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乱中取小鬼子狗命
- 抗战1937:兵临城下
- 小苏打掺了水
- 2527字
- 2025-01-14 16:00:04
279团钟团长接到了独立营的通报,他们晚上会突袭小鬼子。
这是必须的,都是一个旅的战友,也不需要隐瞒。
这也能理解,小鬼子进攻太猛了,突袭一下,延迟小鬼子的进攻。
对于钟团长来说,突袭也是常事,最多也就是袭扰一下小鬼子。
但是零点刚过,在城头上密切关注的钟团长被震惊到了。
独立营哪里来的这么强大火力,这哪里是突袭,围歼还差不多。
钟团长可是真正的老兵,打过长城会战,大仗恶仗,什么没经历过。
他马上抓住了战机,小鬼子这个时候,绝对混乱。
要是能派一支部队出去,把小鬼子营地打穿,很可能重创小鬼子。
守城的一营、三营和警卫连,近1000人,从城内杀出来了。
还是不敢把所有的兵力都派出来,涡阳还是要守。
小鬼子确实被炸懵了,哪里能挡得住这些老虎。
晚上,夜袭本来就是42军惯用方法,轻车熟路。
兄弟们呐喊着冲进了小鬼子的军营,跟小鬼子拼杀在一起。
在山脚下警卫的一连、三连也发现了。
李锋也马上意识到,这是最好的冲杀机会。
留下突击排帮着转移炮兵,两个连100多人,从小鬼子营地中间杀了进去。
这个配合太默契了,双方都没有通气,非常难得。
小鬼子一个大队完全散了,根本集中不起来。
前面279团冲杀进来,小鬼子只能仓促应战。
正在这个时候,独立营从侧翼杀进来,一下子把小鬼子好不容易集合起来士兵又冲散了。
李锋打仗,本来就勇猛,尖刀上是火力最猛的十几个兄弟。
机枪、手榴弹,像雨点般砸向了小鬼子。
不但打穿了,还打了一个来回。
这个时候,是要把小鬼子完全打散,让他们形成不了小团队。
那些小鬼子一个个零散乱跑,正好杀。
就算是小鬼子再凶残,面对几个兄弟,几把刺刀,反抗一点作用都没有。
兄弟们一路冲杀过去,只要是零散的小鬼子,都被捅了好几个大窟窿。
小鬼子的重武器也失去了作用,到处都是混杂在一起的士兵,怎么打。
东城门的李福军也在密切关注炮袭,二连就在东门驻守。
看到小鬼子营地的情况,李福军哪里还会迟疑。
“营长,我们上吧,多一个兄弟,也许不一样。”
陈朋也是全程看在眼里,冲锋的部队还是少了。
要是这个时候,再多一个团,完全不一样。
“好,你们上。”
李福军也不犹豫了,马上让陈朋的三连上去增援。
而在南门那里,钟团长也把二营派出来了,真是拼命了。
独立营从后面冲出来的时候,钟团长也下了狠心。
杀!不趁着现在把小鬼子拼掉,天亮后飞机又来了。
又是500人,这些兄弟冲进小鬼子营地,马上跟小鬼子开始了殊死搏杀。
城内确实空了,只有几百伤员,能跑动的人都去了。
李福军一边冲,一边用驳壳枪点名。
他没有拿长枪,用的是一把大砍刀,随手顺的。
身边两个人,一个苏杭,一个冯森林,都拿着长枪。
三个人冲击速度非常快,只要在他们范围内的小鬼子几乎没跑。
关键是李福军作弊,他有两把驳壳枪,40发子弹。
有左右护法,拼杀的机会不多,小鬼子靠近了就是一枪。
近身搏杀考验的是单兵技战术,独立营和279团完全不一样。
独立营跟小鬼子一样,平时训练的时候,多次强调,原则上不和小鬼子一对一。
团队,李福军一直强调团队,必须二三人在一起。
近身拼杀也最残酷,容不得一点闪失。
有的兄弟不小心被小鬼子扎伤了,竟然双手一下子抱住了小鬼子的枪刺。
给身边的战友争取一个刺杀的机会,完全不顾生死。
要是这样拼杀下去,就算是胜了,也是惨胜。
小鬼子被炸了这么久,能战的小鬼子还有500多人。
