导下,对治国理政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为日后横扫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王朝,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吕轲则从荀子那里汲取了为人处世的智慧精髓,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始终怀揣着这份心境。

如今嬴政已亲政,秦国事务繁多,他虽对恩师的离世悲痛万分,但实在不便前往吊唁。于是,只得派吕轲代表自己前去,以表达对荀子的沉痛悼念与深深敬意。

吕轲本想带两位夫人一同前往吊唁,可熊絮有孕在身,不便远行,于是他只带着新婚的嬴青思踏上了前往楚国吊唁。

吕轲与嬴青思一行,在晨曦微露时便踏上了前往楚国的路途。

车队缓缓驶出咸阳城,宽阔的官道在脚下延伸,两旁是广袤无垠的田野。

此时正值春季,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涟漪。偶尔能看到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望向这支队伍,眼中满是质朴的好奇。

官道旁,还点缀着许多鲜花,花香四溢,引得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花朵的甜香,然而,沉浸在悲痛中的吕轲却无心欣赏这美好的景致。

吕轲坐在马车中,神情凝重,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望向窗外,思绪早已飘向远方逝去的恩师。

嬴青思坐在吕轲身旁,安静地陪伴着他。她身着素色的衣衫,不时用温柔的目光看向吕轲,想要给予他些许安慰。

嬴青思知道,此时的吕轲内心痛苦万分,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默默陪伴。

随着行程的推进,车队进入了山区。蜿蜒的山路崎岖难行,马车在颠簸中缓缓前行。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仙境一般。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偶尔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然而,这样的美景依旧无法驱散笼罩在众人心头的阴霾。

多日后,历经长途跋涉的吕轲一行终于抵达楚国都城寿春。

多日后,历经长途跋涉的吕轲一行终于抵达楚国都城寿春。城门前,一片熙攘,却也难掩破败之态。往来之人虽多,但大多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小贩们有气无力地叫卖着,摊位上的货物寥寥无几,且多是些粗劣用品。

就在吕轲一行准备进城时,只见几名身着华丽服饰的楚国官员,带着一队侍卫匆匆赶来。

为首的一位老者凑近马车前微微欠身,说道:“敢问可是吕轲,吕公子?”

吕轲掀开车帘,注视着老者,点头应道:“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有何事?”

老者连忙拱手,态度谦逊:“吕公子,久仰大名啊!我乃楚王近侍,奉大王之命,特来迎接公子。大王听闻公子前来楚国,极为重视,特意嘱咐我务必周全接待。”

吕轲拱手回礼,言辞恳切:“多谢楚王挂念,只是吕轲此次前来,是为恩师荀卿先生奔丧,实在不敢有劳楚王如此费心。”

老者长叹一声,脸上满是悲戚之色。“荀先生离世,实乃楚国的巨大损失。陛下对先生的教诲铭记于心,对先生的离去也是痛心疾首啊。公子舟车劳顿,不如先随我去馆驿稍作休息,再去灵堂不迟。”

吕轲摇了摇头,说到:“阁下好意,吕轲心领了。但恩师之恩,重如泰山,我恨不得立刻就到灵堂前,以表哀思。还望阁下能为我指明道路。”

老者见吕轲心意坚决,不再强求,转而说道:“公子对恩师的深情厚谊,实在令人钦佩。灵堂就在城东,我这便为公子带路。”

说罢,老者侧身上了一辆马车,并示意吕轲等人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