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扯淡的八卦

后来巫蛊之祸爆发,汉武帝对卫氏进行了沉重打击,近乎灭族。这汉末的河东卫氏,或许就是存活下来的那一支卫氏族人。

夏侯氏没爵位,没被灭族,甚至没受到多少影响。

曹氏因为卫长公主的原因,也有一条血脉保留。

曹氏迁移到了其他地方定居,夏侯氏和曹氏是绑定关系,也跟着一起迁移。

大概,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直到了东汉末年。

故而……曹操这一脉的先祖,其实是卫长公主,汉武帝最宠爱的女儿…

虽然曹操的老爹曹嵩是夏侯家的孩子,只是过继给了曹家。

但夏侯氏与曹氏世代都有联姻的习惯,姓曹还是姓夏侯已经不重要,保不准都有卫长公主的血脉……

只是家族之中,除了血脉,更讲究宗法与传承,强调父系血统才能为家族传承脉络。

不然曹操高低也是个汉室宗亲……

然而,他们三家纵然有这种关系,但也是几百年前的事,现在只有夏侯与曹依旧亲密无间。

想要河东卫氏资助,显然不可能。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纵然曹氏与卫氏偶尔有往来,但要说有多熟络,却也没有,反而有些生疏。

曹铄面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他侃侃而谈,“阿翁,商贾钱粮颇多,濮阳田氏乃是兖州巨贾,你以赈灾济民为由,承诺他一官半职,可让他把家中钱粮全部贡献出来。”

当今时代,商贾的地位相比于士族豪强来说,十分低下,更有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概念。

曹操承诺田氏子弟可在他麾下为官,那就是很大的恩典。

当然,商人不可能真的是社会底层,一些富可敌国的大商贾依旧很有地位。

看表现就知道了,商贾糜竺都能成为徐州二把手。

既是士族又是商贾的中山甄氏,都能与四世三公的袁氏联姻。

曹铄继续说道:“除了田氏以外,你还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粮商前来售粮。”

“同时,还可召集那些流民,让他们兴修水利,修缮城墙。凡从事工作者,可获得钱粮。一来稳住民心,让他们不流往外地。二来,也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日后的农业生产做准备,此为以工代赈。”

这一招以工代赈,目前蝗灾勉强能坚持下来,还能用上。

倘若蝗灾闹的严重,百姓食不果腹,那就只是不停发放钱粮赈灾,捕杀蝗虫,挖掘虫卵,或者一直熬到天寒地冻,蝗灾因气候原因散去。

曹操眼睛一亮,看向荀彧,“文若感觉子擎的建议如何?”

这个政治策略,曹操本人是感觉非常好,现在就想问问荀彧这位王佐之才的看法。

荀彧长于政务,哪能听不出曹铄这个以工代赈的绝妙之处,当即赞叹道:“公子的以工代赈,正好可以解决百姓大量流失问题。”

“只是吸引商贾前来售粮,该提供何等优惠政策?”

时下正是乱世,粮食乃是战略物资,这些商贾基本都为本土诸侯提供钱粮。

想让他们千里迢迢赶来兖州,必须要有足够吸引他们的地方。

“阿翁,荀司马。”曹铄拱手一礼,道:“第一,可给商人提供安全保障,派遣军队保护商人的货物与生命。”

“第二,降低关税,让他们认为有利可图。”

“第三,提供土地与房屋,让他们在当地建立商铺与仓库。”

“第四,在鄄城划出一块土地建立集市,提供一个集中的交易场所。”

“第五,提供便利的交通,可分出以工代赈的流民修建道路,桥梁,驿站等。”

“第六……”

曹铄洋洋洒洒说了好几条政策。

条理清晰,逻辑分明,更与前面的以工代赈一环扣一环。

在场的文臣纷纷为之侧目。

曹操愕然,“子擎,这些东西,你早就想到了?”

曹铄淡淡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曹操大喜,询问荀彧等文臣,“你们认为如何?”

一众文臣自然都没有什么意见,换成他们面对蝗灾,也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好,就依子擎的政见,颁布政令,传告天下,招商引商。”曹操拍案,立刻下定了决心。

他感觉自己这儿子真是个天才,大病一场后就开窍了一般,非常人也。

不仅统领兵马有一套,政治能力也如此出色,再结合他的年纪,简直让他感觉不可思议。

在商议好决策后,曹操第一时间命人执行。

兖州对商人极为友好的政策很快传遍了整个天下。

有意向的商人纷纷赶来兖州,见到兖州的场景后,立刻明白,原来兖州是闹蝗灾了,这才吸引他们这些商人过来。

尤其是那些粮商,比其他类型的商人得到的优惠力度更大,曹操明显是看上了他们的粮食。

他们来到兖州后,就抬高粮价,想把粮食高价卖出去,大赚一笔。

有一人带头,就有人跟风,后面越来越多的人跟风,把粮食炒到了天价。

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无法容忍,杀了好几个商贾,抄没他们手里的钱粮。

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之后,这些粮商开始老实起来,不敢再打小算盘。

尽管曹操杀了好几个商人,但却允许商人们给粮食的定价比平时高出一半。

商人们见兖州粮食销量大,而且价格比平时贵也有人抢着买,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哪怕曹操杀了商人,他们也没有因为胆怯而退走。

而曹操也因为杀了人,怕商贾们受惊,从而撤出兖州,所以还派了人去安抚他们。

这件哄抬物价的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而另一边,以工代赈的事宜也进行的很顺利。

数日时间,曹操就已经让流民们建好了集市,让外地而来的商贾集中在那里进行交易。

集市建立后,流民百姓分别安排去修建道路,桥梁,驿站等…

凡是参加工作的,皆会发放一定的五铢钱或粮食。

这些百姓可以依靠一天赚取的五铢钱去集市购买粮食,不至于因蝗灾而饿死,形成一个完美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