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父老僤

弹室并不宽敞,光是榻席和案几就占去了半壁之地,剩下的地方站了严毅、曹秋、殷离、里长、里监门等人,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严毅便吩咐吴夫带路,欲去里舍四处走走。

一行人的到来早已惊动了里中百姓,二三十人聚集在弹室外探头张望,见严毅从弹室走出,慌忙跪拜行礼。

吴夫在一旁说道:“今日天气好,大多数里民都去外面劳作了,大约要到酉时才会归来。”

严毅微微点头,见留在里内的百姓大多数是年长者,便态度温和地抚慰了一番,遂命众人散去。

他沿着里内笔直的土路自南向北而行,只见左侧以土房居多,很少带院,右侧则多数是砖木结构的带院房舍,有的还是两三层高的阁楼,闾左豪右的建筑格局一目了然。

不过广信里的豪右之家几乎已经逃光了,剩下的二十一户百姓都是贫困潦倒的黔首。对吴夫这些新迁入的流民来说,区别只是左侧屋舍的租金和售价较为低廉,而右侧宅院则要昂贵一些。

严毅走访了几户人家,得知里中房舍都是严格按照他规定的价格上限进行租售,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笑容。

临近一座炊烟袅袅的宅院时,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粗壮汉子扛着一把锄头,提了一个粪桶,正在院门前催促:“阿褒,好了没有,若去晚了,粪肥要被他人分光了!”

“来了,来了,三哥,劳你久等了,我这婆娘今日朝食做迟了...”被称为阿褒的年轻人急匆匆走出房舍,身后跟了一个身穿布裙的妇人,正在往他腰间的布囊里塞着豆饼和咸菜。

两人结伴走出院门,恰好遇到迎面走来的严毅,慌忙行礼。

吴夫在一旁介绍道:“这两人在曲阿是同乡,卑下便将他们两家编到了一伍,分给他们的田亩也是挨着的,因此他二人每日出去劳作,都是结伴而行。”

严毅点了点头,问道:“里中什伍都已编制妥当了吗?”

和军中士卒一样,各里百姓也要编制什伍,并以什伍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通常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官寺管理各里田亩、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维护地方治安。

编制什伍是里长参与的重要事务,吴夫连忙答道:“禀少君,本里什伍都已编制完成了,总共是七什一伍,附近的田亩也都是依照编制分发的。”

严毅点了点头,叮嘱道:“眼下虽说没什么贼寇,但也要经常组织什伍进行操练,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兵祸。凡操练得力之里,户曹会进行嘉奖,兵曹今后也会专门派人过来进行指导。”

吴夫脸上闪过一丝喜色,连忙应喏。

这个消息他之前就已收到风声了,户曹每月会评选一批操练得力的里,进行钱粮上的嘉奖,如今从严毅口中得到证实,顿时令他干劲十足,誓要为广信里争取到这笔不菲的奖励。

严毅见他一副斗志昂扬的神态,心中颇为满意。就眼下来说,什伍编制确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他对此十分重视。不仅是为了方便征收赋税、防备盗贼,也是有意将乡里什伍编制纳入战争服务体系。

当军中兵员告急、形势危急时,各里什伍中的精锐部民就会成为及时的兵源补充。

除此之外,组织起来的什伍之民,也能对境内的敌军进行有效的监视和侦查。

前世那位东北王,晚年就曾回忆,其率部征战陕甘时,部队的行踪和数量经常被那些不起眼的村民泄露给当地守军,致使己部屡遭挫败,损失惨重。

只要百姓愿意拥护你,你就能获得超乎想象的回报。

严毅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抄作业而已。

而他现在就已体会到百姓拥戴带来的好处了,不但政令施行极为通畅,新军招募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行至里舍中央时,他的目光被一座高约五尺的石碑吸引了。

说是碑,实际上只是一块较大的石头,四面皆有棱角,只是磨平了正面,便嵌入土中,可见制作得十分匆忙。

碑上用刻刀凿刻了几列文字,字体虽然质朴无华,但胜在清晰,其字云:兴平元年五月十四,广信里父老僤祭尊吴夫、吴晏、石巨、毛平...等六十二人共为约束石卷里治中。乃以兴平元年五月十三造起僤,敛财共有十三万三千五百,买桑苗二百六十七株,僤中其有訾次当给为里父老者,共以桑田借与...它如约束。

严毅尚是首次看见这样的石碑,碑上的文意浅显易懂,意思是说广信里吴夫等六十二人于五月十三日筹钱十三万三千五百,用于购买桑苗,种植桑田。凡是僤中成员按出资多少能当里父老的,可以借僤中桑田经营,以收获的桑叶、桑葚、桑皮等按出资比例供给僤中成员。若是经营得当,里父老可多分,若是经营不当,里父老需在次年将经营权转给其他符合条件的成员。若出现部分桑田无人经营的情况,可将田租出去,若有人中途退出,可将属于自己的那份转卖给其他成员等等。

在吴夫的解释下,他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一切还得从他颁布的劝农令说起。

由于官寺对种植桑麻的田户进行一定程度的赋税减免,并且织造署也在大量收购蚕丝,因此广信里大部分的百姓都认为种植桑麻会有不错的收益,于是决定多种桑麻。

但是部分里民家贫,手里的钱财只够买下几株桑苗,有的甚至连一株桑苗都买不起,难以形成规模和进行有效的管理。里中百姓经过商议后,决定一起筹钱购买桑苗种植,并立下父老僤石碑作为见证和约束。

严毅听后,不禁有些感慨,想不到里中百姓贫穷到了如此程度,一些人居然连五百钱一株的桑苗都买不起。

他看向吴夫,声音有些凝重地问道:“买不起桑苗的田户有多少家?”

(五点那章雪白耽搁发布时间了,今天再码一章,最近数据不理想,码字没啥动力,兄弟们理解一下,我尽力坚持。辛苦时间充裕的兄弟每天追读一下,谢谢。)