对于炮击,很多小鬼子有经验,跟着炮弹跑,真躲过去了。
面对三倍的渝都士兵,竟然没落下风,可见小鬼子的凶残。
特别是小鬼子大队部的一个中队,损失不大,快速集中了起来。
这些小鬼子完全不顾及自己人,开始无差别射击。
279团一营的兄弟们被挡在了外面,形成了僵持局面。
李福军大喊一声,二连从侧翼冲了上去。
手榴弹一个个拼命往里面扔,炸的小鬼子鬼哭狼嚎。
距离太近了,兄弟们完全杀红了眼,伤亡了几十人,终于杀了进去。
但是小鬼子太凶悍了,甚至还有一些小鬼子拿着手雷冲上来,想跟兄弟们同归于尽。
就在非常危急的时刻,城内又冲出来500多人。
当地的保安团,被动员出来了。
他们不是拿着长枪,而是一根根红缨枪。
淮北自古民风彪悍,习武之人很多。
这样的近身拼杀,冷武器可比枪刺强多了。
他们确实成了压垮小鬼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剩下不到100多个小鬼子还想跑。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所有的兄弟咬紧了牙,跟小鬼子拼到了最后一刻。
不到半小时,战斗结束。
但一直到天微微亮的时候,兄弟们才从地上爬起来。
300多伤员,首先被百姓抬进了城内,开始医治。
279团伤亡最大,1200多人的团,剩下了500多人。
独立营战前300人,先期撤退进城的炮兵排和突击排有50多人。
剩下的250多人,牺牲了70多人,受伤50多人。
总体算下来,独立44旅和保安团牺牲了800多人,受伤300多。
小鬼子一个大队,应该在800到1000人左右,几乎被全歼,勉强打平。
第二天上午,吴旅长到达涡阳的时候,听到报告,也是感慨不已。
保安团被收编了,独立营和279团,一家一半。
实在是没兵了,不征收不行了。
210名青壮,让独立营勉强把三个连空缺填补上了。
于晨、耿大力都受伤了,独立营伤员也不能跟着队伍了。
李福军悄悄跟两人叮嘱了一下,两人无神的眼睛马上亮了。
为了安全,又留下了十几个兄弟帮助他们转移。
三天后,44旅西撤的时候,于晨他们也走了,方向是反的。
而且不单是独立营的50多兄弟,还有279团的100多兄弟跟着他们一起撤走了。
张启坤知道,李福军一定是做了安排,不过他没有详细问。
部队快速南下,向淮阳方向转移,这是战区命令。
按照渝都的命令,第五战区所辖区域为皖北、豫南、鄂北三个区域。
42军目前主力还在豫皖边,独立44旅前锋已经进入河南境内。
既然五战区已经开始转移,前面的道路也畅通了,没有必要再耽误。
所以独立营撤的很快,包括44旅在内,是全速前进。
一直到了淮阳,部队才开始停下来休整。
李福军确实发愁,接下来这个仗要怎么打。
这可比彭城会战更难打,伤亡更大,就凭独立营现在的这几个残兵,炮灰都不够资格。
42军在两淮防守,59军驻守潢川,71军在豫皖边界的叶集一带。
42军、59军在前期作战中,不但兵力损失很大,物资损耗更大。
要说,现在比较有利的一点,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庐州的小鬼子迟迟没有出击,部队有了缓冲的时间。
独立营开始了集训,不但如此,李福军跟张启坤嘀咕了好一会,张启坤笑着带人走了。
李锋、冯森林、吴鹏三个连,每个连都是两个排,每个排30多人。
炮兵排没变还是30多人,突击排30多人,营部还有十几个人,这就是全部的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