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风灵狐

洞中日光逐渐黯淡,抬眼望向愈发晦暗的海面,仿若墨色绸缎在风中肆意舞动。

吴求索心中暗自估算,此时此刻,太阳差不多已经落山。

凶兽赤鳞堆积如山,今晚无论如何是搬不走了。索性就好好歇上一歇,待明日再一鼓作气将它们带回。

将蓝色精粹与黄铜兽晶一一放入紫色小匣之中,寻来大片赤鳞与柔软苔藓,搭建了一座简易睡床,又在睡床四周燃起一圈火篝火。安排妥当后,躺下身去,沉沉睡去。

小赤鳞鲵却难以入眠,围绕在吴求索身旁,担当起警戒之责。若有蚊虫妄图叮咬,它们便敏捷地一伸舌头,将蚊虫吞入腹中。

吴求索本以为血宗会在他熟睡之时,将他带入精神领域,可血宗却始终并未出现。

沉沉地睡到半夜,在恍惚迷离之间,听到些许窸窸窣窣之声。小赤鳞鲵仿佛察觉到了什么威胁,用尾巴轻轻蹭着吴求索的脸颊,似乎在急切地呼唤他醒来。

悄然睁开双眸,顺着小赤鳞鲵的眼神方向望去,只见在那凶兽的尸骸旁边,有一只形似狐狸的生灵正不停地撕咬着凶兽的肉。

施展灵眼术仔细观瞧,才惊觉这狐狸竟是一只风灵狐。

风灵狐乃是一种珍奇灵兽,常被御兽师所驯养。

其生性温顺,行动犹如疾风,迅捷无比,具有极强的适用性,与踏苔蜥、焰爪猫并称为三大初始灵兽。

眼前这只风灵狐通体淡蓝,毛色恰似被纯净的天空之水浸染,又似凝结的冰蓝幽光。

尾巴小而蓬松柔软,如同一片淡蓝色云朵拖在身后,煞是可爱。

这只风灵狐尚处幼年,想必是被赤鳞鲵凶兽尸骸的气味所吸引而来。

此刻,它正对着凶兽尸骸大快朵颐。

只是因其年纪尚小,牙齿不够锋利,而凶兽尸骸又坚韧异常,故而撕咬起来颇为费劲,许久才好不容易咬下一小块儿。

吴求索当下割下一块儿凶兽的肉,朝着风灵狐扔了过去。

风灵狐接到肉后,并没有急着吃,而是略带感激地向吴求索望了一眼,神情竟与人类有几分相似,透着灵动与聪慧。

吴求索还是头一回遇见如此有灵性的小家伙,心中满是欢喜。于是又割下一块肉,再次扔了过去。

只不过这一次,他暗中将自己的几滴血液,涂抹在了赤鳞鲵凶兽的肉上面。

风灵狐静静地吃着肉块儿,由于吴求索一直与它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始终没有贸然靠近,因此风灵狐似乎没有什么戒心。

吴求索则暗自调整呼吸,耐心地等待着风灵狐将涂有自己血液的肉块咽下。

吃着吃着,风灵狐似乎察觉到了异样,身体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控制力。意志与身体逐渐模糊,直至渐渐丧失了自主行动的能力。

吴求索见状,微微一笑。万兽归心果然奏效,只见一条浅浅的红线,自他的生命晶魄缓缓延伸而出,径直连接至风灵狐的心脏。

至此,这只风灵狐已被他初步掌控。

瞧那红线似乎有些纤细,于是慢慢靠近风灵狐,又将三滴血液滴入其口中。

小赤鳞鲵见风灵狐被吴求索收服,皆是有些畏惧地向后退了几步。

这两种灵兽并没有共生的习惯,有时候甚至还会相互捕食。

然而他只须动动心念,小赤鳞鲵便又乖乖地上前去,安安静静地和风灵狐凑在了一起。

望着自己这三个小跟班,吴求索露出一抹温馨得意的笑容。

这些灵兽虽然年纪尚且幼小,现在虽然还没有太大的用处,但随着它们逐渐成长,日后必定会派上大用场。

次日上午,吴求索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将两千多片赤鳞一一放进了那神秘的紫色小盒当中。

紫色小盒又一次汲取了他近乎一半的灵气,无奈之下,只得喝人血赶紧补充损耗的灵气。

将三只小灵兽喂饱、饮足清水之后,吴求索也将它们轻轻放进了小盒当中。

此时孟河、洪家兄弟的尸体已然开始腐烂,散发着阵阵难闻的气味。

吴求索嫌其看着碍眼,抬腿便是一脚,将尸体踢入水中。食人鱼蜂拥而至,转眼间便将尸体分食殆尽。

一团血雾当中,唯有森森白骨和三颗结晶状的物什留了下来。

吴求索驱散食人鱼,拿过结晶一看,只见结晶通体玄黑之色,一颗颜色较深,两颗颜色较浅。

这应该就是孟河和洪家兄弟心脏当中的灵晶了。

人有灵晶,兽有兽晶,二者之内皆蕴含着颇为精纯的灵气精华。

这精华是以结晶形式呈现,不能直接化为己用。要先将其交给炼药师进行炼化,做成丹药服用,这样方能保证精华不被流失,容易被人吸收进体内。

通常而言,只要报酬足够丰厚,即便材料有所欠缺,炼药师也会想方设法凑齐。

但有一项例外,那便是用人类修士的灵晶炼制丹药。

用修士的灵晶炼丹,被视作歪门邪道。即便灵晶有着诸多奇妙用途,也鲜有人明目张胆地拿出来交易。

大多数炼药师都不肯承接炼化人类灵晶的活儿,至少在明面上是坚决不愿意的。

吴求索却顾不得这许多规矩。

离和威厉约定的期限只剩下二十五天,正所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如今既已得到灵晶,只须找到一名炼药师,强逼着他炼化便是。

深吸一口气,从洞穴内跳入水中,向着海岸奋力游去。

随着离水面越来越近,天光也愈发透亮。呼吸了一口久违了的外界空气,只觉神清气爽,大受振奋。

渔船被毁的废墟仍在海面上孤独地飘荡着,吴求索寻了个还算粗壮的原木,地坐在上面。

又拿起两块木板当作船桨,朝着加蓝岛奋力划去。

此时,昨日拒绝吴求索的老渔民还在岸边悠闲地抽着旱烟,手中不停地编着渔网,和身旁的人闲聊着。

“这都一天一夜了,那几个人还没回来,非要去那危险之地,这下好了,把命都折在那儿了,真是不听劝啊。”老渔民一边摇头,一边感慨。

“那几个威港来的人也就罢了,好歹还有条渔船,遇上风浪兴许还能勉强撑一撑。那个坐小舟去的年轻人,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就那小舟能顶什么用?”

众人正絮叨着,忽然瞥见不远处有人正划着一根木头,悠悠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